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9 22:16:00| 人氣81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崠山古堡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李崠山 標高1913公尺,為一等三角點及上有一古堡,其為古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情,但是對於戰爭的來龍去脈知道者可能不多。自從民國八十六年第一次登臨此山之後,就對於李崠山事件就充滿著興趣,想一探其究竟。由於工作的關係一直無法達此心願,在偶然機會能夠來到新竹,乘地利之便又重新登上李崠山幾次,因而對它有更進一步深刻了解。很幸運的找到一些日文的資料,利用寒假時間將它翻譯,由於本人並非日語系出身,錯誤之處難免,望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正。新竹的山地幾乎都是隘勇路(理蕃道路或警備道路),藤井志津枝教授在「理蕃」一書中將早期日治時代的理蕃政策分為四期:一﹑據台初期的綏撫政策 (1896.10~1898.2)  ﹑鎮壓漢人抗日時期的緩和政策(1898-2~1904.6)。三、日俄戰爭時期的圍堵政策行動(1904.6~1906.4)。四﹑佐久間理蕃事業與教化政策(1906.4~1915.5)。其中以佐久間的五年理蕃計畫 (1910-1915)最為有名,而李崠山事件正當五年計畫的開始,因此他的成敗對於日本當局而言具有一種指標性質,所以不惜動用大批軍警。真正的李崠山事件實際上應包括李崠山方面隘勇線前進、馬里闊灣方面隘勇線前進、和基那吉群方面的討伐,它們都以李崠山為前進的司令部,因而其重要性無可言諭。由理蕃誌稿第一編當中有關新竹地區隘勇線的前進情況如下: 明治三十九年整修比來隘勇線、五指山方面隘勇線、彩和山及三十八份山方面隘勇線和獅頭山方面隘勇線、十八兒隘勇線前進,明治四十年 擴展馬福社附近隘勇線,明治四十一年鹿場方面隘勇線前進,明治四十三年擴張內灣及上坪兩隘勇線。這些隘勇線前進的同時,對於哪些不願歸順或是押收槍枝的原住民一律採取鎮壓的手段。首先從卡奧灣群下手,然後目標轉向馬里闊灣群、基那群和特別行動對付霞喀羅群,而這些幾次的行動也為大正三年(1914)的太魯閣事件作為先聲。在對付霞喀羅群之後日本人嘗到了苦果,自此之後對於神出鬼沒的霞喀羅群疲於奔命,駐在所不時遭受到攻擊,可說是最危險地區域因而在此設有非常密集的駐在所和分遣所。
故事的開始:

            
李崠山方面隘勇線前進 (自明治四十四年八月至十月)

新竹廳樹杞林(今竹東)支廳內的馬里闊灣群(Malikowan)(1),蟠踞在馬里闊灣溪的上游,並和基那吉群(Kinaji)(2)、卡奧灣群(Gaogan(3)之間互有往來,且常常慫恿歸順的其他的原住民,仗勢著地形作負隅頑抗。在明治四十三年卡奧灣群方面隘勇線前進、內灣溪上游方面隘勇線前進時,曾加以壓制但仍未安撫就範。到了卡奧灣群歸附時,又再度的侵擾。使得同支廳的隘勇線飽受到威脅。

明治四十四年六月十二日,新竹廳長家永泰吉,決定加以膺懲。由警部以下所組成的討伐隊共二千一百八十名,由其擔任為隊長、原住民課長宇野警視為副隊長,率領五個部隊和電話並鐵網架設隊,在合流山置前進司令部。八月二日行動開始,原住民事務總長大津麟平(4)擔任總指揮,前日佐久間總督亦入山,一同觀察形勢。在我方不利的狀況下,電命桃園廳長作緊急召集巡查二百二十名即日趕赴支援。第三部隊當日攻取李崠山最高地 (標高六千四百六十八尺,並在此構築砲彈陣地。其他各隊在進出時,仍遭受到頑強的抵抗。第四部隊在八日約和三百名的敵人發生嚴重的衝突,警部以下五名、隘勇十名,立即死亡和出現不少負傷的情況發生。
二十一日家永廳長,所請求增員巡查二百二十名、隘勇二百名、工人五百名,使我方多加的一層優勢。在原住民強烈的抵抗下,我方出現了多數的傷亡且有二次的颱風妨礙了作業,原先預定五十日完成的,兩度延期到八十五日。但是原住民的情勢依然是險惡的,以致於工人相繼的逃跑,而三度延期作業到九十一日後的十月三 十一日,才解散討伐隊。
對於本次行動我方警部下戰死七十九名、負傷六十五名,合計達一百四十四名。但是李崠山最高地的取得,為後年西部原住民的平定作為良好的基礎。且五里二十六町隘勇線前進的鐵絲網的架設,可以防範原住民的從中襲擊,涵蓋到的撤廢舊線地域達到六里二十三町。

        
馬里闊灣方面隘勇線前進 (自大正元年十月至同年十二月)

   
新竹樹杞林支管轄內太田山事變(5)的處置,在大正元年十月十日已經告一段落。然而馬里闊灣群依然是頑固兇猛,難以處置加上基那吉群從中煽動,且常常嗾使卡奧灣群作亂。家永廳長因而決定實行此次隘勇線的前進計畫。由原住民事務總長的統領下,將新竹廳編成七個部隊,其一半由江口良三郎率領,從李崠山監督所東南方直下至馬里闊灣溪,另一半由右翼隊警視永田綱明率領,從太田山砲臺的西南方下至該溪,涵蓋了左岸的部落,兩隊在此會合。藉此以壓制馬里闊灣群和削弱基那吉群。

   
前進的總員達到二千三百八十五名,除本部的七個部隊外,還設置了電話班、鐵絲網二個班、救護隊一個班。此次行動原住民事務總長的高塚警視隨行,在大正元年十月一日抵達李崠山本部。十月三日晚上十時開始行動,各隊在黑夜中作艱困的行動,隔日四日清晨五點四十分,和田部隊抵達馬美社(Mane)的上方時,便和東、西、南三面來的敵人發生嚴重的肉搏戰,被我方奮勇的擊退,但也造成隘勇三名、工人二名死亡,隘勇、工人各一名負傷。福屋部隊、內田部隊也有二、三名的死傷。中田部隊亦遭受敵方優勢的襲擊,吉田電話班一半成員陷入重圍,而賀來部隊僅以血路殺出。大岡、多久兩分隊遭遇為數眾多的敵人的突擊,造成陸續的死傷其分隊長亦負傷,使得中田部隊一度陷入孤立。
   
五日清晨一點,由江口指揮官督導的福屋、和田兩部隊,佔領前方五百公尺高地當作掩護,藉此射殺二名偷襲的敵人,對方因而開始退去。隔日再前進到三百公尺的高地,黃昏時永田指揮官命令賀來部隊長,加速前進與中田部隊取得連絡。此夜賀來部隊前進到六百公尺的高地時和敵方形成了對峙之勢。
  
八日中田、賀來兩部隊相繼的發動攻擊,雖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之下,我方仍取得了數壘,其吶喊之聲響徹雲霄。當我隊下降到鞍部前面的山腹作攀爬時,突然陷入到敵軍的包圍,使得後繼部隊的連絡遭受到中斷。造成諫山、氏平兩警視相繼死亡,巡查、隘勇多數的死傷。永田指揮官的野田部隊的一分隊立刻趕赴支援,在松山警視親自趕往投擲炸彈、而山本警視代替砲手連發數枚臼砲,如此才使敵人撤退。我方則再重整隊伍和架設鐵絲網,並加強守備。從五日到八日來,我方所損失了有左翼巡查以下七名戰死,右翼隊的氏平、諫山兩分隊長,巡查十六名、隘勇工人五名戰死,巡查十四名、隘勇十四名、工人一人負傷。
  
十一日和田部隊取得西南方高地。十三日更佔領此稜線來當作防禦工事,福屋、內田兩部隊相繼前進到險要之地並和和田部隊取得連絡。野田部隊在十六日出發至小森山的鞍部時,遭受到潛伏的敵人從側面攻擊,部隊長戰死。島田、鈴木兩分隊長相繼的受到重傷,可說是腹背受敵。這時長崎部隊長激發士氣勇敢的衝向敵方,雙方廝殺之聲震動山谷,敵方且戰且走,到處都是留下的死屍和槍枝。
  
十七日福屋部長亦戰死,由江口指揮官暫代之。此日敵方來襲數回,每回攻擊後就離開,松山警視督導坑道的挖鑿並建立掩堡,且和和田部隊取得連絡。十八日賀來部隊、犬塚部隊及多久分隊,在李崠溪右岸取得連繫。永井、山田、下山三部隊相繼的行動,在李崠溪山腹的峭壁作攀登,永井部隊並佔領此山。此山附近的第一要衝,有十餘名的敵人來此窺探,其中二名遭受射殺,不久之後就大舉來襲。敵人居高臨下,用彈丸、巨石從上相交而下,造成我方相繼的死傷。其中突然有一子彈命中毛利分隊壘內的手榴彈,飛出的餘火造成其他彈藥的爆炸,因而毀壞了我們的掩堡,敵人因而乘勢發動了肉搏戰,使得先頭的永井部隊失去了連絡。爆炸的火藥,造成佐藤部隊長、毛利分隊長、吉田電話班長以下十名負傷,加上巡查、隘勇八名戰死和九名負傷。到了十九日清晨一點時,敵人才被驅離,這時才和先頭部隊取得了連絡。此日在中田稜線佈置了砲陣,共準備五門包括了山砲和其他砲,並和李崠山砲台作相輝應作轟擊的準備。連日來的戰鬥非常的激烈,部隊長、分隊長相繼的戰死,我們正努力作裝備的補充。而松山警視的創意是將木砲(用大小四門)拿來發射,其爆炸的聲響相當驚人,足以造成敵人的戰慄。
   
二十七日永田指揮官的長崎部隊,遭受敵人用火來攻擊我們加上風勢很大,造成我方一分隊艱難的行動,必需採匍匐掩鼻的方式前進,來佔領巴蘇社(Basui)。此日長崎部隊佔領了巴蘇社。三十一日內田民政長官、伊關、相澤兩警視隨行抵達李崠山本部,視察實際戰況並犒勞隊員。此日賀來、長崎、中田、下山各部隊於晚間八點開始行動並擊退了對方,奪取了中田稜線的開墾地。
   
十一月三日夜半長崎、賀來兩部隊攻取前方六百公尺的要衝。四日松山、山本兩警視連續發射木砲、臼砲擊退了來襲的敵人,而砲彈的爆炸聲和吶喊聲震撼了整個山谷。我隊則繼續固守在所築好的掩壘上。到了六日賀來部隊拔除五個掩壘前進、火燒對方的房子,在風勢的助長下使得對方的掩壘紛紛倒蹋。下山、賀來兩部隊連取數壘,奪回村田式的槍枝(太田山事變時奪取的)。在賀來部隊追擊下佔領對方的房舍二間。此時中田部隊在林間搜索,找回了火砲五門(太田山事變時奪取的)。九日下午五點岡本部隊的酒井分隊長,親自帶領十餘人從對方掩堡正面進入當場刺殺三名敵人,雙方被迫在掩堡的左側發生肉搏戰。這時松山指揮官後方增援的部隊及時趕到,因而佔領掩堡。此次戰鬥造成我方巡查十五名、隘勇六名戰死;巡查三名、隘勇四名負傷,對方損傷也慘重,沿途的可見屍體及丟棄的槍枝、山刀各兩把。十四日和田部隊趁夜行動佔領前方樹林高地和敵人的數個掩壘。賀來部隊擊退敵方到達一小鞍部。十八日黎明永井、山田、下山、佐藤諸隊相應策劃佔領烏來社山頂。二十日十二將拇臼砲一門配置在烏來社山頂。
   
十二月一日我隊驅離敵方並奪取三掩堡,佔領烏來山南方的高地。而山田、下山、永井的三部隊佔領馬美山。二日下山部隊在佔領四百公尺的森林高地,而同時山田部隊也派數名隊員至此,四處的搜索敵人但未發現其行蹤。大津總長下達行動命令於永田隊長,左側為岡本部隊、右側為山田部隊的沼田川分隊、佐藤部隊的澤山分隊,兩路齊頭並進。時間是三日下午六時三十五分,達成了今日主要目的。
  
七日以來敵方攻擊幾近停止,各隊掩壘嚴正以待或是按兵不動,並在重要據點建造展望台,加強鐵絲網防護李崠山、馬美山、烏來山、巴蘇高地等砲台。並配置三門至六門各種山砲嚴加防備,預定工事也大半完成,於十三日舉行解散儀式。
隘勇線前進時的十個部隊已經解散了。後山的馬里闊灣群及基那吉群仍未歸順,依然要面臨普通的警衛戒備。故解散隊當日警部六名、警部補六名、巡查三百三十四名、巡查補二名、隘勇三百四十二名、工手一名、搬運工十名、醫員二名、看護人三名、工人四名、共一千零八十名、由中田樹杞林廳長編成搜索隊。北部原住民監視區長永田警視兼任新竹廳原住民課長來監督。該隊任務以道路開鑿(二里二十町)的鐵絲網及電話線的修補、射界伐採、據點的防禦設置(巴蘇、烏來兩監督所為據點)。這段期間屢受原住民的狙擊,產生不少的損害,只得利用夜間從事作業,到了十二月十七日完成作業解其部隊。
    
本次前進行動中造成戰死的有二百零五名、戰傷的二百八十八名、因作業死亡的有三名、負傷者有三十八名,在搜索行動中損害有二名戰死、戰傷四名。因作業而負傷有四名。行動期間場包括的地域也比較廣闊,我隊遭受嚴重的損傷。然而烏來—馬美重要戰略位置的取得,可作為馬里闊灣及基那吉兩群之間三角地帶的瞰制,且造成敵人一百五十餘名的死傷,使得多年的問題變得容易解決,尚待的解決之事只有少數而已。

       
基那吉群方面的討伐 (自大正二年六月至同年九月)

   
基那吉群位於大嵙崁溪源頭,蟠踞在泰岡溪、塔克金溪合流處(6)上方的山腹

(
標高四千尺乃至五千尺)共有六社, 戶數二百三十,人口六百三十餘人,是北部泰雅族原住民中最偏遠的部落。其生性凶暴獰猛,至今未曾歸順。在卡奧灣方面隘勇線前進並和馬里闊灣群企圖聯合起事;在李崠山方面隘勇線前進時,又支援馬里闊灣群並從其後進行煽動。在太田山方面隘勇線遭受襲擊失陷時,我方收復烏來山方面的隘勇線,又再次來犯而抵抗我方長達五十日。而後馬里闊灣群雖大半投降歸順,但未歸順者聯盟其他各社,屢屢在隘勇線上神出鬼沒,加害警備員不知悛改。加上卡奧灣群、馬里闊灣群、霞喀羅等群的從中誘惑,為亂至今。是北部泰雅族當中唯一尚未有槍枝押收的,也是這次膺懲的主要原因。
   
佐久間總督因而作此討伐的決定。大正二年六月二十日討伐警察隊司令部設置在李崠山,北部原住民本署事務長內田民政長官為總指揮官,原住民本署管理原住民事務長龜山警視長為副指揮官,原住民本署山本新泰郎、江口良三郎兩警視、豬口安喜警部外二人、警部補一人、巡查二十八人即日起行動開始。由永田警視擔任新竹討伐警察隊長,新竹廳原住民事務課長今田警視為副隊長,松山警視擔任桃園的討伐警察隊長,桃園廳原住民課長山內警視認命為討伐副隊長。其部隊數和人員如下:
(
)新竹廳 本部外四個部隊並砲隊.輸送隊.紅十字救護班,由警視以下一千三百七十六名所編成。
(
)桃園廳 本部外四個部隊,輸送隊及急救護二班警察救護班及紅十字救護班),由警視以下一千四百零二名所編成。
   
兩廳的部隊多達二千七百七十八人。家永新竹廳長、西桃園廳廳長負責後方事務,中川財務局長、龜山警視總長擔任其督導,民政長官總攬其大綱。龜山副指揮官在二十四日、而內田總指揮官在二十五日抵達李崠山討伐警察總司令部,對本部及部隊幹部員召集訓諭,並下達討伐行動。兩廳討伐隊於二十五日下午十一時一起開始行動,新竹隊先頭的中田部隊,隔日清晨三時佔領目的地(天打那山前方稜線一千五百公尺的高地);桃園隊到達馬里闊灣溪左岸(烏來山直徑一千二百公尺高地)處佈置掩堡。此時為正午時分原住民清水、森山的西部隊向我們接近並發動多次狙擊,造成巡查工人一名中彈身亡、隘勇一名中槍負傷。二十七日桃園隊的巡查一名死亡、工人一名負傷。
   
先前宜蘭廳長來報:「溪頭、南澳兩群中大半警備員因參加此次討伐,以致於該區防備薄弱,兩群原住民乘機共同起事」。佐久間總督見此結果的發生,定會引起泰雅族中的大亂,因此非加以鎮壓威嚇不可。所以在七月一日命令平崗少將的台北第一守備隊,步兵約一個聯隊及山砲隊及特設隊由宜蘭出發。
這時兩廳部隊已向反抗的敵人接近,並佔領各重要的據點。七月一日宜蘭隊發生一人遭受狙擊而死亡、隘勇二名負傷。三日敵人的人數漸漸的增加,我隊人丁單薄且被狙擊造成兩廳部隊的巡查以下有數名的死傷。
四日下午一點馬里闊灣社的頭目及族人八名,宜蘭來的Makagaon 社頭目及其族人十名繳交槍枝二挺,來此表示善意。這時新竹隊的龜山指揮官規劃突擊泰岡社(Taiyakan)的計畫要求總督府增加人員。內田原住民署長非常召集新竹廳巡查班長六名、巡查六十名、警手四十名、隘勇四十名;宜蘭廳隘勇一百五十名以急行軍速度趕赴支援。
    
六日宜蘭方面原住民情勢告急。總督府的平岡茂少將隔日由台北出發登上李崠山軍區司令部。八日命一支隊由留茂安(Rumoan)進攻基那吉群的側面。各隊每日都有死傷,新竹隊於九日攻取了屯諾富士羅灣(Ton-no-fu-si-ro-wan);桃園隊佔領了西堡溪(Shi-fu-tsu-ke)。十五日黎明新竹隊於泰岡溪、塔克金溪合流處西方二千公尺的處,標高五千五百零七尺的高地;而桃園隊占領距合流處東方一千公尺遠的高地上 ,兩隊一口氣進攻到合流處會合(控溪,今秀巒)。此地為基那吉、馬里闊灣兩群的緩衝要地。
    
松山隊長取得合流處後,並由中間警部、渡邊通譯向馬里闊灣群投降者說明。在知其大勢已去時,不敢有所異議。於是在二十三日馬里闊灣群頭目 (烏來、宇老、Batoru、抬耀、留茂安、巴蘇、馬美、石磊、Ripo 等九社頭目及族人)於溪底物資集積所前引見。藉此傳達總督的命令,二十五日為到期日,必須繳交槍械由烏來山本隊收納。永田新竹隊長於二十四日召集基那吉群傳令押收槍枝。爾後雖兩隊屢屢傳諭命令,但都躊躇不肯繳交。於是在八月二日新竹、桃園兩縱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包圍泰岡社力求交出槍械,這時族人只得乖乖的聽命。新竹隊收到一百三十五挺、桃園隊一百三十二挺 Takegin支隊一百零五挺合計共三百七十二挺,這些超過我們原先所探得的三百一十五挺。此次討伐原定要九十日僅五十日就達到目標。加上一些追加行動的籌畫,都有很好的成效。就在七月下旬至八月的新竹廳下霞喀羅( Shyakaro)、南投廳下斯卡謠(Shikayau)、薩拉茅(Saramao)(7)、宜蘭廳下溪頭後山群的得到進一步解決。在由宜蘭、南投方面軍隊的協助及其他警察隊的努力下,能佔領各方面的要地,如此才能達到膺懲及押收槍枝的目的。
   
佐久間總督於九月二日撤除李崠山軍區司令部,文武官員隨員一行,在烏來山砲台露宿一夜,隔日三日取道馬里闊灣溪經角板山,凱旋歸來。龜山副指揮官於九月五日解散李崠山的警察司令部。此次行動我方損失警察隊警部以下病死者三十五人,負傷者六十九人,搬運工病死者四十六人,負傷者六十五人。軍隊將校以下死者十七人,負傷者十三人,四廳七十日的大討伐共七十日,是空前少有的。本次討伐中押收槍枝達一千三百六十八梃、彈藥一萬二千四百六十九發,解散後到九月三十日押收殘餘槍枝二百八十五挺、彈藥四千一百五十一發。
   
此次討伐的結果使宜蘭廳濁水溪上游留茂安( Rumoan)附近越過埤亞南(Piyanan)(8)鞍部,由南投廳下的斯卡謠(Shikayau)經薩拉茅(Saramao)鞍部,出白狗群(9) (Hakku)、馬力巴群(Malepa)(10)之間連成一線。前記由留茂安( Rumoan)至西方大霸尖山支脈橫斷面,範圍包含了基那吉及馬里闊灣兩群,向西延長更跨越至霞喀羅的山地,包含了新竹廳下霞喀羅群,所蟠踞地域約四十五方里,如此中央山脈以西原住民的部落,都在我政府的監控之下。

注解:
1.
馬里闊灣群:位於新竹縣尖石鄉中北部及關西鎮東方一帶,廣義的包括馬武督群。現今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一帶及嘉樂、錦屏兩村的一部份。
  
2.
基那吉群:亦譯金那基、奇那之,清朝時稱金孩兒,分布在大漢溪支流馬里闊灣溪中游及油羅溪一帶。現今新竹縣尖石鄉秀巒、錦屏、義興、五峰鄉花園和南庄鄉東河一帶。

3.
卡奧灣群:亦稱合歡群、高岡群,分佈大漢溪上游故稱為大嵙崁後山群,現今復興鄉高義、三光、華稜三村和宜蘭大同鄉崙背、松羅的一部分。
4.
大津麟平:為佐久間時代的警察本署總長,推行所謂的「甘諾政策」,即先以引誘的方式使原住民甘心承諾,在其境內設置隘勇線。等到完成警備線完成後,即以優勢的武力去壓制原住民,使他們不敢再騷擾和引起事端。
5.
太田山事變:馬里闊丸群原住民乘大正元年(1912)八月二十八、九日全島性大颱風造成道路和無線鐵絲網及電話失去功能之際,於九月十一日向李崠山隘勇線發動攻擊攻陷太田山砲台,後來日軍增援部隊到達才解危機,十四日颱風再度來襲攻佔巴蘇分遣所,十七日又大舉攻擊太田山至八五山一帶,卻被日軍李崠山大砲擊退,戰鬥其間日軍軍警損失死者三十六人、受傷者十六名。
6.
泰岡溪、塔克金溪合流處即今秀巒,日治時代稱控溪,因為地理位置重要,討伐後設有駐在所。
7.
斯卡謠、薩拉矛群:斯卡謠居今環山一帶;薩拉矛居今梨山、佳揚、谷關一帶。
8.
埤亞南:即今日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一帶。
9.
白狗群:即現今南投縣北港溪上游屬仁愛鄉發祥村。
10.
馬力巴群:即現今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

參考資料:
霧社事件 鄧相楊著 玉山社 1998
渡台悲歌 黃榮洛著 臺原出版社 1988
理蕃誌稿 第一編—第三編 伊能嘉矩等編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18-1938
藤崎濟之助 台灣的蕃族 東京 國史刊會藏版 1930
井出季和太  臺灣治績志 台北 台灣日日新報社 1937

 

台長: 阿信
人氣(81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山林話匣子 |
此分類下一篇:雪見司馬限林道與北坑溪古道踏勘系列1
此分類上一篇:五寮尖登山步道精緻遊

媚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01:45: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