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什麼項羽行封建不得民心
劉邦約法三章所以勝利
可是...劉邦他後來不也行封建嗎?
而且還封的更利害.封完異姓換同姓
明明知道封建會導致軍閥割據的嘛
幹麻要一直歷史重演阿
讀到都煩了
從周開始一直到清一直重演
歷史不是教導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嘛
可是人怎麼都學不乖呢...
to my student: 你這樣問著,我便這樣地對你說起……
是啊,歷史是教導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的,可是人怎麼都學不乖呢……那,我們真的懂了嗎,懂了歷史可以告訴我們的東西嗎?
我常對你們說,一個人的年歲有幾何,若是凡是都得自己試試,才能得到經驗,然後累積智慧,那麼,我們的生命多短,我們的智慧就多有限……一個人在有限的年歲中,能踏過的土地有幾何,若是凡是都得自己身歷其中,才能開眼界、展心界,那麼,我們的視野有多小,我們的心眼就有多狹隘……
於是,時間空間的拓展,便在遊走歷史之間,持續著,無限於有限的生命。
但,我們真的都能嗎?遊走其間。
這樣大的問題,我是沒有能力再給你多一點點的答案的,我也只能從我有限的視野中,告訴你這樣放在我狹隘的心眼裡的是啥樣的東西……
那日,和朋友談著。總是會談到社會,談到家國。那陣子,內閣是換人了,於是,便論及內閣。政治只是茶餘飯後,但是政治是人的行為,說起人的行為,就會有趣多。
不帶任何政治立場地,朋友評論著,執政黨任命行政官的能力,真的讓人質疑,總是在重要的位子上安排不對的人,為什麼呢?難道從下到上都沒有人可以直接給予質疑與建議嗎?
說實在的,我不懂政治,也很久不曾多點關懷而試圖全盤了解這一切了。可,一閃神間,我想到了你好些日子之前丟給我的你的疑惑--劉邦的封建制度是逆趨勢而行,為什麼他封了異姓封同姓,難道他不明白其中的弊病嗎,難道他身旁乏人忠告嗎?難道這樣一個能力強大到可以在群雄之中異軍突起的一群人,自下而上,沒人可以明白這個弊端而試圖避免嗎?
當然不會是的。不是嗎?你了解劉邦,了解他身邊那一群人才,所以你會知道這樣的決定絕不會沒來由。即使明知有弊端,但至少這樣弊端的百分比比起其他局勢可能造成弊端的百分比,比例是少了。
這是一種選擇,人的行為模式,必然有的選擇,即使知道,也無法避免啊。即使是民主政治時代,綠色執政的崛起,仍是由下而上的取代,可以諭為劉邦嗎?很不妥,但卻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一些規則……專制時期劉邦的分封到了所謂的民主時代,便成了酬傭,或說的更明白一點,分贓--分贓,政治的真理--。於是,重要的位子置放了不該在那兒的人,一個個透過選票站在地方的首長,坐上了一個個應該透過專業訓練才有能力坐得穩、展得開局面的位子……難道自下而上沒有人可以了解而可以提出任何建議嗎?當然不會是的。這是人的行為,只是,避免不了的。
項羽呢?項羽不必要行封建的,貴族的身分使他生而擁有高而穩固的地位與號召力,貴族的優勢讓他擁有強而有力的經濟與軍事基礎,貴族的背景讓他輕而易舉地擁有一批同樣受過良好訓練的人供他差遣驅使。不過,可惜的是他並沒能好好利用這樣的優勢與條件。逆時勢而行封建,全然因為他視野與心眼的侷限,這樣的侷限是一種愚昧。越過烏江,項羽或許可以從新來過,可是他選擇了不渡江。歷史不能重來,我不知渡了烏江的項羽能不能讓楚國重新來過,但啊,長江流域的藍色楚國,總是讓我想起那因為愚昧而失了一切的政黨。雄厚的背景條件本不至於需分贓,卻在分贓之下瓜分了自己的優勢。
我不禁想著,不行封建的項羽啊,出了長江,會給我們更好的社會嗎?
不過,這樣的幻想是沒有用的,回到這裡,我跟朋友說了一句,就是這樣,人的行為原則,換了個時空,一樣,即使已經兩千年。
兩千年的時空,沒有侷限地,來到我心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