國家型科技計畫退場不易,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今天表示,「慎始重於管考」,將建立前置育成機制,經「集思廣益、實證練兵」後,讓國家科技預算配置更有效率。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召開委員會議,通過「國家型科技計畫育成試辦方案」及「101年全國科技動態調查結果」兩項提案。
賀陳弘指出,國家型科技計畫規模大、期程長、經費也多,退場不易,因此有必要在國家型科技計畫形成前的議題選擇階段,建立前置育成機制。
國科會企劃考核處長陳宗權解釋,這項機制第一階段將由產學界共組24人小組,推薦特定主題項下的多個領域,並由國科會主委、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央研究院院長、相關部會首長或副首長等組成8至10人領域評選會,選出6個適合發展的領域育成。
陳宗權說,第二階段將由國科會外聘具專業經驗的計畫經理人管理、評估及協調整合各研究計畫,3年一期,分兩次審視執行成效,篩選出具有潛力發展新產業課題;如未符合期望則退場,最多可延長一期,但延長期內每年評估成效。
賀陳弘表示,目前預計每年每個領域列新台幣5000萬元預算,總預算為3億至6億元,約年底會首次開會討論資通訊(ICT)主題的應用領域。
他說,育成就是撒種,並讓長得好的種子持續澆灌、長大,經由二階段的前置育成機制形成的國家型科技計畫,可整合部會需求,讓國家科技預算配置更有效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