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隔」理論(註)(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1967年耶魯大學的社會學家Dr. Stanley Milgram 所提出的理論說,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中間最多只隔了六重分隔的關係;也就是說,你可以透過你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直到你不認識的那個人之間,只隔了六個人就連結出某種關係;有時可能更少。這理論是經過一項郵包轉寄實驗,與及網路電子郵件的實驗,印證了沒有一件事會毫無理由地憑空地單獨發生。日常會有何事發生、如何發生,彼此之間都是連環相扣的。
Dr. Mark Buchanan所著的《NEXUS》,中文譯為《連結》,與1998年Dr. Watts與Dr. Strogatz兩位數學家所提出的「小世界」理論,都提到人類歷史的主觀規律、事件發生似是很偶發性,但是在歷史事件中卻必定找得出其相互的關連性,可能隱藏了,但必然有其互相牽涉如網絡般的客觀規律。書中有許多有趣的例子,說明這個世界卻其實很「小」;如有人在丹佛到紐約的飛機上,鄰座竟是四十年前和他的父親念同一所學校的同學;也許當你在巴黎度假時,和一個偶然遇到的女士閒聊,結果發現她和你遠在愛達荷州的好朋友的姊姊是室友……等等這些故事,似是偶然,但在「小世界」理論的實驗中,卻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只存在約六度分隔的關係。
知死知生
在《讓愛傳出去》這部電影,Trevor在黑板畫出人際關係圖,說明把愛傳出去的計畫。電影巧妙地把「六度分隔」理論神不知鬼不覺地應用在社會實況中;即使社區有多大,若能用愛心為基礎,Trevor助人的網絡每一人一天只要幫助三個人,事情可大可小,甚至可以只是一句讚美,整個社區將會有顯著的轉變,那美麗已經是有如天堂了!
這些年來的災難、911、SARS、禽流感等等;與其它殺傷力極大的傳染病,如本來已在控制範圍的愛滋病毒,竟出現了變種,成為目前是沒有藥物可治的病毒;加上自然界災害如去年十二月廿六日的的海嘯災難,帶來至少十五萬人死亡,已經夠我們受了。在人醒覺世事無常生命脆弱的同時,我們難道還不去汲取更深刻的生命教育?「知死」隨時不邀而至的真實,方能尊重生命,「知生」而活。
改變世界?
「如果這個世界令你覺得失望,那麼你要想辦法,將你不想要的東西從這個社會中除去,把這個世界重新改造。這是我給你們的課外作業,是一個改造這個社會的作業但你不要只是想,而是必須付諸實行,並且要從你自己做起。」七年級的社會學老師Simonet,一如過往地給學生相同的作業。多年的經驗讓他不期望這班學生誰會認真的去做這作業;即使有也不會有何驚喜。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十一歲男生Trevor卻很認真的思想老師Simonet給的作業,很認真的想改變世界。終於他想出一個計劃,自己先去幫助三個人,但不要他們回報,而要他們再各自去幫助三個人,像樹枝分叉似的將愛傳開。如此類推,受助者就有如幾何級數般增加,他估計兩星期就可以有超過四百萬人受惠;最後世界就會改變!
他將這計劃命名為“Pay it forward”「讓愛傳出去」!
星星之火
這是電影Pay it Forward的故事起頭。
Trevor第一個幫助的對象是吸毒的流浪漢,收留他回家吃飯;卻不巧地媽媽因車子故障提早回家,嚇壞了的媽媽跑去學校質問老師Simonet。幸好流浪漢為感恩回報,暗中修好了她的車子,使她肯支持Trevor的計劃甚至認同Simonet 的教學。
Trevor看到老師Simonet身上的疤痕,就把老師列為第二個對象。他猜想老師一定有一段不快樂的過去,於是妙想天開想撮合媽媽與老師。Trevor裝病並偽造媽媽的筆跡邀請老師家訪….共進晚餐,為兩人製造機。
Simonet給的作業原是為激發學生的創意,誰知Trevor卻真的要改變世界。Simonet怎也想不到Trevor這小小的願望竟如星星之火般漫延,連鎖反應的一個扣一個的燃點起來。
你在這鏈狀關係中,看出3+3+3+………..嗎?真個三三不盡,六六無窮:
Trevor幫助了流浪漢,流浪漢幫助了Trevor的媽媽;
媽媽感受到兒子的苦心,不但戒掉了多年的酗酒,還與流離浪盪的外婆和好。
外婆又幫助了一個小流氓躲避警察的追捕。
小流氓則在急診室等候時將優先醫病的權利讓給罹患氣喘病的小女孩。
小女孩富有的律師爸爸在路上遇到落魄的記者,將名貴汽車送出幫助他。
落魄記者終於循線索找到Trevor,於是報導了這個《讓愛傳出去》的感人故事...
擇善固執
Trevor說「…關心別人,同時細心的觀察。」只要我們願意,即使小小的善心也可以成為一種力量,甚至可以改變世界。但說易行難! 這世界病了:國際間無名的戰火、環球的無蹤病毒、各國的核武、生化武等等流血死亡事件;人間種種的恩怨情仇、人彼此傷害,多少傷痕來自家人、親友、同事之間!我們的社會是生病了!我們有需要活下去嗎?能活下去嗎?有意義活下去嗎?
人的自我中心、猜疑、妒恨、貪婪;加上現實生活的競逐,使人狂妄失控!矛盾是在敗壞的人心中,善心仍存;所以人性有醜惡與良善,這兩者不停在爭持,於是人就在善與惡之間持平,像走鋼索搖擺不定,有時也不知何去何從。最痛苦是力不從心知易行難!偉大如聖徒保羅也為此而心煩:「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的惡,我倒去作…..我願意為善的時候,便有惡與我同在….我真是苦啊!」最後他要借助信仰的力量,靠著死而復活的主耶穌,他得到棄惡行善的力量!
不錯,我們經驗的事實在令人沮喪,但記住,還有人存盼望,仍有人選擇付出,還有許許多多人得著棄惡行善的力量!所以人仍有需要、仍有可能、仍有意義地活下去!
授受之間
接受別人的善意需要勇氣,因為人的自尊會叫人受不了被人憐的卑下感,報恩更是一種壓力,如果能夠將回報轉為施予,不但除掉虧欠的羞愧,更在自卑自憐裏重得尊榮,因為能施予而有的價值感。
其實,改變世界與改變人性是二而一的,都是十分困難的事,亦不知從何入手,但十一歲的Trevor,卻以一個簡單的行動掀開序幕,向我們證明了這個世界仍有美善。
將愛傳遞給三個人,也許並不完全能實現受助者的期望,但一點愛,一點善意已經傳開了!如果世界逐點逐點小小的改變,一個一個小改變累積起來就成為大變。個人的小善影響一個人,一個又一個的個人續漸累積成了整體的善,慢慢世界就被改變過來。
不要低估了人的善意,即使偶爾心境清明的把那一絲一毫的愛意傳遞出去,因為這一點點愛心,就能引發一股強大的暖流循環不息,為人生添上色彩,使人間倍增溫暖!
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己
Trevor的成長有很大的缺陷,父親的不負責任,單親的媽媽獨力承擔生活重擔,身兼了兩份工作,白天在賭場裡當雜工,晚上在跳脫衣舞的酒吧任侍應。為Trevor一心一意付出,但Trevor的需要是媽媽,陪他吃飯、跟他談話、一起過生日,有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
在事與願違下,Trevor並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以自己所渴望的愛與關心,去給予同樣缺乏的人。他真正實踐了「與其咒詛黑暗,不如燃燒自已」的積極人生態度。
小男孩的想像力,使他經歷幫助人的樂趣,「讓愛傳出去」計劃不單展現了Trevor的創意與善心,甚至影響了世界;與此同時亦見到人在得到幫助後的心靈也得以改變。
這個行動的曝光原因是那落魄記者無緣無故收到富翁送名貴汽車後,不斷追查,然後寫出這動人故事。最後Trevor的死雖然叫人平添無限的惆悵,但他確實把自己燃燒來點亮他人的生命!
你呢?Go,Pay it Forward!Are You Ready?
註:「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1967年,耶魯大學的社會學家Stanley Milgram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 理論(Six Degree of Separation):世界上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之間,只隔了六級分離關係。2002年,哥倫比亞大學的Peter Sheridon Dodds等人利用互聯網再度精確地驗證了Milgram的理論。他們招募了166個國家6萬多人來進行研究。參與者被指派要把一封郵件寄到十八個目標之中的一個人的電子郵箱。這十八個目標與參與者毫無關係,他們可能是美國教授,澳洲的警察,或挪威的獸醫。參與者首先將電子郵件寄給一個最可能接近目標的朋友,然後這個朋友再將電子郵件轉寄給他的最可能接近目標的朋友,以此類推,直到最後到達目標爲止。這個實驗得出了兩個互不相識的人之間的關係鏈的長度中值爲六人的結論。可參考Dr.Mark Buchanan所著的《NEXUS》,中文譯為《連結》。
關於”讓愛傳出去”基金會
為了實現電影帶給人的感動,並促進這個世界朝向更美好的目標前進,有一群人已經開始默默付出,籌組”讓愛傳出去基金會”,期待能夠凝聚一股實的力量,改變這個未臻完美的社會,和電影中的期望一樣,他們相信兒童是未來改變的主要力量,這個基金會設計了一套新的教學方式,提供給現在擔任教職的人員,在美國已經有成千上萬名的學生上過這樣的課程,並且已經開始付諸實行,構思如何幫助人們,改變這個社會。儘管絕大部分的理想都是天馬行空,但是從這些小朋友的幻想當中,可以約略勾勒出在他們心中美麗的新世界,我們的世界其實還是有希望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