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獨朋友所犯的錯誤
.不承認一個中國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以及中華民國的歷史傳統,我們應該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中共基於中國民族主義,對台灣的這種主張能夠理解,這也是就九二共識的精神,那就是兩岸可以各自堅持與表述自己的一個中國定義,而這項爭議可以先擱置,以後兩岸再慢慢處理。事實上台灣堅持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反而讓中華民國保有不被貶低的地位,因為我們跟本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他們不承認中華民國,我們也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公平,也無被貶低的立場),反倒是台獨朋友主張台灣一詞,剛好自我貶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省。
台獨朋友犯的錯誤,就是恭恭敬敬的把中國的代表權讓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還以為對岸會感激我們,於是大剌剌推動兩岸變成兩個獨立的國家,並自中國脫離與企圖切斷和中國的任何關係,這剛好犯了中國民族主義的大忌,從此台灣沒有寧日。結果,台灣不敢正式宣佈獨立,但是中國代表權又心甘情願讓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於是自毀長程,進退失據。
先不論台灣獨立對台灣沒有好處,台獨朋友常常反駁說,世界都承認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我們本來就應該放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這真是似是而非的言論,照這樣的邏輯來說,國際都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那台獨朋友是不是該放棄獨立建國??各國都不讓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那台獨朋友是不是就該放棄爭取加入國際組織的努力??說穿了,其實只是台獨朋友不想跟中國有任何的關係,於是把能拋棄的都讓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對中國主權的堅持與法統歷史,而換來的卻是大陸對台獨極端仇恨的敵意,國際仍然不會接受台灣進
入國際組織,我們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台灣可以有兩個努力方向,一個是要求國際承認台灣獨立,一個要求國際承認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其實這兩者都不會成功的,但前者會給兩岸帶來災難,後者卻可以成為我們解決兩岸問題的正式基礎與立場。
.自我矮化
台獨朋友常常說,國際上都知道我們是台灣,也以台灣來稱呼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改國號叫台灣,這也是似是而非的說法。當國際不承認中華民國這種官方名稱時,必然要用另外一個不具官方與主權意義的代名詞來稱呼我們,於是外國人就用地理名詞”台灣”來指稱我們,這其實是一種貶低我們的用法。
證據其實很明顯,當外國政府提到中華民國時,中共往往會提出官方抗議,但是當國際用台灣稱呼我們時,中共卻不會抗議,這就表示台灣只是不具官方色彩而用來指稱台灣的地理名詞,台獨朋友迷戀狂熱台灣一詞,但卻對國際外交缺乏常識至極。
.國與國才叫平等?
台獨朋友常常主張,台灣要和大陸談判,必須是國與國的關係,才能保障台灣不被矮化,所以除非大陸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否則兩岸不可以進行統一談判。但我要提出的質疑是,當兩方都互相承認對方是國家時,就可以保證我方不被矮化嗎?就可以保證對方有誠意與善意嗎?這中間根本沒有邏輯必然性。
事實上當台灣走向獨立,中共必然因為民族主義的緣故而對台獨殺氣沖天,此時自然也無善意與誠意可言,又怎麼會有所謂對方不會矮化台灣的結果發生?事情至此,不要說矮化台灣,甚至有可能使用武力來消滅台獨,由此可知,台灣獨立根本不會走到對岸平等與善意待我的地步,相反的反而只會導致兵戎相見,這再一次證明台獨朋友所謂兩岸一邊一國才能保證台灣不被矮化的主張,根本是脫離現實的一廂情願。
事實上真正不讓中共充滿敵意與殺意,也不矮化我方的談判基礎,正是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原則,對方雖不承認我方,我方也不承認對方,反倒是平等,但在雙方中國民族主義立場一致的情形之下,兩岸也無軍事衝突的危機,而談判變成了兩岸和平解決歧異與累積善意和誠意的起點,更是符合理性與台灣利益的”解決兩岸問題方法”
雖然我方不承認對方,對方不承認我方,兩岸還是可以展開談判,當初辜汪會談與九二共識都證明即使是一中各表,兩岸還是可以透過談判來共同努力對兩岸都有利的統一方式,而不是如台獨朋友所說的,除非對岸先承認我方是主權獨立國家,兩岸才可以進行統一談判而不會被矮化,事實上一但對岸承認我方是一個獨立國家,台獨朋友又怎麼會進行統一談判??中共承認在先,又怎麼好出手來對付台獨?
兩岸是不是國家對國家才算平等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兩岸有沒有誠意與善意來進行統一談判才是關鍵點,當強大的一國對弱的一國沒有善意時,即使是國家對國家,依然會被矮化與被不平等對待。
.魚目混珠
台獨朋友常常刻意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中共對台獨的敵意與打壓,解釋成共對台灣人民的敵意與打壓,這並不符合事實。中共對於台獨有強烈的敵意與恨意,我想沒有人會否認,因此我們也必然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台獨朋友所推動任何有利於台獨的外交活動與政治運動,都必然會遭到中共的敵意封殺與對抗,這也沒有人會否認,但台獨政客故意魚目混珠的惡劣手法,就是把中共對台獨的必然打壓與敵意,誤導解釋成為中共對台灣人民的敵意,並用此當藉口來主張中共對於統一必然也沒有誠意與不值得信任,甚至解釋成為中共是全體台灣人民的敵人,並煽動誤導民眾此時更應該支持台灣獨立與抗拒統一,而台灣越走向台獨則中共就更打壓,
於是產生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必須要釐清兩者的不同,那就是中共恨台獨,但是並不恨台灣人民,中共對台獨必然沒有任何善意與強烈仇視,這是中國民族主義的必然,但是中共並沒有任何理由仇恨不支持台獨的台灣人民。這種道理其實很容易理解,例如兩蔣時代,雖然極端的仇恨與敵視共產黨,但是並不仇恨對岸的人民,也就是說反共不反中,但是台獨政客並不同,他們基於台灣民族主義與有利於推動台灣獨立,因此他們希望台灣人民以為中共反獨又反台,並用此來教導台灣人民反共更反中,這樣的用心不但惡毒,更遠離事實與誤導民眾,我們不可不分。
.誤用二分法
台獨政客不但誤導台灣人民中共反獨也反台,也刻意使用錯誤的二分法來欺騙台灣人民,那就是台獨朋友鼓吹中共絕對對台灣人民沒有任何善意與充滿敵意,所以統一只會導致被併吞與被統一,所以台灣只能獨立與抗拒統一。我前面已經說過,中共反獨但不反台,所以台獨一定沒有好下場,但統一則不必然,事實上兩岸的統派今天根本沒有人主張彼此消滅或彼此併吞對方的統一方式,反觀只有台獨朋友所描述的統一方式一定是對方消滅我們與併吞我們,但即使是中共所提出的一國兩制主張也沒有這樣的條文與弊害,台獨政客只是在誤導民眾去相信謊言。
每次當我指出台灣獨立對台灣的後遺症是非常明顯與難以否認的,台獨朋友往往的制式反應就是批評中共對於統一也是沒有善意,在這裡台獨朋友馬上犯了兩個邏輯錯誤。第一個錯誤是主張中共對於統一沒有善意,並沒有推翻我質疑台獨更危險與更不可行的質疑,第二個邏輯錯誤是中共最後到底有沒有善意,必須在談判桌上確認,當兩岸沒有信任度與統一誠意時,很多善意根本不可能在談判前就全部呈現與讓步,這是談判的基本常識,但是台獨人士的態度卻是,自己找個不上談判桌的理由,還沒談判就自己判定中共一定沒有統一的誠意(事實上中共鐵定沒有誠意的是面對台獨),然後卻選擇更危險與更引發中共敵意與恨意的台獨路線,完全不合邏
輯。
台獨政客很清楚,唯有塑造統一一定是投降與被消滅,台獨才是台灣人民出頭天的二分法假象,人民才容易被誤導去支持台獨,事實上我已經證明台獨根本無法許台灣一個明確與可行的未來,更蓄意塑造中共對台灣與統一一定沒有誠意與善意的假象而缺乏說明與證明,我們不可不知。
假若中共真的有統一誠意,但我們卻走台獨路線而導致兵戎相見,原本不必打仗與可以互利和平的統一,卻因為台獨人士自己的誤判而採行最糟糕的台獨路線,導致兩岸全面對抗與戰爭,那台灣人民豈不死的冤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是一念之差
台獨朋友常常主張中共的中國民族主義多麼惡霸與壓迫台灣人民,彷彿台灣民族主義是道德正義的一方,而中共的中國民族主義是邪惡的一方,事情有這麼簡單嗎??對民族主義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民族主義的對立與仇恨是最不理性與危險的災難,中國的民族主義之所以對台灣有威脅,正是因為台獨朋友所欲塑造的台灣民族主義挑戰對岸民族主義的結果,台獨朋友既然要推動台灣民族主義來對立中國民族主義,就不可逃避中國民族主義充滿殺意與敵意的反撲。
兩岸原本必沒有民族主義對抗的問題,早期兩岸對抗純粹是民主與經濟制度的對抗,是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抗,但隨者時間的流逝,兩岸一笑泯恩仇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兩岸和平解決歧見與不再軍事對抗變成兩岸高層的主流意見,但隨著台灣走向獨立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兩岸的情勢反而急轉直下變的凶險異常,這中間最大的原因就是台灣獨立將兩岸的矛盾質變成為民族主義的對抗與火藥庫,這中間的差異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與有所誤解。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對中共來說,雖然兩岸有歧見,但他們根本對台灣經濟與民主政治的成就沒有絲毫的敵意與惡意,他們也不想摧毀台灣的民主和經濟成就,但對方對於台灣獨立的趨勢與勢力卻絕對充滿了民族主義式的仇恨。
台獨朋友常常說和中共談統一,對方絕對沒有誠意,這種觀點缺乏事實的證明,但反觀中共對台獨沒有善意與充滿仇恨,卻是遍地證據而無法否認,台獨朋友不怕在戰場上來面對解放軍的民族主義仇恨,卻怕中共在談判桌上的沒有誠意,輕重不分,自我矛盾,實在令人搖頭。
對台獨朋友來說,中國民族主義既可怕又霸道,儼然是台灣其前途的烏雲與難以擺脫的原罪,這誠然是台獨朋友把中國民族主義當成是負債的觀點,反觀統派則不同,統派認為對抗中國民族主義不是台灣的強項,反倒是該利用中國民族主義來替台灣謀取幸福,化中國民族主義的負債為台灣的資產,兩岸應該基於中國民族主義的一致立場,來當作兩岸一起努力謀求互利式統一的和平基礎,此時中國民族主義不但不會變成台灣的烏雲與揮不去的壓力,反倒是有可能成為台灣從大陸獲得巨大利益的特權基礎。
俗語說的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可以選擇和中國十二億人的民族主義正面對抗,已至於災難不斷而沒有勝算與未來,我們也可以透過理性的判斷選擇利用中國民族主義來替台灣謀取幸福與徹底解決兩岸問題,這只是各位的一念之差,但下場卻天差地遠。台灣該走何路,其實已經很清楚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