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耐心都有極限,當對方達到那個耐心的臨界點,我就會發現我有所失去;
但這通常不會馬上覺醒,因為我們總是迷惘在眼前,清醒在日後的午夜夢迴;
可笑的執著有時候成了日後自己深深的後悔。幸福就是這樣溜走的,
悄悄的消逝在被呵護,被恩寵的溺愛中;或者是一廂情願的(我等妳)。
和妳擦身而過的人,未必都是沒有緣份。
事實上我們常常在受傷的瞬間回首從前,都會發現是我們的眼鏡沒有戴好,
有些人一但錯過了就不再,但我們一生中錯過的,常常不只走錯的;
還有自己不懂的珍惜的,幸福就是這樣溜走的,悄悄的消逝在愛執著,
愛眼前的沈淪中;或者是一廂情願的(我愛妳)。
親密的動作常常可以表達我們對一個人的愛意,但是太多的親密,
常常就會失去親密動作它真正的效用和感覺;
甚至無所考慮,無所選擇的親密,那就讓我們的真心看來隨便,
妳要傷害一個人很簡單,明明妳對他沒有感覺,
在他對你親密的時候你卻不懂的適度的拒絕,
讓他投入,讓他繼續他的親密,
讓他繼續表達他的愛意,妳就正在殘酷的傷害未來的他。
幸福就是這樣溜走的,悄悄的消逝在妳親密,我親密的麻木中;
或者是不知所措的(我抱妳)。我們真的懂得該愛上誰嗎?
『愛人最好還是被愛最好』永遠是個沒有答案的無限迴圈,
跳脫不出來的過客開始迷惘在自己的第六感上;
因為我們凡事相信自己的感覺,因為我們對於愛意總是更相信自己的直覺,
但對於第三方的誘惑又總會開始迷惑,
愛不是佔有,但是每個人卻都會有預期心理。
人啊,越愛越貪,越貪越愛,得到一點,就會自私地想得到更多;
不是執著在自己的我愛妳,就是迷惘在別人的誰愛我,
幸福就是這樣溜走的,悄悄的消逝在我愛妳,妳愛我的迴圈中;
或者是錯綜迷離的『我愛誰』。不懂溫柔,尤其是不懂對方的溫柔,
常常是我們最可悲的一件事。愛太久,卻把感情都變的更脆弱;
要太多,醒來以後卻都更寂寞。
有些人相信許多話都不必說,對方一定會知道,
但當我們對著對方離去的背影,才會發現我們連Sorry都還說不出口。
我們無心地忽略他心裡的感受,也就無心地放手了自己的真心,
幸福就是這樣溜走的,悄悄的消逝在妳不說,
我不說的輪迴中;或者是充滿問號的(誰不說)。
我終於放棄了妳,是一句多麼心碎的話語?
但是我們曾讓多少人也對我們說過這樣的話?
是他太勇敢認定,不顧一切守住你;
還是,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我們真正要得的真心?
堅持愛到底,沒想到常常都是跌傷在對方寒冷的回應。
最後和開始都一樣承諾,為什麼常常是一種奢望?
愛呀,常常破滅在沒有回應,沒有體貼的對待,我終於放棄了妳,
還是承認我早就失去了妳?
幸福就是這樣溜走的,悄悄的消逝在不珍惜,不用心的原罪中;
或者是最後覺醒的(我決定)。
我們有多少幸福可以讓它就這樣悄悄的溜去?
我們有多少的愛意可以輪流被人辜負或辜負別人?
愛的代價常常會讓我們長大,但付出的太多代價常常都是自己不知道看清眼前的一切;
我說啊,再美好的本錢也經不起一再的傷害,
再漂亮的傷疤也掩蓋不了受傷的事實,沒有人喜歡受傷,沒有人喜歡痛苦,
我們常常喊著珍惜珍惜,現在現在;
但我們的眼睛卻都好高騖遠地望著遠方得不到的一切。
反正眼前的,我們總認為不可能遠去,不可能失去,
幸福啊~~就是在這個時候,失望地對我們轉身離開。
以上轉貼自彩豐之宴電子報。
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
作詞:謝銘佑 作曲:謝銘佑
信箱出現一張美麗的明信片
翠綠的山腳木屋裊裊的煙
但我驚訝的卻是背面
你熟悉的字跡竟已相隔多年
那一句話是你離開的玩笑話
擱在我心裡灰塵堆成了塔
你就這樣地撥開了它
在信箱前我依舊是那個木偶
線等著你來拉
你說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你
我們死也要在一起
像是陷入催眠的指令
我又開始昏迷不醒
好吧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你
你的誓言可別忘記
不過一張明信片而已
我已隨它走入下個輪回裡
迷失在我模糊的空氣裡
我在你字裡行間尋找一線生機
轉貼自歌詞帝國。
一樣是網咖聽來的。
這首歌有男女兩種版本,男生版的較為滄桑,女生版的較為婉轉柔情。
曲調還不錯,歌手的演譯功力也不差。
但我推薦的原因是因為...歌詞!
仔細體會就會有另外一番的感覺唷~~~~
另外這首歌也被前年選為戲劇《小魚兒與花無缺》中的片插曲。
插曲出現的片段則是蘇櫻為了對付劇中的大魔王(江某某,是江別鶴的私生女,當朝貴妃,劇中絕世神功的修練成功者,名字、武功......都忘了= =+),而提煉一種毒藥時被其中一種需要用人血灌溉餵食的藥引咬到,毒性強烈,半個時辰化為血水,而蘇櫻在小魚兒的懷中掙扎的時候所播放的!
收看這集的時候瘋皇正在桃園服該死的兵役,那時候記得想找後來卻忘了。
不過卻在網咖收聽到,說實在的真的很妙,很妙的緣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