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集》真政變 不容寬貸 無證據 就應謹言 【記者/陳敏鳳】
陳水扁總統昨天一席「流產的七日政變」說,引起政壇震撼。國家安全和政權穩
定是台灣人民最大的希望,如果真有政變,陳總統應該進行法辦,不容寬貸;如
果沒有證據,想要撫平社會分裂的陳總統應該謹言慎行。
陳總統繼前總統李登輝之後,拋出政變說,作為一國元首,講出這麼嚴重的話,
人民相信其有所根據,應該不是隨便說說。因此,如果為真,應該以叛亂重罪治
之,以維國家安全。但如果陳總統只是描述其歷經的心情,沒有證據,甚至不打
算法辦,那總統就該謹言慎行,以免對軍心和民心造成衝擊,對已經分裂的社會
更無正面的意義。
雖然陳總統在選後,一直要求低調面對連宋的抗爭,並一再表示要用包容愛心來
化解朝野對立,但如今泛藍抗爭告一段落,不管是李登輝或者陳總統公開的言論
,卻是離包容和愛心有段距離。如果再對照就職大典的大陣仗,和在民進黨感恩
晚會的談話,陳總統並沒有顯露和解的誠意和真心,反而一再刺激對手。
陳總統選後努力拋出中華民國執政者、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等議題,其對化解族
群的用心值得肯定,但有時候一個領導者的言行更具有影響力。只有當陳總統面
對連宋抗爭真的可以不動氣、不賭氣時,才真的有說服力。過去,陳總統常被批
評言論變來變去,因此在連任之後,陳總統應該做的是積極重建其領袖的公信力
才是,而不是重蹈覆轍。
就像泛藍批評陳總統竊國不適當一樣,陳總統若沒有具體證據,就指泛藍有政變
之慮,那也是一樣的不適當。在三月廿日之後,執政黨的低調以對讓國家平安度
過,也吸納了淡藍的選民。但切莫在事件結束之後,露出了執政黨的傲慢,否則
,年底立委選舉,人民會再次用選票來表態。 【2004/04/26 聯合報】
※新聞辭典》政變 【記者/范凌嘉】
一小群高度組織性的團體或軍事領導者,快速而決定性地以非法手段強奪政府權
力。典型作法是對政府在位首長或其主要支持者,以無預警逮捕或暗殺的手段進
行。
政變成功的要件,是下級士兵與警察都會願意遵守新政府領袖的命令,因此政變
的組織者,通常會優先拔擢重要的軍警指揮官;更常見的情形,政變直接由高階
軍官發動。
在民眾與官僚體系恪遵憲政決心相對較弱的國家,將導致公民、軍人或政府人員
抵抗政變的危險性降低,政變比較容易成功。 【2004/04/26 聯合報】
※學者觀點》沒移轉行政權企圖 不算政變 【記者郭乃日/台北報導】
政治學者昨天指出,「政變」是指以體制外或非憲政途徑達到轉移行政權的目的
,若僅就三二一到三二七的國親群眾集會抗爭而言,用「流產政變」來形容,可
說是言過其實,用字誇大;至於外傳因國防部長湯曜明請辭、其他將領跟進而致
「軍情不穩」,也同樣談不上是「政變」或「流產政變」。
專研「政治暴力」的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傅恆德解釋,體制外的政變是指有團
體企圖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改變行政權,即使是不成功的政變,即流產
政變,也要有「企圖」這個前提,和執行相關的行動。
他說,群眾雖有衝撞拒馬的舉動,也曾與警方爆發小規模衝突,但這些最多只能
稱為「襲警」,根本談不上是「武裝攻擊」,更看不出有轉移行政權的企圖。而
且總統府或行政院也沒有被群眾攻擊,因此國親群眾集會根本欠缺政變的要件。
至於外傳軍方將領請辭或與連宋聯繫等動作,傅恆德表示不清楚是否有其他「幕
後」情況,也不便在外界揣測的基礎上評論。但他認為,只要沒有轉移行政權的
企圖,也沒有採取相關的行動,就不能稱為「政變」或「流產政變」。他補充
說,即使將領有不滿政局的談話,甚至談話中提到「政變」,只要沒有著手執
行,都不符合「政變」的要件和定義。 【2004/04/26 聯合報】
※扁政變說 國親告誹謗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1978969.shtml
※綠營:說搞革命也不為過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1978862.shtml
────────────────────────────────────
關於「政變」的說法…我不想作任何評斷;
關於「政變」的報導…大家自行閱讀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