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15
今日安排的行程是機動的也是分工的。亞萱招伴我帶路。說帶路,不如說一起去探路。路線規劃事先說明帶路的我沒走過,會隨路況與天候及時間三條件機動調整,如調整失誤。從山徑崎嶇,路程過長,雨神來訪到迷路找路都有可能發生。就這樣依多年的登山經驗換來山友的信任下,一行10人於新竹06:30集合出發。
08:30抵達侯硐。因沒來過,看到一間咖啡店已經營業,就先喝個咖啡並做功課及向所有山友說明行程概況。
09:00 由侯硐國小出發,今該校正巧舉辦70週年校慶,依資料得知全校學生只有51人,但由校慶場面很容易發現,曾經豐華一時的黑金故鄉〜在侯硐國小校友出錢出力下,校慶場面仍是做的非常盛大。
由侯硐國小約走200公尺道路遇叉路,取左轉續走碰到侯硐國小舊校與大粗坑步道入口叉路。
取右轉進入金字碑古道入口。
金字碑古道入口到金字碑牌全程只有1.5K,延路均為階梯步道並設指引標示,非常適合踏青行程,老少咸宜。
目前已列國家三級古蹟,並為猴硐地區最重要的文化資產。由舊猴硐國小經登山口上山步行約50分鐘可達金字碑。
對古道一直很有興趣探尋。來到金牌(金字碑)當然就要下功夫探淵源,以增見聞了。
拜網路發達也很容易找到金字碑來源典故。以下顏色不同文字資料為轉載來源自 猴硐文史工作室周章淋老師記載的〜黑金的故鄉相關文章整理而成。
清朝同治6年冬(1867年),台灣總兵劉明燈北巡經淡蘭古道行至三貂大嶺,登臨嶺上頓覺視野遼闊,感嘆山路漫長崎嶇難行,所幸路旁植樹有成,唯時局險惡求才不易,就以小篆體書寫詩詞感文,命人刻於附近山壁巨石上,字體並以金箔塗貼,鄉人稱它為“金字牌”或“金字碑”。石碑位於三貂嶺線段海拔約 四百公尺 樹林中朝西的山壁上,碑高 七台尺 半,碑寬 三台尺 ,碑週雕飾蔓草及祥龍圖形,碑頂中央刻有雙龍抱珠的徽紋,碑底以雙獅作桌案腳,整體碑格刻工細膩嚴謹,典雅可觀。
劉明燈北巡淡蘭古道同時間共留下“金字碑”,“虎字碑”,“雄鎮蠻煙”三處墨寶字碑。另二處位於草嶺古道上。
金字碑文原文,因年代久遠且為小篆字體,不易辨識,經查閱轉載如下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
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
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同治六年冬
台鎮使者劉明燈北巡過此題並書
10:40抵探幽亭,亭前豎有“奉憲示禁”碑及土地公祠,右側雜草小徑可登三貂大崙。大夥於此泡茶休息。
因資訊錯誤原誤以為附近有山泉水,造成帶來的水不夠,正傷腦筋時,旁邊一位來自台北縣山岳協會山友熱心贊助一瓶山泉水,真的揪感恩。
“奉憲示禁”碑位於金字碑古道的最高點探幽亭前方,據資料立於清咸豐元年,比金字碑更為久遠但內容字跡斑駁模糊無法辨識,而碑旁有座旗桿遺跡,此旗桿應為劉明燈率兵北巡,部隊休息插旗所用,但無從可考。
道光3年(1823)板橋的大墾戶林平侯,捐資修築淡蘭通道。咸豐一年(1851年)地方鄉紳,於三貂大嶺棱線上,請準設立“奉憲示禁”碑,禁止民眾伐木砍樹開墾,避免商旅受日曬之苦。光緒2年(1876年)“奉憲示禁”碑受損重修
11:40由探幽亭往牡丹方向下來約5分鐘抵達102公路金字碑古道出口,有一金字碑古道記事牌樓。而金字碑古道在此被102公路截斷。
今天行程原計劃續行金字碑古道往三貂嶺山,再下復興坑回侯硐走Ø型,後因此地好心山友看我們一行人裝備,且雨過路滑難行及四周芒草環繞下建議原路折返或延102縣道下山。此時帶路的我正盤算如何決定時,看到一位來自蘆洲莊姓獨行山友也聽到本地山友建言後拿出藍天地圖集研究,就在這個時後,山上奉茶廣交山友本性馬上展現,莊姓獨行山友隨即將藍天地圖集與我一起研判,不出一會兒,向山友說明後,原順時針往三貂嶺山,再下復興坑回侯硐走0型路線,變更成大粗坑古道逆時針0型路線下侯硐。
莊姓山友原也是往三貂嶺山,再下復興坑回侯硐路線,最後也和我們一起走大粗坑古道逆時針0型路線下侯硐。
還有一位山友給我們這群熱鬧同伴影響變成同行山友。
今天102線道車輛除單車外出奇的安靜,
沒太陽照射,走起來格外輕鬆愉快。
金字碑古道出口於102縣道22k處,踢3K的的長公路至102縣道19k處大粗坑步道叉路左切下 大粗坑步道
大粗坑步道與金字碑古道為兩條平行之步道,沿途有舊礦坑工寮及校舍遺跡,殘留的柱瓦,彷彿訴說著採礦歲月的風華滄桑,不甚唏噓,該步道全程皆為石階,全程1.7k(不含水泥步道)。
高架步道石梯天橋,聳立在雜草上空很特別。
廢棄的大山國小及聚落遺址。
13:20 至產業道路,此為大粗坑步道另一端登山口,旁有高級石頭屋及山頂瀑布,停車方便,為單走大粗坑步道起點
13:40接回至金字碑古道入口淡蘭橋叉路,
右轉至舊侯硐國小前登仙橋下小溪泡腳,結束今天金字碑古道逆時針連走大粗坑古道總長8K的行程。
後續轉進侯硐火車站尋找去年9月轉紅的貓咪社區逗喵喵相關文章待下編尋訪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