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顏回在上完課回家途中,聽到兩個人在爭吵。
一個賣布的小販與買布的人。
「怎麼回事?」顏回問。
「你來評評理!他說他要買八匹布,一匹有三尺,那我說三八廿四尺,他卻硬要付廿三尺布的錢!」賣布的人說。
「去~別聽他胡說,三八明明就是廿三!哪來的廿四!」買布的人面紅耳赤的說。
「可是三八明明就是廿四啊!」顏回道。
「哼,你是誰?我憑什麼要相信你的話?」買布的人說。
「那好吧!我們找個講話有公信力的人來評理!」賣布的人說。
「好啊!那就找孔子吧!他的話最有公信力了!」買布的人說。
「我就是孔子的弟子,那我們去找我的老師評理吧!」顏回說。
「好...可是,要是真的三八廿三呢?」買布的人說。
「那我就把我的冠(註一)給你!那你呢?」顏回說。
「我...我就把我的頭給你!」買布的人摸了摸頭上,沒冠,死撐的說。
「好!一言為定!」顏回說。
於是,到了孔子的私塾。
「恩...」孔子聽了聽事情的原委之後,頓了頓,說:「三八的確是廿三!」
「............」顏回。
「............」賣布的人。
「哈哈哈......」買布的人。
「哪,我的冠給你!」顏回願賭服輸,脫下冠給了那位買布的人。
一群人走後,顏回內心感到很悶。
「老師!為何三八是廿三?我記得您教的是廿四而不是廿三啊!我以後再也不來這上課了!」顏回怒道。
「唉...」孔子看了看窗外陰悶悶的天氣,說:「你這一回去的時候,碰到打雷記得別躲在大樹下,還有,回去不管看到什麼事情都必須要冷靜看待它,知道嗎?」
「好!」說完,顏回拂袖而去。
走著走著,突然打起了一陣陣的狂雷而且下著大雨,顏回就馬上跑到一棵大樹之下想要躲雨,卻突然想起了孔子的提醒:「啊!對了!老師說碰到打雷不能躲在大樹下!」
就當顏回離開大樹不久,一道猛雷打向了先前他躲雨的那棵大樹,大樹應聲而斷。
「呼~~~好險呀!」顏回拍著胸說。
接著,回到了家之後,昏暗的光線在房間裡面徘迴,顏回在光線不明中看到床上兩個人影晃過來動過去,怒心一起,以為妻子紅杏出牆,於是就拔出了隨身佩帶的戒刀(註二),向著床上的兩個人影砍去!
戒刀才拔出了一半,顏回心理猛地一顫:「老師曾經說過,必須要冷靜的看待所有看到的事物!」
於是顏回點亮了油燈,才發覺,床上晃動的兩個人影竟然是小姨子跟妻子因為熟睡而翻身。
顏回開始佩服孔子。
他的,神機妙算!
於是,隔天,顏回就又回到了孔子的私塾。
「老師,您昨天真的是神機妙算啊!」顏回說。
「喔?怎麼說?」孔子問。
於是顏回將昨天整個的經過向孔子報告了一遍。
「呵呵,」孔子撫髯笑說:「其實我並非神機妙算!」
「可是...」顏回說。
「你因為昨天的事情,所以讓你的整個思緒都變得很不穩定、極不冷靜!所以,如果我昨天沒有提醒你該注意的事項的話,你就鑄成大錯了!」孔子說。
「可是,老師...昨天明明就是三八廿四啊,而您卻說是廿三!」顏回說。
「呵呵,你試想:如果今天我說了的是廿四呢?」孔子笑問。
「那麼那個買布的人就必須把他的頭砍下來給我!」顏回斷然道。
「那如果我說是廿三呢?」孔子又問。
「那我就必須給他我的頂冠!」顏回又道。
「那就對了!」孔子道。
「那就對了?」顏回奇道。
「一個頂冠只需幾文錢就可以買得到,可是項上人頭呢?那可是千金難買的啊!」孔子道。
「原來如此!」顏回悟道。
-----叫我分隔線-----
試問,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發是什麼?
註一:古代讀書人沒有什麼東西好寶貝的,豈不聞古人云:兩袖清風,形容的就是讀書人身無長物!唯二他們所重視的,就是書籍跟頂冠。
故事中的春秋時代,尚未發明紙張,更別提印刷術了!故而書本更是讀書人所重視的;其二,就是頂冠,古代讀書人(尤其是男性)會在廿歲成年之時,由族中或者家中的長輩為其戴上頂冠、繫上頂冠之帶,稱之為弱冠之禮。
除非到了生死關頭,否則頂冠可以說是古代讀書人的第二生命!所以拿出頂冠來當作賭注,基本上是很重視這場賭約的,同時,也是勝券在握!
註二:古人常自省不足之處,進而加以改進、制約。於是,就有了戒刀的產生,犯錯常以切割手指頭或者割鬚、削髮為戒,激進者更是切腹自盡。(所以日本在古代的確是受到中華文化的洗禮的!)隨身佩帶著戒刀,時刻的提醒自己勿犯錯,更不用說是聖人了,尤其更是號稱"不貳過"的顏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