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25 13:24:27| 人氣92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之3--102年護目康旋轉稜鏡最新研究論文報告摘介/研究是一條漫長的路,研究是建立在既有的知識之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二章 AC/A比值與腦波 
2.1 眼球曲折狀況
眼睛是特殊的感光器官,這器官接受外界的光線刺激,並將訊息傳遞到反應器官。其光線刺激所傳遞的介質包括角膜、瞳孔、水晶體、玻璃體,傳遞至視網膜黃斑部將訊息轉換成神經衝動再傳遞至大腦【5】如圖2.1所示。
 
圖2.1 眼球各部位解剖圖
    這種將射入眼睛的光線做適當的曲折,使它在視網膜的感光細胞上有結像的機轉,稱為「眼球的曲折」。而眼球曲折狀況也方為兩種,分別為「正視眼」(emmetropia)與「非正視眼」(ametropia)。【5】
 
2.2   AC/A比值
眼球的三聯動即眼睛在進行調節時,睫狀肌收縮會帶動水晶體變凸,造成屈光度增加,使成像點停留在視網膜上。當眼球進行調節時,眼球內旋增加會聚能力。隨著瞳孔的縮小,伴隨焦深(Depth of Focus)上升,使眼球根據焦深進行調節量的控制,這樣眼球方能看清楚近物。上述簡而言之即調節增大、會聚力增大、瞳孔變小、焦深變長及調節量控制。聯動的作用為提升神經支配效益及同步協調性,它們之間有調節性會聚(AC)與會聚性調節(CA) 兩種關係。
會聚 (Convergence)分為四種簡述如下:
1.張力性會聚( Tonic convergence )為生理的安靜眼位。正視眼或屈光不正矯正後的遠距離隱斜量就是張力性會聚..
2.融像性會聚( Fusional convergence)為保持雙眼單一視的會聚。可藉由稜鏡引發視網膜對應差異導致複視時測出,看遠時要維持融像抵銷遠距離隱斜量也會用到融像性會聚。
3.調節性會聚 (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係由近距離或藉用負度數鏡片刺激調節而聯動眼睛的一種會聚。可使用稜鏡分離法進行測量。
4.近感性會聚( Proximal convergence )為眼睛看著物體漸漸接近時產生的會聚。
以上四種會聚量最大為調節性會聚,所以 AC/A比的應用在雙眼視力分析上占有重要地位。
Fry (1937) 提出眼睛每做1.00D的調節,必聯動一定量的眼睛會聚,這會聚與調節之間的關係每個人都有差異,且成一定比率,叫做 AC/A 比。在臨床上「提供診斷」與「處理眼視覺異常」方面是相當重要的依據,正常的值為4△±2/D。AC/A 比的測量在國際上視光師常用的有兩種,簡述如下: 
(一)計算性(Calculated) AC/A比:
AC/A = 調節性會聚 / 調節性刺激的改變………………….………...(2.1)
AC/A= PD + (NP-DP)*(0.4), (通常忽略2.7cm迴旋點距離) ……...(2.2)
AC/A=PD+看近距離×(近眼位-遠眼位),(眼位exo取-,eso取+) …………………………………………………………….………..(2.3)其中PD為瞳距單位公分、NP為近方斜位量、DP為遠方斜位量、       0.4為到眼球迴旋中心的調節刺激單位公尺及看近距離單位公尺。以下舉一應用實例:
某人PD為6.4cm,遠方斜位為4EXO,近方斜位為8EXO,則
       AC/A=6.4+0.4(-8-(-4))=4.8
計算性AC/A的優缺點簡述如下:
優點:
    公式假設眼睛用適當的遠方矯正視力之的度數(MPMVA),AC/A將呈現線性的比值。即是說,計算性AC/A與眼球調節所聯動的會聚改變值為線性關係。可以方便解釋在不同調節下,所需要的會聚值比例為固定值,近方檢測時,不需附加其他度數改變會聚開散。其檢測方法方便,可靠,確實。
缺點:
  近方眼位測試時由於近感性會聚(Proximal Convergence)的存在,所以在測試出來的值將稍微偏大。
一般情況:
    計算AC/A值的正常範圍:4△/1D~6△/1D。瞳距的大小將直接影響計算性AC/A的高低,瞳距若越大,計算性AC/A值也越大。計算性AC/A值不能是零和負值。
 (二)階梯性(Gradient) AC/A 比:
Gradient AC/A比的測量前先要矯正屈光不正,再測近方斜位量,接著加入±1.00 D 鏡片再測一次近方斜位量,兩次因為1.00D的調節相差的量即是,Gradient AC/A 比。 
GradientAC/A=(近眼位△-(近眼位+1.00DS後眼位△))/ +1.00D……………………………………………………….……....(2.4) 
階梯性(Gradient) AC/A的優缺點簡述如下: 
優點:
    在測試階梯性AC/A時,沒有近感性會聚(Proximal Convergence)涉入。因為都是近距離測試,所以不存在近感性會聚涉入,且在測完近眼位後,直接加入度數便可馬上就知道AC/A值,不必經過計算。
缺點:
焦深(Depth of Focus)對測試結果會產生影響。因為都是看近,所以亮度、瞳孔與距離等比值影響的狀況會比較明顯,另外患者有調節方面的問題時,所得出的數值也不一定可靠,且多增加一個測試,增加視力檢測時間。
一般情況 :
  通常階梯法測得值較低,大於4/1可認為偏高,焦深可引起AC/A的偏低,採用低度的外加度數進行測量時尤其明顯。
最後將兩種不同的AC/A比較簡述如下:
    因為計算性AC/A是採用遠近眼位,所以在測試近方時,眼球因加上近感性會聚(Proximal Convergence)的影響而增大,階梯性AC/A則是在看近時測試的,因此兩數值可以抵消,又受到近方調節遲緩 (lag of accommodation) 的影響,所以“計算性AC/A”較大於“階梯性AC/A”。
計算性AC/A 比起階梯性AC/A來的更加可靠。計算性AC/A雖然大一些,但其他的因素的影響並沒有太多,在相同人在不同地點多次測試下的一致性來說也比較出色。階梯性AC/A的影響因素則較多,例如精神狀況、環境亮度與調節等等。
階梯性AC/A直接表現出外加度數後對斜視角之影響,對後續的檢查更具有其實用性。外加度數(使其增減調節)在視功能訓練中,經常用來改變斜視角的值,不管隱性斜視或是顯性斜視。
    以上兩種AC/A 測量方式是國際上常用的,各有其優缺點,每個視光師看法不同,所選擇的測量方式也不一。
 
2.3 腦電波的產生與分類
當神經元在傳導訊號時,會產生一些電性的活動,不同的刺激狀態會有不同的傳遞訊號。細胞在靜止狀態時,細胞膜外鈉離子較多而膜內鉀離子較多,產生極化現象(Polarization)。此時之細胞膜內外之
電位差叫靜止膜電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當細胞受到有效刺激呈現興奮狀態時,引起細胞膜變化,細胞膜外的鈉離子大量湧進細胞膜內,抵消了膜內外的電位差,至使膜內外之電位改變,而發生另一種與靜止時相反的電位差,此即毀極化現象(Depolarization),然後又回復原來狀態(靜止狀態)。細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引起興奮時,同時也產生活動電位(Action Potential),而這活動電位靠膜電氣性之變化,傳導於神經纖維,通過神經與神經之連絡處(稱為神經突觸,Synapse),再傳入於其他神經細胞。人腦中有許多腦細胞活動著,造成電位性的變動,而腦波就是把各個腦細胞所發生的電位靠頭皮上,或直接放在大腦皮質的電極收集,經過放大器放大後記錄下來者。【6】
而根據腦電圖儀與臨床生理學會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eties for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nd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可以由頻率的不同,將腦電波分為α波、β波、θ波及δ波,【6】其介紹如下:
α波(α activity)的頻率介於 8-13Hz 之間的腦波,其振幅約為50μV。一般在意識清醒並處於安靜、休息的狀態下所出現的週期波,在大腦的枕葉部(Occipital Region)及頂葉部(Parietal Region)最為明顯,而在這樣的狀態下,肢體能量消耗不大,腦部所獲得的能量相對較高,運作就會更加快速、順暢及提升直覺敏銳,並且也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橋樑。
β波(β activity)頻率為 13Hz 以上,一般很少高於 50Hz,其振幅約為 20μV。一般在清醒時而驚嚇的狀態下或是當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亢奮時呈現,在頂葉部與額葉部(Frontal Region)較為明顯,屬於意識層面的波。
θ波(θ activity)頻率為 4-8Hz 之間,振幅約為20-100μV。主要在小孩的頂葉部及顳葉部(Temporal Region)會出現,成年人在受到挫折或抑鬱時,這種波段極為明顯,或是在人的身體在意識中斷或深層放鬆時,此波段也會出現,屬於潛意識的波。
δ波(δ activity)頻率低於3Hz,振幅約為 20-200μV。人在嬰兒期或智力發育不成熟,成年人在疲勞和昏睡時,就會出現此波段,而在睡眠狀態和昏迷狀態時也會見到,屬於無意識的波段。

台長: 阿諾

縮陰
挺好~!
2020-02-26 05:11: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