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志玲姊姊,從大連到台大後治療的第一天(94/7/24)
氣候:強颱過後,北部氣溫持續攀高,炙熱逼近體溫標準值
喝哈~又是一個陽光普照好天氣呀,自稱為陽光運動男孩的我怎能錯過這好天氣而慵懶的待在冷氣房內呢!ㄟ~那個誰~什麼有害喜的現象,那是我的責任嗎?
聯絡好友後一同出發前往內灣散散心,擠入滿車都是人的車箱,車內的冷氣敵不過熱情的人們,”冷氣”電車或許只變成語助詞、無意義了。ㄏㄏ
新竹→竹中→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內灣,過了快十站,總算快到了,讓幾乎快腳軟的我獲得了解脫。走出車站,陽光果然毫不含糊,似乎想把我晒溶啦!(~沒想到連太陽也覺得我可口,把我當冰淇淋呀~)
近來地方營造意識抬頭,內灣這山區小村落越來越有觀光區的架勢,茶館、民宿、獨特咖啡館林立,這內灣老街,假日來臨就成了鬧區的商圈,高粱香腸、野薑花粽、麻薯、客家菜餚等等,幾乎都有好幾個攤位,但似乎跟一般的老街一樣,有很多大同小異的東西,但我也不會特別去介意~也純粹是到處看看到處吃而得到開心,不會為了老街的少變或商業化而痛心吧!
在邊試吃邊看的同時,突然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攤子,或許這賣的東西在前面也看到了,這東西是一般菜市場或各大小夜市、百貨公司都有可能會賣的~削水果皮刀。但這賣商,沒有俊俏的臉孔、沒有,誘人的體態,但卻有一分滑稽,操著並不流利的說詞,努力的介紹著,每介紹一項,在旁觀看者竟也回應著同情的歡呼聲和掌聲,他一連串的介紹完畢後,總算有人抱以同情的心買下了一組,原來人間處處有溫馨,也為這賣者的厚臉皮~ㄟ不是啦是他的勇氣給予贊賞與肯定。
走過內灣戲院,其戲院於民國三十九年是由地方仕紳楊盛泉先生籌劃下,落成使用,該建築物是頗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物,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成,再以砂漿粉光,屋架則是採日式大跨距木,造組合工法完成,屋身則以建材“板材”構成牆面,屋頂再覆蓋日式文化黑瓦,整體景觀又以木造閣樓最迷人,常有愛好攝影人士前來此處取景。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現已變成了賣場和茶館,以成了觀光客到此的特殊景點。
走出內灣老街,內灣吊橋映入眼簾,吊橋橫跨於油羅溪,吊橋於溪中設有2座吊索橋架基墩,造形極具美感,頗具特色,吊橋總長約147公尺,寬2.6公尺,為昔日連接市街中心。或許強颱海棠剛離開沒多久,還可看出油羅溪湍急的走勢。走在橋面上,要說出~來喔~麥過橋了~ㄟ我在說什麼呀~怎麼有感覺到微微的在晃動呀,ㄟ是真的晃還是我在暈呀~平安過橋就好。
內灣這山中小村落,火車帶來了人潮,也改變了這邊的人文生態,商業契機充斥其中,使純樸不再純樸,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喜歡這樣的改變,我們每踏出一步、每改變一些,或許先進或落後?現在或過去?這或許成一種過渡,對生活態度的過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