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04日 14:3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貿促會電子資訊行業分會 王喜文編譯
日本高度重視跨境電子商務
自2007年日本經濟產業省首次召開電子商務研討會以來,在日本出現了JShoppers.com、BuyJ.com、JapaNavi等許多跨境電子商務(面向國外消費者的電子商務)網站。
2010 年7月20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公佈了新一年度的《電子商務市場調查》,其中再次重點提及跨境電子商務。報告稱,中國的跨境電子商務遠比日本普遍,而高品質 的日本商品在中國等各國擁有較大的市場與競爭力。在日本國內市場需求不斷萎縮的情況下,對於電子商務公司來說,面向國外消費者的電子商務領域是一個不可忽 視的市場。
![](http://i1.ce.cn/intl/hqcy/zxdt/201011/04/W020101104530509125723.jpg)
出處:日本經濟產業省《2009年度電子商務市場調查》
SNS變身為應急平臺
稍 微換個話題。最近互聯網行業內有傳言稱,Facebook將與英國手機廠商INQ Mobile合作,開發自己的手機終端“Facebook Phone”。Facebook本身是一個SNS(社會性網路服務)網站,擁有海量的各種用戶資訊。Facebook通過對其擁有的大量資訊的管理、發掘 與運用,形成了與現有互聯網廣告與搜索廣告完全不同的網路廣告平臺。
為了進一步鞏固這一平臺,Facebook期望迎合快速增 長的手機用戶上網趨勢,打造集網站與手機終端為一體的堅固體系。Facebook認為不能完全依賴美國市場上自由度較低的Apple公司的 “iPhone”,而需要自行開展手機的研發。且不說傳言的真偽,不管如何,Facebook的舉動不僅僅意味著互聯網行業的霸權之爭,還延伸到了行動通 訊的實體市場之爭。
Facebook作為一個SNS網站,擁有手機這一實體之後,可以提供類似手機錢包那樣的結算與身份認證工 具,從而可以適用於網上電子商務的實體交易。而同時,今年8月在華盛頓召開的美國紅十字主辦的社會化數據峰會資料顯示,有超過50%的人表示“在發生事故 或自然災害等緊急事態時,將會通過SNS網站互相通告資訊”。也就是,SNS將正在變為類似110報警那樣的應急資訊傳達平臺。
這樣一來,一直以來由國家所提供的平臺將部分被Facebook替代。進而,不僅僅是提供的功能,從其參與者的規模上看,部分網路服務將以國家規模而存在。
中國 |
13.5億人 |
印度 |
12億人 |
Facebook |
5億人 |
歐盟 |
5億人 |
美國 |
3.1億人 |
印度尼西亞 |
2.2億人 |
巴西 |
1.9億人 |
Twitter |
1.9億人 |
俄羅斯 |
1.4億人 |
日本 |
1.3億人 |
讓我們重回到跨境電子商務話題。或許很多人難以接受“Facebook相當於一個國家”的說法。但確實,擁有5億用戶的Facebook不亞於一個國家。
通關仍是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阻礙
網路如此發達,但也只能實現資訊流通,而無法實現國與國之間貨物與資金的流通。貨物與資金的流通依然由固有的國家體系來控制。因而,跨境電子商務面臨可跨國境的資訊與被國境隔斷的貨物與資金的流通這一雙重結構。
在這一雙重結構下,日本Yahoo或中國淘寶、美國eBay等各種電子商務網站的用戶的確可以自由地購買國外商品。但是,卻經常發生交易僅能支援本國銀行賬戶、配送的商品未能通關而被退回等問題。
電子商務不僅僅包含商品資訊,還包括交易金額與貨物實體。未來的跨境電子商務應該讓消費者意識不到國境問題,能夠便捷地購物與交易。目前尚未有跨境電子商務的國際框架準則。如果國際框架準則完備,跨境電子商務將再度擴大網路經濟圈。
但 是,實現便捷的跨境電子商務存在很多較大壁壘,其中最大的一項是海關通關。這是一個國家框架下的行為準則,是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不可逾越的關卡。通常,海關 進出口超過一定重量時,要對貨物的名稱、種類、數量以及價格進行申報,領取許可證。這對於普通消費者與網上店舖來說都是一項嚴重經濟負擔。結果,往往發生 因申報不合格而使商品停留在海關致使消費者無法收到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國家實行了個人小額進口的稅制。但是,這一機制在各國都有所不同,也往往造成跨境交易的不清晰、不順暢。尤其是大多數國家仍未能實現個人小額進口稅制的系統化管理,同一國家的通關處理也根據現場通關員的業務能力不同而存在不同尺度。
誠然,如果完全放鬆小額進口,的確不利於海關的控制,容易給國家造成損失。而管制過強,必然會阻礙產業的發展,也將出現更多不通過正規途徑進口的地下交易。或許,階段性的放鬆管制、充分利用IT技術、建立新的小額進口機制才是最佳發展方向。
日趨完善的海外行銷環境
從 這些年來跨境電子商務網站的發展趨勢來看,海外行銷也是一大問題。電子商務網站開設的門檻較低,時刻可能在無數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中被瞬間淹沒。而且,跨境 電子商務網站與消費者的距離較遠,風險相對一般電子商務網站更大。也正因為這一點,或許應該積極地運用類似Facebook這樣的國際SNS網站,靈活地 運用SNS平臺上面所提供的資訊、服務與網路工具。
與數年前相比,海外行銷環境已日趨完善,跨境電子商務也必將再度擴大網路經 濟圈。企業要做的是:精確地進行海外市場定位,為適應國外市場而重新進行產品研發企劃,設計開發易於被國外消費者所接受的、與國外當地市場有差別的、具備 競爭力的產品。中國貿促會電子資訊行業分會譯自:10月18日【日本】日經BP社 http://www.nikkeibp.co.jp document.oncontextmenu=new Function("event.returnValue=false;"); document.new Function("event.returnValue=false;");
(責任編輯:郭彩萍)
資料來源:big5.ce.cn/gate/big5/intl.ce.cn/hqcy/zxdt/201011/04/t20101104_21943450.shtml
文章定位:
人氣(2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