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4 10:46:43| 人氣2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執政週年實錄》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執政週年實錄》陳博志:只談利不說弊 馬謊言治國

記者王孟倫/專訪

對於一年來馬政府的財經政策,前經建會主委、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表示,從兩岸經貿、股市,與擴大公共支出等三項領域來檢視,政府並非無能,而是誇大與欺騙;他認為,用「一路走來、始終欺騙」是對馬政府財經政策的最好形容。

首先,在對中國經貿政策方面,陳博志表示,馬政府的所有中國政策都是「只談利益,不談傷害」。比如:宣揚兩岸直航後的好處,強調中國觀光客來台能為台灣經濟提供很大幫助,但卻不提,台灣人去中國旅遊也更方便,這將衝擊國內的休閒觀光產業發展。又如政府積極要與中國簽署ECFA,不斷用各種方式向國人宣傳ECFA好處,甚至還多次強調,與中國簽ECFA後,就可以順利和其他國家簽FTA;但中國官員已明確指出,簽FTA是主權國家的行為,不適用於台灣,這等於是把馬政府的謊言戳破。

「從頭到尾只提利益,不提代價,這就是欺騙。」陳博志說,大家都知道,沒有一種藥可治百病,也沒有一種藥沒有副作用,馬主張經濟靠往中國就可以解決台灣所有經濟問題,試問,這與「江湖郎中」有何不同?

至於在股市方面,陳博志說,以去年六月為例,政府為了拉抬股市,對外宣稱外資對台股有信心;等到外資大賣台股,又說外資只有賣出沒有匯出;等到外資已經持續三個月匯出,官員竟然又改口說,上半年是淨匯入,卻不提後面幾個月是淨匯出的事實。

陳博志說,政府拿不出政績拚經濟,面對全球股災,應該要有具體對策,而不是用謊言護盤,結果,只是害更多投資人盲目進場而被套牢。

再者,在擴大公共建設支出方面,去年馬政府草率提出的擴大內需政策,先不論工程品質為何,在執行率方面,政府竟然說已經達到九成,這卻是用發包進度來計算,而非實質工程進度,這不是欺騙是什麼?

陳博志強調,上述這麼多事實證明,馬政府的財經政策、尤其是在兩岸經貿方面,是刻意忽視且掩飾其弊害,用欺騙方式來誤導國人;台灣經濟衰退已經如此嚴重,國人應該認清事實,而有所覺悟。


《馬執政週年實錄》中資沒上限 台灣金融將受制

新光金副董吳家錄:

我認為政府如果要開放中資來台投資,尤其是銀行保險業等攸關國本的產業,投資上限最好不要超過二十%,也不能取得經營權,否則台灣金融業給人家買光,將被人家制住!

現在金融監理備忘錄(MOU)雖然要簽了,但相關細節還沒有討論,政府要開放中國大陸來台投資金融業,特別是在取得經營權與投資上限上面,一定要特別注意。

我覺得如果政府要開放中資來台投資,一定要有限制,台灣的銀行、保險業資金都很龐大,可能拿到三十%股權就是最大股東了。我建議如果真的要讓中資來投資,投資上限不能超過三十%,最好是不要超過二十%,而且還要規定不能取得經營權。

(文:記者廖千瑩)

《馬執政週年實錄》開放沒節制 勞工沒有下一餐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

勞工團體十幾年來發起的勞工運動之一,就是抗議兩岸開放、產業西進,因為如此只會造成更多的資金外移與工作機會流失,在現今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勞工更難找工作。

兩岸的開放,說穿了完全是為了資本家、雇主利益,大三通之後,讓他們早上飛到上海、晚上就可以回到台灣,增添其生活便利性,也更能到中國享受便宜的工資與生產成本。而令人憂心的是,馬政府現在還進一步開放兩岸資金的流動,如此對資本家來說更方便,但台灣勞工的飯碗還能保嗎?

(文:記者鍾麗華)


《馬執政週年實錄》對中一路開放 慘遭掐住咽喉
水果輸中及中國人士來台
往來門戶洞開 處處受制中國

中國腳踩台灣 搶盡直航商機

記者羅添斌、李文儀/專題報導

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在兩岸政策上,以幾近「暴衝」方式,一路解除或放寬既有管制措施,卻無視於配套措施有無同步推出。一年下來,不僅對國家安全管控機制產生重大衝擊,台灣社會內部因中國人士的爆量流入,各個階層均生民怨!

民進黨執政時期,對兩岸實質交往是以漸進放寬方式處理,就是不希望放的太快太多,讓台灣社會無法調適接受,甚至造成社會價值的混亂及瓦解;然而,當年擔憂的假想狀況,在馬總統上任之後不到一年內,已經一一應驗。

首先,在兩岸三通上,馬政府開放空運及海運直航,又將包機改為定期航班,這項措施實質上讓台灣對中國有更高的依賴度,侵害了軍方原有的訓練空間。海運直航反而造就中方各大港口吞吐量倍增,台灣追求成為區域轉運中心的目標更加的遙遠。空運直航後,中方全面掌握中國客來台航班航次及機位,更以低價競爭搶市場。

陸客爆量來台 落跑不只一例

至於中國客來台的商機不僅不如預期,還因為中國客爆量來台,由原本每天一千人,暴增到每天三千人,馬政府絲毫未考量台灣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台灣旅遊市場出現反淘汰現象,原本對台灣美景及淳樸風土人情有高度期望的外籍旅客,對台灣望之卻步。

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董立文就表示,兩岸開放腳步走太快,完全忽略了行政程序、社會與人民交流衝突的問題,結果中國客每日來台三千人,馬上出現一堆問題。

據移民署迄三月底止的統計數字顯示,自去年七月全面開放中國觀光客以來,去年七至十二月,合計共有五萬四千兩百四十九位中國客入境,今年一至三月則分別有一萬九千三百四十五、一萬六千三百四十八及五萬五千三百八十六名中國來台,人數暴增的太快,台灣接待旅客的能量根本無法負荷。且幾個月內已有至少兩人脫隊落跑,顯見相關管制措施形同虛設,對國安也有負面影響。

陸配假婚頻傳 限制卻偏放寬

這些傷害還只是存在於台灣社會表層,真正深入台灣裡層並讓台灣內部結構產生質變的,則是大幅放寬中國配偶來台限制,並同意讓中國配偶來台即可擁有工作權。

中國配偶來台長期存在「假結婚、真要錢;假依親,真打工」等治安面的負面現象,政治執行單位好不容易建立面談機制,並由警政系統、移民署各地專勤隊做家戶訪查,盼過濾存心不良的中國人士來台,但馬政府偏偏在源頭面不斷開放增量,令查緝部門簡直是疲於奔命,甚至已達負荷警戒邊緣。

移民署統計,自二○○四年起,中國配偶來台實施面談,未能通過的數字每年都高達數千件,如二○○五年的五○七六件,二○○六至二○○八年分別為三五四一、五二六七及三五一○件,而總體平均未通過率,每年均達到十二至十五%之多,顯見中國配偶的真實性確實堪憂。

中國配偶及伴隨而來的依親人數更是急速增加,在各縣市早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及社會影響力。

根據統計,至今年二月底止,外籍配偶人數為十四萬零四十一人。中國及港澳地區的配偶人數則是不斷增加,已達二十七萬五千七百一十六人;馬政府竟還準備大幅放寬工作權及縮短取得身分的年限。

最具體的影響,就是中國配偶及其子女具有國民身分者倍數的成長,在可預見的幾年內,勢將形成特定的政治取向族群,更會以選票左右政治人物的決定,台灣被迫繼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潰敗來台帶來大量人口之後,社會結構再一次產生劇烈變化。

開放陸生登台 瓜分教育資源

開放中國學生來台,以及承認中國學歷的政策開放,無疑更將讓已經無力承受的台灣社會,再次遭到重擊。

中國無處不假,持假學歷到各國就學就業而被踢爆假貨的事比比皆是,但台灣不僅不嚴加管控,反而是開大門歡迎中國學生來台,又將承認中國學歷;相對於此,台灣大批學生日後化暗為明到中國就學,接受中國教育思想及中心價值,畢業後再回過頭來到台灣就業,這已不僅是讓台灣就業市場更形競爭,中國學生來台也排擠台灣現有的大學教育資源,更重要的是,這群擁有「中國心」的台灣學生,他們還會以台灣為優先,全力維護台灣主體性的尊嚴嗎?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逃來台,傾全台之力建立起海峽防線,如今,以蔣經國傳人自居的馬英九,就任總統不到一年,就以暴衝式的開放措施,自我撤除了這道防線。防線之棄守,就有如大壩即將潰堤一般,台灣國安的維繫恐將面臨力有未逮的險境。


《馬執政週年實錄》羅致政:只開放不管理 全民要遭殃

記者李文儀/專訪

馬政府上任後,兩岸馬上大三通、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這半年多來卻是亂象不斷,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批評,馬政府談判時自我矮化,三通後台灣主權虛化,國家安全、衛生檢疫都出現隱憂,一旦防線被突破,台灣付出的代價絕對比獲得的經濟利益還要高。

羅致政指出,小三通等台灣開放的港口設備簡陋,成為國安、檢疫、走私的大漏洞,中國船舶頻繁往來,也增加查緝困難度。

兩岸空運直航未談延遠第五航權,也凸顯馬政府犧牲主權的問題。羅致政說,兩岸開放機場多屬國內航線之用,而非國際航線,根本是以一個中國的概念在操控,且中國完全不理會涉及國與國談判的第五航權,結果空運直航只是台灣協助中國成為區域轉運中心。

羅致政表示,中國觀光客如入無人之境,沒有入台證就搭機來台,代表台灣國防、海關空洞化,一九七九年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就是以民航機為掩護,台灣未來恐將面臨類似危機。此外,馬政府只開放、不管理,在沒有配套準備下就全面大三通,且只公布來台人數,卻忽略台灣人前往中國、購買力更高的情況,對台灣正反兩面得失應該攤在陽光下。

此外,兩岸海運直航後,台灣砂石船業者一度被中國限制核可,抗議後才獲准,暴露兩岸核准船舶權仰中鼻息。

曾任職交通部航政司的開南大學助理教授包嘉源分析,兩岸航運管理制度不同,中國採許可制、台灣採登記制,結果台灣船公司常因中國水運機關審批標準嚴格,而未能獲得許可、喪失運務;且交通部原未規定依運力安排考量批准,後來在各界反映下才修法因應,以確保兩岸運力及航線經營家數對等平衡。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主任陳墀吉表示,中國將來台觀光客人數當成政治工具掌控,且陸客已產生國民旅遊及外國觀光客來台的排擠效應,他曾在故宮碰過外國旅客,因擠滿大量陸客像菜市場一樣,而決定提前離開。

此外,目前政府部門橫向聯繫不足,執行品質管控也不夠周延,因而衍生不少亂象,政府必須加強旅遊品質、促進觀光產業發展,才能永續發展。


《馬執政週年實錄》陸生搶資源 威脅台生受教權

台灣青年智庫學會理事長黃帝穎:

全國各大專校院都有拿政府的補助,而政院卻讓陸生來台的學費由各校決定,恐造成漏洞,讓未繳稅的外國人,享有等同我國國民受教待遇,稀釋我國學生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國家未完整保護國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有違憲之虞。

此外,中國學生到國外「假留學、真打工」事件層出不窮,從去年的中國毒奶粉事件可知政府行政管制能力不足;在人民無法信賴的行政團隊下,貿然開放陸生來台就讀,一旦行政管制失靈,而無法確實執行禁止陸生在校外打工或兼職,勢必衝擊國內就業人口,嚴重危害台灣人民工作權益。

(文:記者陳宣瑜)


《馬執政週年實錄》陸農產傾銷 農民權益受重傷

台灣農業產學聯盟名譽理事長吳明敏:

兩岸開放後,中國農產品「來的一定會比去的多」,事實上,去年的兩岸農產貿易逆差已相當於九十三.四億元台幣。農委會卻動輒以八百三十項農產品不開放進口來宣傳ECFA,但禁止的農產品也可用「冷凍」名義,甚至以小三通方式從中國進口,進而損害農民權益。

台灣水果品種、技術早就外流中國,配合當地便宜的工資以及土地成本,在中國種的低價「台灣水果」到處可見,真正台灣水果賣到中國價格卻要貴兩倍,根本無法與之競爭。先前銷往中國的柳丁與香蕉,一公斤要賣到四十元以上才符合成本,但政黨為特定目的補貼,降價賣二十元,這種短期作法,不是正常貿易。

(文:記者鍾麗華)


《馬執政週年實錄》香港已經半倒 台灣步上後塵
穿上中國外衣 東方明珠褪色

記者蘇永耀/專題報導

馬政府快速傾斜中國,並先經後政,正中北京的下懷。因為,從中國九七接收香港,到控制香港的模式,與目前中國對台手法如出一轍。而香港經這十餘年發展,包括中港簽署CEPA,政經愈趨於內地化甚至邊陲化,正是對台灣最大的警示。

觀察香港,不僅是一國兩制的鳥籠政治,如立法會及特首普選承諾一延再延的跳票等。經濟軌跡,與南中國的緊密經貿連結,使香港陷入依賴中國的經濟困境。遇到中國一實施新勞動法規的衝擊,珠江三角的港商馬上倒一片。

過於依賴中國 政經陷入困境

中國對香港的磁吸,從八○年代香港確定要併歸中國,效應便逐漸出現。如同早年台商西進中國一樣,都是受惑低廉工資與租金,而舉廠遷往中國。對香港最明顯改變,就是原先最主要就業人口的製造業,快速下降。

根據統計,一九八六年製造業佔香港總就業人口的比重高達三十六%,近九十六萬人;一九九一年下降到廿八%;一九九六年佔十九%;到二○○五年剩下七%;去年則已跌破四%。

急速去工業化的經濟結構改變,服務業的比重提升到近九成,但並未因此帶來更大量的就業。失業率方面,一九九七年縱然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尚維持二.二%失業率,但也從此不復返,失業率逐年攀升,今年首季高達五.二%,香港學者更悲觀估計今年失業率為六.五%,明年首季達七%,已經逼近二○○三年SARS時的數字。

從失業率來看,CEPA並沒有帶給香港社會就業好處。即便在經濟成長率方面,簽署後的這幾年,也都沒有超過七%,並不比過去要好。如再看具體的工資結構,基層薪資是不增反減,貧富差距更為惡化。

「香港職工會聯盟」調查發現,每月就業收入少於五千港元的,由一九九七年的三十萬七千多人,大幅增加至二○○六年的五十二萬八千多人,增幅達七成二。佔勞動人口的比例,由一九九七的九.八%,增加至二○○六的十五.四%。

薪資不增反減 在職貧窮變多

至於每月就業收入少於三千港元的就業人口,則由一九九七年的五萬九千多人,大幅增加至二○○六年的十四萬一千多人,增幅高達一百三十八%;佔勞動人口比例,則由一九九七年的一.九%,增加至二○○六年的四.一%,增幅也達一百一十七%。

低工資比例的提高,產生另一問題,就是工時增加。說明香港「背靠」中國所導致經濟結構的改變,包括製造業釋出的勞動力,並沒有被充分吸納在服務業為主的新勞動結構。因供過於求,造成「在職貧窮」的無奈情況。

即便開放中國客自由行,也集中在旅館、餐飲等行業,多數產業受益有限,貧富差距仍然擴大。

另一個隱憂,隨著中國境內城市的發展,香港面臨繼製造業外移後,服務業也外移的現象。加上CEPA的補充協議擴大服務業待遇,等於加速融合,香港學者估計未來十年貿易及商業服務的持續外移,香港的大型企業將大量裁員,首當其衝會是中下層的技術及文職人員。

對照馬政府宣傳經貿依賴中國的好處,香港殷鑑不遠。馬政府打算與中國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經濟層面與CEPA並無二致,都為融合成經濟一中。香港走過的路,台灣都將再走一遍。

新移民數增加 惡化貧富差距

中港逐漸融合,人口流動也引發關注。與台灣一樣有所謂的陸配現象,香港從一九八二年到二○○七年間,中國人民持「單程通行證」赴香港定居人數累積逾一百零六萬人,佔二○○七年底香港總人口的十五.二%。

二○○七年底香港區議會選舉,香港親中派大勝。香港大學地理系分析各選區人口結構與得票數後發現,在四個單程證「新移民」人口成長率最高的選區,泛民主派的得票數均較上一屆選舉明顯下降。

香港學者因而推斷,如果這些新移民充分利用投票權,可對選舉結果產生很大影響。加上持單程證的新移民因屬低教育程度及低收入階層,會加深香港的貧富兩極化,等於繼續惡化香港貧富差距,造成「兩個不同的世界」。

台灣最近打算全面放寬陸配工作權及身分取得,恐應先看看香港面臨的問題。

馬政府上台後押寶中國,香港政府及社會感到憂慮,害怕原先中介地位將不存。會有這種擔憂,恰是反映香港因過度依賴中國,不樂見中國重台輕港的心態。如台灣也循此傾中途徑,下場終將與港澳一樣,只能淪為乞求中國、爭寵北京的結局。

回顧香港的這段歷程,台灣民眾應該深思,照著馬政府這條路走下去,今天的香港就是明天的台灣,但這樣的生活是台灣人想要的嗎?


《馬執政週年實錄》林保華︰快速傾中 台灣比香港危險

記者蘇永耀/專訪

曾旅居香港二十年,直到一九九七年不願見到中國接收香港而離開的著名政論家林保華,談到馬政府快速傾中,憂慮台灣不僅將淪為香港化,下場恐怕要比香港還不如,將徹徹底底地變成「中國化」。

已定居台灣的林保華觀察,香港雖主權移交中國近十二年,但受英國殖民一百五十餘年影響,香港至今仍保有不錯的法治基礎與守法文化,司法獨立性也較強。但在台灣,從扁案看到包括法務部長公開評論個案;特偵組召開記者會打包票;以及特定媒體大張旗鼓地公審等,這在香港是完全不可思議的。而且,國民黨返回執政,言論也快速在緊縮。

談到經濟層面,林保華聯繫到法治觀念說,雖然中資對香港的影響是愈來愈大,但有些法治界線還能守住。例如上個月初發生中資的「中信泰富」遭港警搜查,震驚中港兩地。他說,搜索前如通報北京,恐就無法這麼順利。

反觀台灣,林保華說,「中國移動」投資遠傳雙方簽署協議,明明偷跑;台灣的經濟部長卻不以為意,還說只要政府不通過,業者就不能做。違法偷跑就該取消協議、就應查辦,哪有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

林保華質疑,馬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每次遇到中國就不敢得罪。他進一步剖析,中國或能控制香港特區政府,但並無法一手掌控香港的法治。即使是港府,由於長期受到英國文化的影響,香港基層及多數公務人員還算是中立,甚至立場也較為反共。因此,之前董建華才設計「高官問責制」,開放高階文官從外找人,藉此來掌控中低階公務體系。

但台灣剛好相反,公家機關長期來還是受到國民黨比較大的影響,馬上任後底下人也更會揣摩上意。在這種趨勢下,馬英九只要傾向中國五十%,下面的公務員就會變成八十%、九十%,等於上下都一面倒。相較香港是上層親共、底層反共,台灣的傾中速度將會快很多,比香港要更危險。

《馬執政週年實錄》宋治德︰CEPA 香港勞工更「薪」苦

記者彭顯鈞/專訪

香港和中國大陸簽署CEPA以後,香港的社會經濟未獲實益,勞工階層的感受比一般人更強烈。香港職工會聯盟組織幹事宋治德表示,簽了CEPA,香港的製造業沒有回流,離開香港的高階專業人士反而變多,例如法律、會計、醫務,而整個香港只剩下低階、低工資、條件差的工作。

宋治德說,還有一個根本的問題,CEPA讓港資和跨國企業更方便移動資金,香港本地服務業也空洞化了,工人除了低工資的工作之外別無選擇。而且這幾年,財團因為CEPA更容易融資,借了錢後,又把資金投資香港股市和房地產,結果有更多香港勞工在泡沫經濟下買不起房子!

宋治德強調,香港的貧富差距在回歸中國十年內,成為亞洲四小龍裡面最嚴重的地方。這十年,每月收入四千港元以下的家庭比例從六.七%增加為九.二%;每月收入四萬港元以上的家庭比例,卻從十五%增加到十七%。可以說,香港簽署CEPA以後,產業慢慢空洞化,香港勞工處境更糟糕,工資下跌,實質所得變低,貧富差距變大!

對於台灣的馬政府打算和中國洽簽ECFA,宋治德說,他不知道ECFA的內容是什麼,但是香港簽署CEPA以後的問題,例如勞工面臨的困境,也許可以讓台灣思考一下。



台長: 嘟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