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轉/康文札記 圖經修改
看了一篇文章「男人不要放輕鬆」,身為自由撰稿人的站長說,有意見歡迎討論。我擱下了寫『第一次親密接觸(下)』的念頭。因為,我有意見。
想看評論的各位,請先至以下網站看原文: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jlin/3/1235112491/20040129011453/
文中作者是男性,心有戚戚焉、非常贊同的站長也是男性。那不妨,讓我這名女性發出不同的聲音吧!?
看完後再回來。
作者說:「“性別交換法”是我常常用來檢查男女平等關係的方法。既然號稱平等,那麼能夠套用於某甲的標準,也能套用於某乙。換句話說,把兩個角色顛倒之後的情境,你應該不會有任何奇怪之處才對。」
文章中舉的兩個例子,分別是:買戒指事件,以及「沒出息」觀念。
買戒指事件:
想要突顯現代男女關係的荒謬之處,只要把廣告角色顛倒一下就可以了。想像一下,戒指拔不下來的是男生,而女生威風凜凜的掏出信用卡博取男生的歡心。男生的你,能接受嗎?女生的你呢?
沒出息觀念:
對你身旁的女性朋友做個小小的調查,如果你的男朋友(或者丈夫)跟妳說,以後我就靠妳養了。如果你的朋友絲毫不覺得這個男人「沒出息」,那麼恭喜了,這個社會是真正男女平等的社會。
我想探討的,就是,這個立足點-「性別交換法」,其實是大有問題的。或者說,在文中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我偷你的錢,是不對的;那麼,你把我的錢偷回來,不代表你是對了;同樣地,如果女生讓男生養、或讓男人出錢買戒指,是不平等的表現;那麼,「性別交換法」之後,女生養男生、或出錢買戒指給男人,不等於成了平等的表現。這是邏輯上的問題。
再者:「既然號稱平等,那麼能夠套用於某甲的標準,也能套用於某乙。換句話說,把兩個角色顛倒之後的情境,你應該不會有任何奇怪之處才對。」
何謂平等?不是一視同仁的平等,叫做平等。
如果你身為老師,一名智商120的小朋友,你要求他數學考90分以上;那麼,依照上述的說法,你也必須要求智商30的小朋友,也考90分以上。因為能夠套用於智商120的標準,也能套用於智商30。你不應該覺得奇怪才對。這樣才叫平等。問題是,這樣的推論對嗎?
一視同仁的平等,是假平等。這是差異性的問題。
然後,當身邊的女性,被問及可否接受男人被自己養,而回答「沒出息」時,
有二種可能性:
1、她們認為,女性在家中不外出做事,是沒出息的表現;而男人若不工作,同樣也是沒出息。於此,「沒出息」,是男女平等的回答。
2、她們認為,女性可以在家不做事,男性卻不行。那麼,這便是男女不平等的想法。
所以,當女性答「我可以接受啊」時,代表的是男女平等的觀念;但是,並不表示當女性回答「沒出息」時,便是男女不平等(如1、2的差別)。因此,以「有沒出息」作為「有沒男女平等」的判斷,失之周延。
親愛的男性,我不是來否定你們的。正是因為理解你們的處境,所以我想寫這一篇文章。如同有些女性主義者,為了爭取平等權,思想和行為失之偏激,終究只弄得一身狼狽;而男性若想掙脫傳統的束縛,由以上似是而非的論點出發,也將會是無功而返的。
原文作者呼籲,男人們,請從此「好好疼愛自己」!
可是,如果連自己的處境都不明白,該何從疼愛自己呢?如果認為,只要這個社會能接受、或有一天能實行「性別交換法」,將女人能作的事,類推到自己身上,便達到了「真正的平等」,那麼只怕,平等的那一天,永遠都不會來臨!
男人之所以為男人,而不是女人,就在於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樣的。男人、女人之間,永遠都是有差異存在;出生時是生理的差異,接下來在家庭教育、社會期望下,形成了心理上的差異。若想要求得平等,不管男性、女性,都必須站在這個差異點上,理解了這些差異、面對它。如果差異是不可避免的部分,那就尋求跳脫的可能,如果你想跳脫的話。
但並不是無視於差異。
親愛的男性們,如果,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們就和女性有別了;而這個差別,隨著父母以對待「男生」的方式教育你們,隨著社會以看待「男人」的角色期望你們,你們又如何能夠冀望只要「性別交換」之後,就能走入心中的那個理想境界?
性別是不能交換的。
存在著差異性的兩者,是不能被同等對換的。
而這「差異性」,是一種「現實」、是無法被打破的。除非,你不生活在社會的體制中。可是,儘管我們無法打破現實上的差異性,卻可以在理解它、承認它、接受它之後,讓自己跳脫出去。你跳脫了,可是差異性卻始終存在。
女人在小時候,因跌倒、傷心、挫折時掉下眼淚,不會被爸爸罵:「男孩子!哭什麼哭!?你像個男人一點!」你的哥哥也不會在一旁訕笑:「羞羞臉,愛哭鬼!羞羞臉!」從此以後,再如何難受、痛苦、沮喪,你也盡量不再讓眼淚落下來,因為你想要作一個「堅強的男子漢」。
女人在長大之後,不會被「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才好結婚生子」這樣的社會期望壓住,所以你拼了老命賺錢工作,並眼睜睜看著那些家境富裕,父母給了房、車的男人,身邊圍了一圈又一圈、眼中閃著光芒的女人,而窮哈哈的自己,另一半卻不知身在何方。
如果這些是大部分女性不需要面對的處境,那麼,你怎麼會以為,只要將「性別交換」了之後,就可以達到真平等?或者,你怎麼會以為,性別是可以交換的呢?
除非你不接受那些差異性;除非,你認為女性的處境和自己的一樣。
女性和男性相同的處境,在於彼此在社會上有各自背負的「苦」。男性和女性所感受到的「苦」也許相似,但苦的來源,卻絕對相異。
在疼愛自己之前,也許,你必須先找到自己。
當我們理解了差異性之後,你不會一直想著,如果女性怎樣,我們也可以怎樣,才是平等的。就如同,女性主義者若一心認為,女人可以跟男人一樣,只要男人可以做的事,女人也可以作,那就是女男平等,恐怕也是一種謬解。
兩者都是對自己處境的不了解。
而當我們能夠理解、接受並面對差異性了呢?
你會知道,一個男人掉不掉眼淚,是和堅強沒有任何關係的。
堅強是一種心理素質,不是外在的形象。不流淚的人,有時候反而是更懦弱的。如果你逃避問題,你將很難流下一滴眼淚。而當你勇於面對問題時,儘管痛苦難當,你流下了淚,但你是堅強的。
那麼,親愛的男人們,為什麼你不讓淚水流下呢?如果你是天生敏感的人啊。
當你理解了差異性,你會明白,你所「作」的那個人,可能並不是你自己。而是爸爸、哥哥、社會告訴你,你應該作的一個人。那不是你。
如果你有事業心,渴望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請努力追求它;如果對你而言,人生中更值得追求的東西,不是這些,你必須先理解了房子、車子是社會的期望之後,進一步思索,究竟那也正是你的期望,或者,那其實並不是?
如果你要求「性別交換」才是平等,亦即女人也要有自己房子、車子,那麼,你還是不會因此明白「Who am I ?」即使有一天,女人也有了房、車,但這社會對你而言,依舊是壓迫的。如果你並不想追求房、車的話。更何況,在這社會上,女人是不會被那樣要求的。
回到戒指事件。
姑且不論那個廣告的訴求是否誇張。身為一名獨立自主的女性,如果你問我:康文,你的男朋友,在金錢無虞的情況下,送了妳一只戒指,妳的感覺如何?我會盡量壓抑住嘴角弧度,免得笑容太燦爛了,可是眉眼卻笑成一朵花,說:「呵呵,很高興啊。很開心啊。呵呵呵…」然後每天戴在手上,早也看、晚也看;搭地鐵時看不到,就用指尖撫觸、感覺它的存在。那對我而言,是他的愛、是心意。
或者,戒指可以任意轉換成花、一張小卡片、項鍊、禮物。那都是心意。如果妳不愛戒指的話。
女性對於收到男人給的禮物的歡喜,和男女平不平等,不見得有直接的關係。那是渴望被疼愛的感覺。那就像是,如果我大費心思為情人烹煮料理,寵他的胃,但我不會要求他也要煮一頓給我,才叫平等。我收了戒指,可能買了褲子、襯衫、領帶送他。
而你說,收了情人戒指的我,情感、生活不獨立嗎?不主張男女平等嗎?
即使是一名小女人,她收下戒指時的心態,也多半是享受那一份被呵護的感覺。
男性和女性想要求得平等,要作的都不僅是看著「對方」。對方有什麼,可是我沒什麼,對方能怎麼樣,我卻不能怎樣,然後那便是不公平。那可能是不平等的,但也可能是,那本來就是你們之間不一樣、不平等的部分。
不管男性或女性,更重要的,也許是看著「自己」,認知了男、女之間的差異,想想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必須在自己的處境中,思考自己的定位,而不是看著對方的。
那並不是屬於你的。
然後,親愛的男人們,當你這麼作了之後,也許才能夠從此「好好地疼愛自己」。
圖:張國榮在電影《風月》中的劇照。
劇中,他飾演一名承受了幫派頭目期望的愛情騙徒,四處騙取女人的愛情和錢財,傷透女人的心、甚至為他自殺。直到,遇上鞏俐。
他,愛上她了。可是他逃開了,他無法正視自己的處境、無法解決自己內在的掙扎、無法徹底丟下外在的期望。
當有一天,他終於丟開包袱,回頭找他愛的女人時,她,拒絕他了。即使還是愛他。他痛哭。相當悽涼、傷心欲絕的痛哭。讓你的心揪得很緊很緊,快要不能呼吸的哭法。
劇裡的張國榮,
在找自己。
劇外的張國榮,
也在找自己。
還是,最後那一躍,正是找到自己的方式?
板主語:朋友.本文作者告訴了我一個我永想不透的問題的解答,一些的連續劇熟悉劇情,一些讓我們曾疑惑曾排斥的問題,到底男女平不平等、立足點一不一樣?、女性能作的事,社會觀念是否也能給男性一樣的待遇,如護士和在家當個家庭主夫呢?
看來在大環境給我們的壓力下,真正平起平坐的男女平等是虛幻且無法施行的吧!
本文箴言:男性和女性想要求得平等,要作的都不僅是看著「對方」。對方有什麼,可是我沒什麼,對方能怎麼樣,我卻不能怎樣,然後那便是不公平。那可能是不平等的,但也可能是,那本來就是你們之間不一樣、不平等的部分。
不管男性或女性,更重要的,也許是看著「自己」,認知了男、女之間的差異,想想自己,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必須在自己的處境中,思考自己的定位,而不是看著對方的。
那並不是屬於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