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22 21:32:19| 人氣1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難纏濕疹中醫有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難纏濕疹中醫有解

濕疹為皮膚科門診中常見的疾病,發生原因有多種因素,

往往受個人生活習慣、飲食、環境及體質等多方面影響,

常反覆發作,日久難癒。尤其是季節轉換時,更容易發作,令患者感到困擾不已。

文/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榮大夫(旅英執業中醫師)

臨床表現有四大特點:

多形性(具有紅斑、丘疹、水疱、糜爛、滲出、結痂、肥厚、脫屑、皸裂等多種皮損)、對稱性、反覆性、滲出傾向。

中醫對濕疹病因探討是從濕疹的病症表現來觀察,認為主要與風、濕、熱(火)邪有關。

風  的特色是善行而數變,來得快,去得也快,故搔癢的症狀中醫視之為風邪。

濕  的特色是重濁、趨下、黏膩留著難去,故表現為水疱、糜爛、滲液,陰部或腿部濕疹,病程反覆發作、日久難癒等,中醫視之為濕邪。

熱 (火)為陽邪,易消灼陰津、生風動血,故表現為皮膚焮紅、灼熱、發斑發疹等症狀,中醫視之為熱(火)邪。

以上簡短三個字風、濕、熱(火)概括了濕疹所有的病理表現,可謂「執簡馭繁」。

症狀多樣化 

病機改變與臟腑有關

在疾病的過程中,濕疹各階段的表現症狀不同,其病機亦有所改變。 



1 發病初起─風濕熱邪客於肌膚,然而隨著病情進展,濕熱蘊結於內,熏蒸於外,或血中毒熱,此時多與心、肝有關。


2  病情遷延─濕熱留戀,濕阻成瘀,或血熱鬱結成瘀,致風濕熱瘀並重。

3  病發後期─風熱傷陰化燥,瘀阻經絡,血不榮膚、氣陰兩虛或血虛風燥。後二期多與肝、脾有關。

體內濕氣重 

日久生毒衍生皮膚病

中醫認為脾胃氣滯則蘊濕,濕蘊日久則生毒,頑濕聚毒,客於皮膚則搔癢無度,化生各種皮膚疾病。

古人認為流水不腐,不流動的水就會滋生很多腐敗物質,這種含有很多腐敗物質的水對人體是有害的。所謂的「濕氣」是一種不能正常運行的水,它淤積在身體之內,這種水在身體裡停聚太久就會有毒,如果濕毒停聚在皮膚之下就會損害皮膚,引起搔癢。

此外濕氣停聚日久還會化熱,因為我們的體內本來就屬溫熱,再加上有的人陽氣比較旺盛,或者陰精不足,濕氣就更容易化熱,那麼這類的人皮膚病則表現出熱邪較重。

濕氣聚集的原因和脾胃運化功能不足,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在治療濕疹病人時,尤其是慢性濕疹患者,還必須調理他的脾胃功能,以便病人增強運化水濕的功能。 

選方用藥 

首重辨別皮疹風濕熱

從皮疹的演變辨別風、濕、熱三邪孰輕孰重,是治療濕疹選方用藥的重要依據。

如皮疹泛發、丘疹、鱗屑較多,自覺劇癢,以治風治肺為先,藥用荊芥、防風、桑葉、杭菊花、薄荷、蒼耳子、蟬蛻等;若滲出浸淫、糜爛較重,並有越腐越癢的現象,以治濕治脾為主,藥用蒼朮、茯苓、生薏苡仁、陳皮、豬苓、澤瀉、茵陳蒿、赤小豆等;若丘疹、紅斑遍及全身,抓破有少許滲血,以治熱治心為重,藥用生地黃、赤芍、牡丹皮、梔子、紫草、玄參等。

此外,對於不同部位的濕疹,我們須了解是屬於哪個經絡和臟腑管轄的區域,治療時這些因素都必須考慮進去。而針灸治療常使用的穴位,例如:曲池、血海、陰陵泉、三陰交、合穀、太沖。針刺或經常按壓這些穴位,能使氣血運行通暢,血液中的濕熱之氣易被清出體外。◇


台長: 嘟嘟
人氣(1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醫療與健康養生資訊 |
此分類下一篇:日飲4杯咖啡 較不易罹子宮內膜癌
此分類上一篇:治療蕁麻疹 中醫清熱利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