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千聞進入教室時,我在這間標榜英語教育的幼稚園,很敏感地看到每隔小朋友的櫃子都會標上他們的英文名字。在自己母語很遺憾的情愫下,並沒有選擇半日美語的課程,而僅僅希望偶爾的英文課能讓他高興就好,如同在家裡母子三人唱唱跳跳即可。
除了教書的前三年曾幫學生們命名過英文名字外,在讀完法研所後,或許是有感於『姓名權』的重要與意義,幾乎不再為學生取名,即便上英文課,也僅是英譯尚無英文名學生的名字。
想問:在台灣的孩子為何需要英文名字?
在幼稚園的第一天,順口跟老師說,千聞的英文名就用Chien-wen。一來這是當初給予孩子的第一個禮物,二來這名有意義的,在不甚瞭解通用英文名的意義前,實不願老師隨機命名。試想,李安大導演,即便是國際聞名,仍是用Ang Lee,很清楚地表達來自中文文化,何必硬是要取個諧音名Andrew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