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20 19:58:23| 人氣2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男孩的第一根菸,
通常都是基於好奇、
好勝或者同儕間的自以為是而點燃;
至少,我的第一顆菸是如此。

記得是在國小五年級的某天下午,
在表姊的房間,看著電視,
節目是曾經十分走紅的美國影集:天才老爹,
她突然拿出了香菸,自己抽了起來,
然後,問我這個小傢伙,要不要來一根。
沒有拒絕,但叼在嘴裡,卻怎麼也點不燃,
那天才知道,原來點菸要用吸的。

之後中學的日子,香菸從來都不曾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不理解別人對他的依賴,也不曾想要用他去標榜什麼。
對它沒有反對意見,認為那只是一種偏好的選擇。
也許那個年代的我,還沒有過於社會化。

大三那年,生父的身體出了狀況,
而病因,顯然是因為長期吸菸過量。
肺部的功能受到香菸的殘害,
間接的,增加了心臟的負擔,
惡性的循環,讓他自己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在問題還來得及的時候,人總以為可以控制一切,
知道需要戒除,卻抗拒不了尼古丁的魅影,
無法阻斷心理的依賴;
我為父親的狀況難過,但我發現,心底卻沒有咒罵香菸。
父親不再吸菸了,他走過了那個生死的邊緣,
但是,他心理對那個將近四十年的習慣,
心底究竟是如何評價的呢?

到了大學的尾聲,耗在某些場合時,
點根菸似乎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事,
但比照真實的癮君子,我這傢伙只是擺擺樣子,
抽著所謂的假菸空菸。

在一些莫名其妙的難過情境,在一些突如其來的念頭之下,
我開始明白那種吞吐之間情緒的釋放,
可以體會菸給人帶來什麼樣的慰藉。
那個時代,菸似乎是幾個月來訪一次的朋友,
有某種默契,無需常常見面,但時候到了,
它就會在我的天地停留一宿。

到了職場,它還是扮演者類似的角色,
只是,似乎社會化之下,它開始成了交際上一種不用避免,
而經常上場的角色。這是一種實然上的需要?
還是我心底刻意的縱容?

重回校園,課業和人際關係的交錯作用,
一天兩到三根香菸好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兩到三根,從正面來說,是理性上對於所謂過量標準的自我管制,
但想得深刻一點,這個存在的數量,其實是一種打從心底的退卻,
是一種被物所役的事實。

那天回家,夾克外套的口袋裡放了一包紅大衛;
進了家門,把夾克掛在椅子上,不以為意。
幾個小時後,下了樓,父親把我抓到一旁,
眼神很銳利,聲音小但急切:不要抽菸。
我明白他擔心的是什麼…。

不抽菸,我對自己下了個小小的心願。
從農曆年初六,情人節到現在,我守著這樣的心底的期待。
我依然不覺得香菸是什麼萬惡的東西,
我還是覺得抽與不抽無關道德,
縱然其與健康有關,
但那種習慣仍是可以自我處分決定下,利害權衡下的選擇。

也許,那天心情浮動,我還是會點根菸,
也許,那天場合所需,我依然會靠它來拉近距離,
但是,我不要讓菸成為生活中的習慣,
我不要。我會做到。


台長: 是青蛙,不是王子
人氣(2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