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8 22:14:27| 人氣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師父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一次你說跟老闆在辯論情理法與法理情
結論跟內容我還沒聽你詳述:我的師父就說了這一段話喔!

「克己復禮」,最重要的是要如何克己。

情與理的衝突,是人類最古老、至今仍無法迴避的命題。
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人幾乎是唯一不能離群索居的動物。
為了生存發展,人類自古以來,便不斷地相互依賴與相互爭奪。
從腦神經發展的觀點,主宰情緒的邊緣系統引發的神經訊息流量,
遠多於代表理性的大腦皮質向下傳遞的流量,顯示情緒對行為之
影響比理性更大。但我們深信,基因固然會影響人類的行為,
透過教化之後天理性的克制,也可以管理情緒,進一步改變基因
所調控的大腦結構與功能,導致人類的淨化與進化。
傳統的佛教是以內心的修持,來適應外在社會環境的變化。
人間佛教的大行者證嚴上人則認為,現代佛教應以更積極的「入世」
精神,提高佛教徒的品質與悲心,共同努力營造善的共業以改造外在
的世界,才能真正利濟眾生,拯救受毀傷的地球。
四十年前,慈濟從「竹筒歲月」開始,涓滴成河,一步一腳印
將四大志業遍及全球五大洲,就如同中通外直的竹筒,由性空而緣起。
如今,慈濟已進入「不惑之年」,上人又號召大家回到四十年前
那分最純粹的「一念心」,從緣起回歸性空。
性空是智慧提煉出的理性,緣起則是慈悲的「覺有情」。
當世層出不窮的人禍天災,其實皆源起人類的無明與貪婪、
淺薄與衝動。法律制度只能規範人民的基本行為,無法制約橫流
的人欲造成的人性、社會與環境污染。
「克己復禮」運動是期待每個人都能從「克己」、「知足」、
「知止」的理性節制,進而發展成「好禮」、「尊重」、「利他」
的人文素養,共同來建立一個高度文明的理想社會。

本文來自:
http://www2.tzuchi.org.tw/case/2007virtue/html/01.htm

台長: 古及
人氣(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