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歌手王若琳以唱略帶爵士風的西洋歌曲出名,被近期媒體稱為「台灣的小野麗莎」。這支在芹壁拍攝的MV,除了聚落原有的歷史人文,遺留下獨特的空間紋理外,吉他、紳士帽男孩、修女、英文字板,以及飽滿的水果攤位等元素,彷彿是置身在異國的情境。
幾年前,我在翻旅遊雜誌時,發現圖片中的普羅旺斯山城「哥爾德斯」 (gordes),從遠望的角度所呈現出的地景風情,與芹壁有幾分神似。後來因教學需要,在課堂播放馬祖傳統建築的簡報,過程中穿插了一張從網路上抓來哥爾德斯的照片,不少學生便猜它是芹壁、津沙,也有少數去過東莒的人猜是在福正拍的…
前年夏日,我去西班牙旅遊,行經馬德里、格拉那達的咖啡座、酒吧前,路上聽見的不外是西班牙風的Granada、Malaguena、Espana Cani,或拉美風的Siboney、La Paloma、Guantanamera等旋律。走在山城托雷多的石板路上,某種程度上使我想起了芹壁。
芹壁,已被國人譽為「台灣海峽的地中海」,有的旅人覺得它像希臘、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度中,某一處已知或未知的海島村莊或海岸山城。地中海文明的範圍其實很廣泛,從西亞、南歐,延伸到北非,其間的音樂包含了如希臘的左巴 (Zorba) 等各地民謠或多元曲風,輾轉遷移而來的吉普塞人為西班牙帶來了佛朗明哥舞曲,還有阿拉伯音樂對環地中海地區的影響。
昨日幾位朋友見面,正巧聊起王若琳這支英文歌曲影片,大家共同感覺:芹壁在既有環境特性之外,每年旅遊旺季展開期間,應可安排部份週末時段融入不同的聲音元素。如果未來透過有關部門的作為(名稱也許暫時稱作「芹壁音樂祭」之類,南竿地區一些入夜後的傳統聚落也可能合適),邀請室內樂團演奏古典小品或探戈組曲,爵士五重奏唱奏巴薩諾瓦或酷派曲目,小型佛朗明哥或具民族風的音樂舞蹈表演,也可請到類似王若琳這類的歌手演唱等;當然,也希望芹壁及馬祖其他村落的鼓板,馬祖民歌〈月光光〉、〈真鳥仔〉與十番樂,以及縣內個別的習樂人士也能分配適當的上場表演機會。
如能這樣,或許,有朝一日芹壁真能營造出近似音樂地中海的場域氛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