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21 22:40:59 | 人氣2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時】媒體式微 非營利小型新聞網站 逆勢崛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黃文正/紐約時報十八日報導】網際網路顛覆了現代人的新聞攝取及閱讀習性,然而,不論是傳統平面報紙附帶發行的電子報,抑或獨立營運的網路報,皆因成本過高或廣告收益不如預期,紛紛不支倒地。在一片哀歎聲中,非營利性質的小型都會新聞網站,近來卻如雨後春筍般在全美各大城市崛起,令人眼睛一亮。

受到網路的無情衝擊,最近幾年,美國電視新聞收視率持續下滑,傳統大報更是不時傳出裁員噩耗。不過,美國加州的都會新聞網站「聖地牙哥之聲」(VoiceofSanDiego.org),這兩年來卻因陸續挖出許多官商勾結、貪瀆醜聞而聲名大噪,他們的獨家新聞,屢屢吸引當地電視和報紙等傳統媒體跟進報導。

堅信非營利才是新聞王道

「聖地牙哥之聲」創立於二○○五年,以專業詳實的深度新聞調查寫作,獲得好評。當時是聖地牙哥半退休的企業家巴茲.伍力,對當地媒體漠視黑金貪瀆犯罪,相當不以為然,二○○四年,他與遭《聖地牙哥聯合論壇》(San Diego Union Tribune)解雇的資深專欄作家尼爾.摩根談及此事,兩人心血來潮而決定創立「聖地牙哥之聲」。

伍力確信,非營利的營運模式,才是生存的最佳方式。「新聞資訊如今已變成了公共財,它應該如教育、醫療保健一樣的被等同看待,它是公民社會的要件之一,儘管目前的市場仍不太理想。」

事實上,除了「聖地牙哥之聲」外,現在包括雙城(明尼蘇達州)、西雅圖、聖路易市、芝加哥和新港市(康乃狄克州),皆有成立類似的都會新聞網站。另外,許多其他城市也都在積極籌設中。這些網站計畫籌組一個協會,以便取得成立基金會許可,爭取全國性的廣告挹注。

經費多來自基金會與捐贈

新聞網路雖不須如傳統報紙雇用大批編採人員,營運成本少了大半,不過線上廣告業務無以為繼,卻是一大弊病。為此,「聖地牙哥之聲」選擇走一條全新的路。在財務方面,它模仿公共電視,而非傳統報紙。它將自己定位為非營利的公益機構,營運經費來自基金會、富人捐贈、小筆捐款及少部分的廣告收入。

不過,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基金會館長吉爾斯質疑:「非營利網路新聞的未來仍存有很大的難題,它們除需被拓展和檢視,而且還要證明可支撐更大的新聞團隊,因為即便是財力最不虞匱乏的這類網站,在資源方面也遠遜於一般城市性報紙。」

資源不足一人要當兩人用

「聖地牙哥之聲」的員工都很年輕,有些人是遭報紙裁員後帶槍投靠,兩位執行總編輯:卅歲的多諾休和卅二歲的路易斯,過去都曾在小報工作過。這些人對報紙,在情感上不免有點複雜,但多諾休說:「我們沒有人想看到報紙繼續沉淪,我們不可能成為這座城市的主要新聞來源,在可預見的未來都不可能,現在我們全公司才十一人。」

多諾休與路易斯兩人去年年薪約六萬至七萬美元,今年全公司的人事預算雖比去年多了廿萬美元,提高至八十萬美元,並且計畫招募更多全職記者,減少對外邀稿,但因人員不足,兩位高級主管也須一人當兩人用,路易斯要兼寫政治評論專欄,而多諾休則要撰寫深度調查採訪報導。

「聖地牙哥之聲」目前每月的網頁瀏覽人數僅有一萬八千人,而新成立的非營利性質、規模最大的都會新聞網站如「雙城明尼蘇達郵報」(MinnPost in the Twin Cities)或「聖路易電台」(St.Louis Beacon),也僅有廿萬人次左右,幾乎只是各大城市主要報紙瀏覽人數的零頭而已。

「雙城明尼蘇達郵報」全公司僅有五名全職的編輯和記者(年薪約五萬至六萬美元),但卻有多達四十多人的自由寫手。相較之下,「新港獨立報」(The New Haven Independent)就可憐多了,連一個辦公室都沒有,創辦人兼總編輯巴斯經常在外頭的咖啡店內召開會議。

台長: 銅豌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