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寫報台到現在,最大的變化,是感覺自己不再狂言斷言胡言。
很不想承認,卻是熟透老成非常多,以至於,玩笑話少了,認真得緊。
從看得見的物質需求,到看不見的精神要求。
一整個,難以輕鬆看待。
環境和人為的影響固然存在,最大的決斷還是自己。
一夜走在高雄新堀江,滿眼都是商品,我這頭走到那頭,這條街銜接那條街。
什麼佔為己有的慾望都沒有。
聽見身旁有的小女生,嬌嗔跟男友要求:[阿嗯~~人家想要那個嘛,買給人家啦!]
突然感到自己,很乏味,實在很不可愛。(這麼老了,還想怎樣)
然後我邊走邊檢視自己對這些物質的反應。
看到一條可愛的圍巾。阿,這個不錯!可是已經有很多條了,脖子只有一個。
看到一雙配色有趣的鞋子。阿,真有型!可是鞋子也沒壞,沒漏水,不需要。
看到一個小公仔。阿,好可愛呀!但是買回家就是擺著蒙灰塵,而且塑膠做的不環保。
諸如此類思考模式,哪會有什麼購物樂趣。
不少書籍教導人們,東西越少,越快樂。
我很知道這道理。但是不免恐懼,自己變成一個無聊的人。
我確實因為不再要求太多,而活得自在些,越能隨遇而安。
不再為了牆上的裝飾品角度神經兮兮,不再覺得桌面少了一塊布會怎麼難看。
不再刮除衣服上的毛球,不再為了簇新心情添購新床單。
不再擔心新的歌手一個也不認識,新的流行一點也趕不上。
不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而專心看世界。
但是,無聊還是不太好。
也許,我能做的,是繼續謹守著一條原則。
自己無聊還可以,但是不要潑別人冷水。
不要在別人興高采烈的時候說:[買這個幹嘛?]
保持欣賞別人掙扎後購物的樂趣,分享笑容,應該,就還好吧!
宜蘭的新月廣場小精靈。一組六個,三個像男生,三個像女生,都有名字。
在多元性別概念的淫威下,她們自然必須這樣配對。
一年多前她們來到聚拉屋,現在駐守窗台邊。
某人當時非常想買,簡直是揪心肝掙扎。一直說:[這樣會不會很浪費?妳覺得呢?]
[妳喜歡就買吧,也不是很貴,而且妳很少會想買什麼東西,妳看,特價耶!]我說。
於是就帶著她們回家了。懷著奢侈的心,和,已經買了這個,下次要更節儉的思考。
以及,一些些快樂。
我必須承認,購物,真是一種快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