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Jun.18~Sep.18
畢卡索特展
(PABLO RUIZ PICASSO)
6月25日蔣勳談世紀大師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沉沉嚴肅的畫作,經由蔣勳導讀,卻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心有戚戚焉的認同感,人生就該別出心裁,不斷的創造屬於自己該有的自創風格。
煎餅磨坊 (1900年),是畢卡索到巴黎的第一幅作品,
畫中每個人的臉龐都有種心懷不詭的表情。
橫跨20世紀的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馬拉加港口1881年,過逝於巴黎1973年,童年的畢卡索除了畫畫還是不停的畫畫,成就於畫,失去於畫。因父親嚴厲的調教下,奠定紮實的畫畫基礎,當幼小的畢卡索,畫下動人心炫的白鴿之後,他的父親從此放下畫筆,停止任何的創作,專心教導他,因父親看見畢卡索畫畫的天份更勝於自己,這也是畢卡索沒有快樂童年的開始。
畢卡索的母親 瑪麗亞‧畢卡索
picasso -The Artist's Mother 1896
年少時就已改簽母姓畢卡索於畫作上
藍色時期(1901~1904年)的畢卡索,創作出許多動人的畫作,當時從西班牙獨自前往巴黎,在沒有經濟援助下,生活非常的困苦,但還是可以畫出一幅幅驚豔的畫作,這個時期因畫作受到眾人賞識,也漸漸改善環境,那段窮苦潦倒的過去,再也回不去了,而那段感觸良多的創作靈感,在未來的生活裏再也找不到了,蔣勳明白的道出不要害怕窮,窮人的創作潛能大於富有,證明畢卡索藍色時期是畫作最輝煌的時期。粉紅色時期(1904~1906)的畢卡索搬進「洗衣船」,遇見費爾南德·奧利弗(Fernande Olivier),開始畢卡索的初戀,作品也開始受到注目,開始大膽運用幸福的粉紅色調,揭開他幸福的人生。
藍色時期
Self-Portrait 1901
畢卡索的自畫像,將自己內心的憂鬱表現在作品上。
粉紅色時期
拿煙斗的少年 (1905年)
紅色和監色大膽對比,將年少的青春如花的綻放和年少的憂鬱一同表現在作品上。
立體派時期(1906~1915)的畢卡索,受到部落、非洲的各種人面雕刻所影響,透視、解剖的畫作情境,展現不同以往的作品,也帶給畢卡索對於作畫的另一種突破。
Man with a Moustache
有鬍子的男人 (1914年)
1917年與芭蕾舞團參加舞劇遊行,因而認識俄國芭蕾舞者奧嘉.寇克洛瓦(Olga‧Kokhlova),她的出現深深吸引住畢卡索的目光,才華洋溢的畢卡索經過一番追求,在1918年和奧嘉結婚,整個人幸福洋溢,畫作上清楚可見當時畢卡索的心情,1921年生下保羅,畢卡索對他疼愛有加,希望保羅可以擬補他曾失去的童年。
Portrait of Olga in an Armchair 1917
扮丑角的保羅 (1925年)
超現實主義時期(1927~1932),畫風改變很大,許多批論不斷的湧出,畢卡索怎麼了?可以畫出高水準的古典畫作,怎麼現在畫個三、四筆就完成一幅畫,許許多多的畫作,讓人無法理解。這個時期的畢卡索知道人生並不完美,和妻子的關係也漸漸疏遠,在他心中完美的女神也是會打呼、也有醜陃的一面,這些不完美都出現在畢卡索眼裏,此時的畢卡索充滿善變,多角習題一在上演,1927年與妙齡女子瑪麗.特瑞沙( Marie-Therese Walter) 熱戀,身材絞好又年輕,滿足畢卡索的情慾和她同居,1935年生下女兒瑪雅。
1937年愛上攝影師多拉.瑪爾(Dora‧Maar),可能因妻子奧嘉.寇克洛瓦遲遲不肯離婚,複雜的感情習題,困感著畢卡索,而他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在教堂發誓過,決不能離婚,1935年不知所措的畢卡索無法在創作任何的畫作,但在1936年畫出如自傳的畫作「邁諾託與死母馬」。
1943年愛上21歲女畫家芳絲華‧紀婁(Francoise. Gilot)與她同居10年,於1947年生下次子克勞德,1949年女兒帕洛瑪隨之出生。1953年在陶藝場結識年輕女子賈桂林.洛克(Jacqueline .Roque),1955年奧嘉.寇克洛瓦病逝,1961年第二段婚姻與賈桂林.羅克,當時畢卡索已經80歲高齡,於1973年病逝享年91歲。
賽跑 (1922年)為俄羅斯芭蕾舞團,所演出的舞劇作布幕設計。
畢卡索顛覆藝術美學,帶給後世啟示深遠,不要活在既定的按排下,大膽的實驗嘗試不同的結果,思想是自由、創作是自由,但基礎的厚實學問,將帶給你多變的創作啟發,小孩的思想是無窮無盡的創作,蔣勳說家長不要先告訴孩子,這幅畫該如何表達什麼,而是讓孩子來告訴我們這幅畫代表什麼義意,不要教小孩該怎麼畫,就讓他去畫,這些都是屬孩子的藝術世界和童年時該有的快樂和童真,不要限制他們創作的原始本質。
The Swimmer 1929
The Sculptor 1931
The Dream 1932
哭泣的女人 (1937年),這畫中的女人是陪伴在畢卡索的女攝影家朵拉‧瑪爾。
Reclining Nude 1932
Marie-Therese Walter 1937
畢卡索的情人,妙齡女子瑪麗.特瑞沙
PICASSO Self Portrait 1972
畢卡索從小就將畫畫基礎紮根紮的很深,所以年少時很快的享受名利雙收,基礎教育奠定未來成長的重要關鍵,等到畢卡索白髮蒼蒼時,回味人生種種,卻是笑著回頭看這一切,人生是多麼的精彩可期啊!
7月30日歷史博物館-世紀大師畢卡索走進歷史博物館看著畢卡索的畫作,21世紀的我們看著貫串20世紀畢卡索各時期的作品,豐富的顏色和獨樹一格的構圖,讓人感概當時社會對畢卡索後期鬼畫符的作品有著批評多於讚賞,但在20世紀重新詮釋他的畫作,卻有崇高的評價,經批評、剖析、討論到至今的認同和成就,一再一再的證明就是這股傻勁和勇氣成就畢卡索至今屹立不搖的地位。
畢卡索的浪漫情史和予盾人格,在他的一生中是痛苦的,不停的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成就,六段情史猶如一部電影,但畢卡索最終還是為藝術留下充滿著戲劇性的筆觸。1907年的阿維農姑娘和1937年格爾尼卡整個畫面充滿動人的力量,雖然此次展覽並無法看見這兩幅畫作,但對於畢卡索顛覆畫作只有靜態的表現,在20世紀的畫壇上,確實掀起一陣視覺上的突破。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阿維農姑娘(1907年)
Guernica
格爾尼卡 (1937年)
至今還是無人可超越畢卡索的成就,但畢卡索在晚期時,努力學習小孩般天真無邪的畫風,真的是苦了畢卡索,14歲的畢卡索畫出赤足的少女己經有著純熟的繪畫技巧,古典學派的精髓和成熟的畫風,當時己經成為大家爭相收藏的作品,但畢卡索人生最大的遺憾卻是沒有快樂的童年。站在畢卡索的作品面前,看著各時期的畫作,可以清楚看到畢卡索不停的創新、不停的突破、不停的學習、也不停的掙扎。真的讓人佩服畢卡索無暇他人的評批勇往直前做自己,而這也是畢卡索留給世人最寶貴的精神和資產。
玩卡車的小孩 (1953年)
這次展覽提供免費寄明信片,好貼心的服務,
記得買一張明信片來寄喔~~
買不起畫,只好買明信片來欣賞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