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29 12:18:54| 人氣5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東方明珠香港6:新界探險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說是探險,其實新界就和港島或九龍一樣,交通方便、路標清楚、治安良好。只是,雖曾拜訪幾次香港,我除了2001年跟著爹去看了大嶼山的船屋,從來沒踏出商業區,更遑論地圖上看來很遠的新界。這一次小先生邀我去香港,我便下定決心見識不一樣的景物,在Wikidepia上隨意一找,竟看到新鮮的名詞「新界圍村」,於是印了資料煞有介事預習。小先生很疑惑我怎麼對古蹟產生興趣,我老實回答:「去了加拿大就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嘛!」香港旅遊局推出了很多套裝行程,網路上的簡介都是多語版本,偏偏只有新界的古蹟行只有英文,大概心知肚明這種行程對洋人胃口,異國風情濃厚呀。

那天送小先生上了去泰國的飛機後距離我的班機還有半天時間,我便坐著電車東鐵線轉馬鞍山線,先在沙田圍看了曾大屋,又坐東鐵線到粉嶺看了粉嶺圍。從站名就知道當地有圍村,所謂圍村,便如同台灣當年漳、泉移民的聚落,是為了抵抗外侮的設計。北宋時中國人就開始遷往新界,至清朝時期倭寇騷擾,村民們要不築起圍牆、要不把房舍圍繞興建好防禦社區,而圍村並不是光給人參觀的名勝,至今仍有居民住著。曾大屋的主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收容了難民,因此圍村被尊稱為「大屋」,那村落呈「日」字形,穿過前排大門便看見一個寬敞的天井,兩側都是民家,一棟棟相連的小屋門邊都有門牌號,最中央的祖祠大廳是村民會議的所在,朝向天井的牆上還貼了告示要居民踴躍參與選舉;天井的角落有兩口井,居民們竟仍提著桶取水用,還有一家主婦出來洗衣,把溼答答的衣服掛在竹竿上。粉嶺圍則是另一種風貌,呈長條形的圍村前方有深水魚塘、砲台、城樓,又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書院遺址;那聚落密密麻麻的屋宅之間的縫隙成了小巷,只能容一人通過,仰頭往上看僅剩一線天,而彼端有兩位老太太和一個年輕男人分別走來,我們只能斜著身體禮讓彼此。

在新界,能看的不只是圍村,還有那奇妙的鄉間風情。新界多丘陵,坐在電車上往外看,只見綠色的森林在眼前蔓延,依著山勢分隔成一簇簇村落,於是稠密的人口不見了、高聳的大樓消失了,我彷彿來到另一個國度。看完曾大屋,我在走回火車站的路上碰到一道往坡上爬的階梯,旁邊是一個簡陋的立牌「沙田圍村」,這村落不是圍村,卻是依著山腳往上發展的社區,我登上那階梯,先是看到了一座小公園,接著是一戶戶面對面的低矮樓房,一家家庭理髮店門口躺了一隻虎斑貓,正喵喵向我叫著撒嬌,鄰居是一家柑仔店,那主人帶著他的女兒看著也呵呵笑起來。在粉嶺圍村,外側是一個新的村落,巷道沿路貼了好幾道禁止推銷的標語,我身邊經過了好幾個放了學嘻嘻哈哈的中學生,往村落中央走去,看見一個大運動場,有人正在踢足球,三、四十個中年人、老年人抓了涼椅坐在一側,一邊聊天、一邊看比賽,場外還有人穿著輕便、騎著自行車溜過。坐電車返回的路上,鄰座是兩個說漢語、聽了交談內容便知是廠商的男人,我才驚覺粉嶺距離電車終點站羅湖才兩站遠,再過去就要跨入內地深圳了哪!是不是因為地緣,新界果然保存了從中國傳承的古風呢?

看過了新界的圍村、九龍與港島的寺廟,覺得較起台灣和中國,香港的古蹟是樸素了些,它們沒有搞起小吃街、賣起特產、開起民宿,也沒有大張旗鼓地辦觀光節,純然是仍在被居住、被信仰、與市民生活緊緊相連的老建築而已。但是在香港看古蹟卻使人激動,因為香港是一個科技發達的商業大城,沒想到坐上電車才一個小時,那傳統與現代的強烈對比便坦率地攤在眼前。在港島與尖沙嘴,我走在人行道上老得學人快步前進,但是在新界卻可以悠哉悠哉地東逛西逛,那天傍晚我就要趕去中環搭乘機場快線,卻依依不捨地在粉嶺車站前的許留山買了一杯龜苓膏、坐在公園裡吃到完,嚐著那苦苦的中藥和甜甜的糖漿的時候很興奮:我終於看見了另一個香港啦!

台長: 妞妞
人氣(5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中國香港澳門 |
此分類下一篇:香港人也不過爾爾
此分類上一篇:東方明珠香港5:陸客入侵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