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13 16:48:08| 人氣3,99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當代藝術館古蹟建築再利用與周遭紋理營造之初探(小結論)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初探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古蹟建築活化與再利用、社區營造與周遭紋理的共構情形,筆者分別以軟硬體方面來探討,硬體方面而言,台北當代藝術館外觀保存了歷史時空的見證與表徵,將其曾有的歷史性角色留存於城市中,承繼過往與現今的市民記憶,軟體方面該館定位為當代藝術潮流的媒介、教育與互動場域,在其所在地與都市紋理中,是具標地性的建築古蹟,透過社區營造中與建成國中共構、研習營、駐校藝術家、與中山地下書街的企劃聯展、館前開放空間週末舉辦的市民活動、創意市集,來與當地紋理共織空間記憶與場域,這是我觀察到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古蹟建築活化與再利用的執行策略與行動。

 

而以館內軟體運作而言,該館可謂古蹟活化與再利用的可參考之案例,據訪談得知其參觀人數日漸增加中,由20068.3萬人次至20079.3萬人次,而2008年大幅增加了5萬人次達14萬人次,這樣的參觀人次可謂其軟體內容與運作模式的告捷,且台北當代藝術館也樂觀的看待日後的藝術推廣與活動,將走入市民生活帶來活絡的藝術氣息與人潮

 

另台北當代藝術館也是首家公辦民營的案例,原由文化局委託當代藝術基金會經營管理,至9711始已改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經營管理台北當地藝術館迄今,其資金來源與董事有著截然不同的型態,原為民間企業贊助變為公家資金佔70%且多數公家為董監事,改組後的營運,是否讓藝術的詮釋產生質變?這是未來值得觀察的課題。

 

該館雖謂藝術活動推廣日益產生效益,但個人覺得其於社區營造與周遭紋理的涵構似有不足之處,其所處的區位環境紋理複雜,是台灣早期的發展地,該館又為民初的市府辦公處,有中山北路、華蔭街、中山市場的商業脈絡,鄰近又有日後現代科技發展象徵的台北站區,台北門戶的意象與標地性的建築將逐漸增加,而其定位科技、藝術、媒體的當代藝術館與歷史表徵的建築外觀所組織的軟硬體,是其對於所處的未來角色的著墨,可作為日後與國際接軌的藝術場域,而其建築外觀成為行銷該城市的文化景點,但其與華蔭街與中山市場的商業脈絡卻是完全沒有產生相關共織紋裡,而該館與附近古蹟建築,也不見其連續空間感與顯明之引導性軌跡,而周遭建築除了建成國中建築語彙與該館呼應外,其餘周遭建築群十分混雜,這是社區營造與紋理共構的課題,或許能以它山之石思維,以日本的北海道函館市的《歷史景觀條例》的制定型態,有規劃性的發展與保留住該館附近的紋理與都市景貌,再透過更在地性的民眾參予性的市集活動,讓記憶、空間、市民生活共構出場域與地方,讓社區營造不完全以上往下菁英文化式的引導,藝術詮釋不完全主導於上位,這是台北當代藝術館該另面思考的議題,這是我所看到的。

 

古蹟建築活化與再利用歷經時代變遷也產生的新的詮釋,居民參與、空間結構與歷史脈絡共織,是讓其更走入市井生活中,成為共同記憶與場域的途徑,值得我們去思索此議題,且或許經由探究衍生新的可能途徑

台長: moon
人氣(3,994) | 回應(3)|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建築與我 |
此分類下一篇:我心中開出的花
此分類上一篇:建築與我:畫與話(一)

27分
深度....
果然是新聞人...
2009-01-17 21:44:39
版主回應
謝謝27分美女的鼓勵~~
這篇其實是學校一門課
歷史街區活化與利用學期總結的期末報告
老師給了我們許多不同的古蹟保存的觀點
讓我們去思索探究...
蠻有趣的一門課
老師超用心感性的
當代藝術館的展覽挺不錯的~~
有空可以逛逛 真的~
2009-01-18 23:16:25
chs
這篇寫的很好喔,很棒的報導
2009-01-18 18:02:43
版主回應
謝謝誇獎ㄝ~~是你不甘嫌啦~~
很久不見喔
近來可好?
這篇其實是我的期末作業...
因為最近很忙沒空寫文章
所以以這篇充數 呵
chs 也是很久沒寫文章了喔~~
2009-01-18 23:19:26
迴紋針
看的出版主的用心
加油~!!建築業未來的希望
2009-02-17 08:39:10
版主回應
沒錯~~我就要當希望~~呵
我看到光囉!!^^
我會努力地
ㄧ起加油囉!!
2009-02-17 23:36: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