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 人"的取象,乃是像面部朝左側身站立的人
形,甲骨文、金文、篆文以及楷書都保持了這種簡潔、明快的線條組合。
《說文》:"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象臂脛之形。在《孝經.聖治章
》中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貴其愚於萬物也。孝者,
德之本也。)人是天地之間的生物中最高貴的。正如《尚書.泰誓》所言:" 惟
人萬物之靈。"
" 人"字的筆畫簡單,只有一撇一捺,但卻反映出古人對事物觀察的細緻和
準確,顯示古人對自我認識的能力,人與其他動物在形體方面的主要區別是肢,
人能直立行走,人的雙手得到了解放並且會使用工具。
本義:為能制造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
" 人"字是個部首字,凡以" 人"字所組成的字,大都與人的行為狀態有關
,如"徒"、" 眾"、" 伐"、" 休"、"伏"等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仁介仁化仙伐仿
甲骨文中" 人"字的其他寫法
1
2
人可單獨用也可作偏旁,作左旁時寫作
" 人"部首變化的字例
" 儿"是個象形字。甲骨文" 兒"字下半部的"儿"形體,像一個面朝左而
跪坐的人形,金文" 兒"的下半部,"儿"的形體,像一個面朝左而站立的人形
,可見"儿"與" 人"本為一字,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儿。
《說文》:" 儿,仁人也。古文奇字人也。象形。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
。"桂馥說:" 仁人也,當為仁也,人字衍"。這話正確,在古藉中" 人"" 仁
"二字的意義是相通的,劉熙(釋名):" 人,仁也。"以"仁"釋" 儿"猶如
以"仁"釋" 人"。本義實同人。
" 人""儿"非二字,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合於左者,若伯,若仲,不變
其本文而為(人)合于下者若" 兒"若見,則微變其本文而為(儿)分而為
二者,誤也。本作(人)因合於下面而詰屈其勢。所謂人在下,故詰屈也。
其說如、充、兄、允、見等字都從人構形,而作儿是其證。
" 儿"與" 人"的上古字雖然相同,但其篆書形體有所差別,正如鄭樵在《
通誌六書略》中所說" 人"象立人," 儿"象行人。
" 儿"是個部首字,凡從儿取義的字皆與人有關,如" 元"、"兄"、" 先
"、"見"等字,也有些漢字由楷書結構中含有" 儿"的筆形而又難以歸部,就
只好歸入"儿"部,如:" "、" 克"、"兕"、" 兗"等字。
注:漢王莽時有天體書,其一曰古文,其二曰奇字,古文指孔子壁中書,奇
字即古文而異體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元允兄先光兒
部首變化的字例"儿"
" 入"是個象形指事字。甲骨文和金文" 入"略同,像箭頭刃部之形
,篆文" 入"一脈相承並整齊化,篆字由" "與" "所構成。所謂「
從上俱下」,猶從上俱入也。入為臆構虛象之體。「」「^」二者為指
事之符號。以示往下分而入之意,故入為指事字,隸變後楷書寫作入。
" 入"源自尖頭銳利之物的刺入,構形源自箭矢射入肉體,但也可視
作棗刺,竹尖等物品的端頭刺入。因而" 入"字的本義為進入。
《說文》:" 入"內也,象從上具下也。與" 出"相反。《孟子‧滕
文公上》有大禹治水" 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故事。其中的" 入"即釋為進
入。《史記‧高祖本記》" 遂西入咸陽"" 入"和" 出"是相對的所以此
二字也經常相對成文,如" 出征入輔"(就是指出則征戰討伐," 入"則
輔佐君主的意思。
在古代" 入"與" 進"的涵義也不完全相同與" 入"相對的是"出"
與" 進"相對的是退,現代語如" 進去"、" 進來",古代人只說" 入"
而不說" 進"由入之義引申為收入如" 量入為出"。
" 入"是個部首字,從入的字有內、全、、汆、(同亡)等字。
以" 入"釋" 內"復又以" 內"釋"入"入,內二字古本一字,入為
內之初文。內為入之後起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內全兩
甲骨文中" 入"的其他寫法
" 入"部首變化的字例
" 八",指事字。甲骨文用兩畫分背來指明將一物分剖開之意,是" 扒
、捌、分、掰"等字的初文。金文略同,一向左去,一向右去象分別之形,
篆文象分別相背之形,並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八,一筆向左為(撇)
,一筆向右為(捺),象兩相分別各去之形。
《說文》:" 八"別也。像分別相背之形。這話是對的,段玉裁進一步
作解此(八、別)以雙聲疊韻說其義,今江浙俗語以物與人謂之八,與人則
分別也。此言甚確。現在江浙以及湘鄂之間稱以物與人仍謂之"把"實際上
本為" 八"字,物歸別人,也正說明物與主人相分別。
" 八"當" 分"講的本義後來完全消失了,當數字用的" 八"那是同音
假借的問題,在詞義上沒有任何關係。
我國古詩文中常見" 八元"一詞,如劉禹錫《和浙江李大夫伊川卜居》
提到的" 早入八元數"等,決不是指八元錢,而是古代傳說中的八個德才兼
備之士,即《左傳.文公十八年》中所記載的伯奮、仲堪、叔、季仲、伯
虎、仲熊、叔豹、季狸等八人,另外在《周禮‧郊特性》中有" 八蜡"一詞
,所謂" 八蜡"是古代奴隸主貴族在腊月祭神的名稱。請注意" 八蜡"的蜡
應讀(詐)也是個特殊的讀音。
" 八"是個部首字,凡由" 八"組成的字多與"分"、" 背"有關,如
小、分、公、兵等字。
" 八"的大寫為" 捌"。"捌"字稱之會計體。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公兮分
甲骨文中" 八"的其他寫法
" 八"部首變化的字例
" "象形、指事字,甲骨文像畫出的一個範圍,猶如現在臨時劃定的一個
集市交易場所,金文加口(表示國邑),以突出在國邑之外之意。篆文承接甲骨
文,異體承接金文再加義符土並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 與坰三體。
《說文》:" ,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象
遠界也"" "實為" "" 坰"的初文," "中之" 口",許慎認為" 象國
邑",那麼" "就像遠郊之界了。又因郊野與土地有關,所以後來又增" 土"
旁,成為新形聲字" 坰"了,這正如《集》所說:" "," 今文從士作坰"
。
《詩經.魯頌.駉》:" 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駉",駿馬肥壯的樣子
。這兩句詩的大意是:駿馬雄健大又高,放牧原野在遠郊。《毛傳》對"坰"字
的解釋是:" 坰,遠野也。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很顯
然,許慎的說解本源于《毛傳》。
" "是個部首字。有些漢字的字義雖與" "的本義無關,但由于它們的
楷書結構中含有" "的筆形而又難以歸部,就只好歸入" "部,如《辭源》
中的" 冉"、" 冊"、" 冓"等字,《辭海》中的" 內"、""、" 用"、"
同"、" 罔"等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冉冊同岡罔冓
" "部首變化的字例
" "象形字。甲骨文像布巾蒙覆形,當是最原始的帽子,以布包頭而已,
借以表示蒙覆,金文大同,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即所謂" 禿寶蓋"
。
《說文》," ,復也。從一下垂也。"許慎認為" "的本義是覆蓋,其
形體為" 一"的兩端下垂形。徐灝說:" 又作冪。《說文》無字, 即幎也
。巾部云:'幎,幔也;幔,幕也。'帷在上曰幕,與覆義同。" 、幎、幔、幕
,一聲之轉。?象覆蓋物形。"徐言甚確,可見" "實為" "的本字。
另外,《玉篇》對" "解釋說:" 以巾覆物。"《同文舉要》也說:"
,象幕布下覆。與" "同為" 覆蓋"之義。
" "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 "組成的字多有" 覆蓋"之義,如
《辭源》中的" 冠"、" 家"、" 冥"、""等字。有些漢字的楷書結構中含
有" "的筆形,但並無" 覆蓋"義,也可歸入" "部,如《辭海》中的" 冗
"、" 寫"、農等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罕冠冥冢冪
" "部首變化的字例
" "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皆像初凝的冰花形,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
寫作是冰的初文。
《說文》:" ,凍也。象水凝之形。"" "實為" 冰"字的初文,徐鍇說
:" 冰初凝,文理如此也。"作部首用時寫作" ",獨立成字時寫作" 冰"。
" 冰"的本義為水結之" 冰"。《荀子.勸學》:"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引申為凍結。《禮記.月令》孟冬之月:" 水始冰,地始凍。"因為冰清白
、晶瑩,所以" 冰心"一詞是比喻心地清明純潔,表裡如一,如《宋書.陸徽傳
》:" 冰心與貧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洛陽
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在古籍中常見" 冰清"、" 玉潤"等詞語,如《晉書.工玠傳》:" 婦公冰
清,女婿玉潤。" 後來則稱岳丈、女婿為" 冰清" " 玉潤",比喻品質高潔。
" "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 "組成的字大都與冰凍、寒冷有關
,如" 寒"、" 冬"、" 冷"、" 凍"、" 涼"、" 凌"、" 冽"、" 凜"等。
後世以部首編纂的漢語工具書,均立""部。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冬冰馮凜凝
" "部首變化的字例
書法「」為上下二點,大都用在左旁,「冬」是用在字
下。
" 几"象形字。甲骨文,金文與篆文皆象平可以居(坐)之面,下象其足。
古人席地而坐時供老年人倚靠的器具,隸變後楷書寫作几。
《說文》:" 几,踞几也。象形。"許說正確。據《周禮.春官》記載,上
古有" 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孟子.公孫丑》:" 隱几而
臥。"即伏在几上睡覺。今北方仍有炕几、桌几的用具。
在古代典籍中,常見" 几杖"一詞,那是指几案和手杖,主要是供老年人平時靠
身和走路時扶持之用,所以古以賜几杖為敬老之禮,如《史記.孝文紀》:" 吳
王詐病不朝,就賜几杖。"
另外," 几"字還能讀作ㄐㄧˇ。" 几几"為" 彎曲"義,如《詩經.豳風
.狼跋》:" 公孫碩膚,赤舄(ㄒㄧ‵,以金為飾的鞋)几几。"大意是公子王
孫體肥胖,紅鞋彎彎真漂亮。
" 几"與" 幾"本為含義不同的兩個字。" 几"為"細微"、" 庶几"等義
,多作疑問詞,用來詢問數目,如《孟子.離類》:" 子來几日矣? "現在" 幾
"借" 几"作簡化字,應讀為ㄐㄧˇ。
" 几"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有些字的結構中含有" 几"的部分而又難以
歸部,就歸入" 几"部了。如《康熙字典》中的几、凱、、凳等字。
本義為古人席地而坐時供老年人倚靠的器具。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書
凡凰鳧鳳
" 几"部首變化的字例
" 几"字右筆有鉤,無鉤為" 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