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末,同事們的暑期出遊計畫紛紛出籠,不免俗地也被詢問一番。
這暑假沒計畫踏出國門,一來今年業外收入不多,二來八月中旬要考試。
但,選擇國內行似乎就變成敗犬一般,被譏上不了討論檯面。
拜廉價航空所賜,踏出國門的成本便宜許多,就是幾個小時的航程,但這相差都是好幾千公里之遙,就是語言、食物、氣候甚至人種都換了。拜網路所賜,自助旅行的人變多了。但依我這種去京都要先拜讀【金閣寺】的人,出國就非吃吃喝喝可以打發的;甚而參觀過東證所、國立東京博物館的人,踏出國門的決定就非只是試膽之旅或景點照相行。
旅行,以空間換取時間,異地的人事物最能將平日的慣性釋放,得以將自我抽離來看待平日生活場所,如同從遙遠的外太空看地球,感受這塊土地的良善與美好,進而改善更美好,而非僅是將資源移往國外,再來批評不足與缺失。每一趟的他國之旅,期望自己能做到儲存更新的能量來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儲存感動來對抗日復一日的慣性,儲存多一點熱情來擁抱自己與孩子的生命。這些期望,出國做得到,在國內,有想法時也做得到。國際觀不是只有出國才有,一顆寬廣不設限的心、不敷淺不敷衍才能觀察的到。
對於不出國拜犬譏,我笑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