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album.pchome.net/54/67/77/04/aaa1e3843be0d337b1a8e0cefcdc884c.jpg)
我看過許鞍華導演的作品不多,只有<<千言萬語>>,<<女人四十>>以及今次要談的<<天水圍的日與夜>>。據說許導演在開拍前,一直找不到人願意投資這部電影,原因顯而易見,在利益掛帥的大電影公司眼中,<<天水圍的日與夜>>無疑是一部沒有票房保証的作品,不過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終投資這部電影的竟是商業片之王,王晶。我相信王晶願意投資這部電影亦非希望憑此片賺個滿堂紅,不過且看今屆電影金像獎,<<天水圍的日與夜>>連奪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女主角四個大獎,相信王晶今趟亦”飲得杯落”。
剛開始看<<天水圍的日與夜>>,我實在想不明白為何影評人如此推祟,亦不明白為何會視許鞍華為最佳導演頂頭大熱,這只不過是一部製作簡單的電影,大概因為資金不足,導演可運用的資源相對較少,以至整部片的鏡頭變化並不如我們一般看的電影豐富多樣,只集中在中或中遠景的構圖,有很多人更指出這部電影很像港台平日拍的短劇,我對此片開始亦並無好感,更有點失望,實在太像我們平日用DV拍出來的影片。
不過當我慢慢看下去時,我就開始發現當中的可愛之處。<<天水圍的日與夜>>的畫面當然不及<<赤壁>>震撼,亦沒有<<葉問>>般給人目不暇給的動作場面,更沒有<<保持通話>>和<<証人>>給觀眾驚心動魄的情節。比較起來,<<天水圍的日與夜>>顯得極為單調普通,是一部很平凡的電影,不過正正是因為這一點普通和這一點平凡,才突出此片的價值。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講述一個天水圍的單親家庭,獨力養大孩子的母親(鮑起靜飾)如何樂天知命,兒子讀書成績雖不佳但卻沒有學壞,即使不及人家富足,生活清淡,卻從不自怨自艾,遇上住在同一大廈的獨居老人(陳麗雲飾),更不時伸出援手,處處關懷對方。單看故事簡介,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這樣的劇情還需要被拍成電影嗎?只是一個平常都會發生,都會出現在你我身邊的人和事,對,此片的價值就在於它的內容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它是一部何等真實,而且活生生的影片,有點像將我們的左鄰右舍日常生活拍成影片似的,演員們的自然演出更讓我們覺得它像一部記錄片。許鞍華導演利用影像替一個平日被外界標籤為”悲情城市”的天水圍平反,告訴大家其實天水圍亦有温情一面。
無可否認,<<赤壁>>,<<葉問>>和<<保持通話>>等影片的確能夠帶給觀眾視覺上的娛樂,更多人會認為這些電影才值得花錢看,總好過看一部看似”沉悶”的<<天水圍的日與夜>>,香港亦不多戲院放映這部影片,不過大家細心想想,你會在街上遇到一個好像<<保持通話>>中的古天樂,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而去救一個與自己素未謀面的好人嗎?看過<<赤壁>>和<<葉問>>後,除了讚嘆吳宇森拍攝千軍萬馬的功力外(其實也沒甚特別,我覺得比上年陳可辛的<<投名狀>>為差),葉問赤手空拳打敗日本仔或許會為你增加了一絲愛國情懷,除此之外,你還得到了甚麼?葉問打詠春打得再好,周瑜跟諸葛亮如何鬥智鬥得出神入法,也是處於久遠的年代,與我們確實沒有甚麼關係,當然我沒有否定各電影中導演想傳達的訊息,不過它們給我們深思的意義又的確比其娛樂性為低,但<<天水圍的日與夜>>卻帶給了我們一個屬於香港人的故事,看著此片,會讓我們反思究竟天水圍是否一如外界所說那樣只有悲情,即使經常從不同的途徑得知天水圍不時出事,但也不見得當中的居民全都像怪獸,人間有情的故事還是可以從中看到。
我很喜歡許鞍華導演,她的影片一直毫不保留對女性作出讚揚,尤其那些刻苦耐勞,為家庭無私付出的女性,在許導演的鏡頭下一一被深刻地描繪出來,<<女人四十>>中的蕭芳芳以及今次<<天水圍的日與夜>>的鮑起靜便是好例子,而<<千言萬語>>中的李麗珍,便是許導演對女性的尊嚴作出的同情和控訴。我欣賞許導演除了這個原因外,就是她對本土情懷的熱情,不論是<<女人四十>>,<<千言萬語>>抑或是<<天水圍的日與夜>>,導演所拍的都是香港的小人物小故事,全都是跟大眾最貼切的題材,從她的影片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利用鏡頭說故事的執著,她是一個很貪心的導演,並不單純希望觀眾只從電影中得到娛樂,亦希望觀眾能電影中關心多點自己身處的社會,留意多點身邊的人和事,就如<<千言萬語>>中談及新移民問題一樣,我對她的那份強烈香港情懷最為讚賞。不過,<<天水圍的日與夜>>票房慘淡,亦可証明一點,香港人的本土情懷並不濃烈,跟早陣子台灣的<<海角七號>>熱潮相比,香港人就是欠缺了那份對自己地方認同的熱情。
最記得許導演在領獎時的一番話:”年輕時認為要去康城得獎才是最威的事,不過現在年紀大了,我覺得在自己人手中得獎才最令我高興”,不論戲裡戲外都充份流露出她真摯的本土情感。如果有機會讓我當導演,我都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影片拍出屬於澳門的故事,不用大製作,不用大卡司,儘管低成本仍能拍出最真誠的作品,我不需要當吳宇森,我亦不需要當陳可辛,我不用拍甚麼大片,只需要做一個許鞍華便已足夠。
後記:有人或許會問,既然<<天水圍的日與夜>>是一部如此優秀的影片,為何仍會失落於最佳影片,無可否認<<天水圍的日與夜>>從導演到演員都發揮得很好,不過再好他們都只是在有限的資源內發揮,最佳影片所包含的是電影的全部,每一個細節都會被審視,從各方面的表現看,<<葉問>>的確更勝一籌。不過希望這次<<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成功,可以令更多人願意投資這類低成本的製作,或許未來許導演就能夠拍出,娛樂意義票房三方面俱備的本土情懷作品。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影視娛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