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16 00:10:26| 人氣1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寫在金馬之後

金馬獎的落幕,相關話題將開始步入它的衰退期,再過沒多久,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它們就只不過是個記憶中的片名罷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搜集電影並且重看的習慣,甚至,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熱衷於電影;但身為一個此道中人,就用這短篇做為這些日子來,關注這些相關事件的紀念。
每個人對於電影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品味。你可能把這種品味當作是一種文化水平的標榜(於是乎這就可能有些負面的影響,看某種類型,某個導演的作品就成為了一種象徵,好像告訴人家你喜歡他,就等於跨過了某個門檻,擠身進入某種高尚的境界。);你也可能用男女間的交往來解釋品味,那就是看上眼了,根本從來就搞不清理由。而自己的喜歡就是那樣的獨一無二,外人影響不了我的判斷。
在報紙的娛樂版上看到蔡明亮的一些發言,他認為金馬獎沒有認真鼓勵台灣電影;又認為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經常都是在挑選一些四平八穩的影片,偶爾也應該選一個可以引導觀眾的電影。首先,金馬獎雖是台灣自辦的影展,但它並不是一個只侷限在這個島上的影展,它頒獎的對象可能不全然有國際性,但它顯然是針對整個華語區的電影,所以有台灣的,有香港的,有大陸的,也有新加坡的。既然這些不同區域的影片來到了這個園地,每個獎項的得主都因為它們在某個特定的範圍內有了相對優異的表現而脫穎而出,只有一人可以拿到桂冠,遺珠所在多有,這應該是任何競賽的必然。沒有認真鼓勵台灣的電影?蔡導的說法有些奇怪。基本上近年來增設一個「年度最佳台灣電影」(這個獎你我會否覺得怪異?好像一個考試中有部分的人可以函數加分)還不足夠達到他老兄的要求?是不是要每一個各別的獎項都要區分出台灣組還有非台灣組呢?評審團的成員相信是多元的,他們在這些片子中經過討論然後票選,並不是基於那些片子來自何方,而是那些片子有那些好的和特別的元素。
當然,評審團選出來的獎項得主反應的是評審團的平均品味,它們有侷限性,但我們在這個局裡,就要尊重並且相信他們會對於這個評審權力超然的行使。
我不喜歡蔡導的態度:質疑金馬獎沒有「認真」鼓勵「台灣電灣電影」。
而評審該不該去引導觀眾呢?每一次的評審團會有不同的組合,不同的組合會有不同的平均品味,它會成為觀眾做選擇時的一個參考,但不見得會改變觀眾的品味。事實上,觀眾是依著自己的品味做看與不看的決定,觀眾是主體。拍電影的有拍電影的品味,看電影的有看電影的品味,而評審團也有著他們的品味。不同的品味同時存在,毋需統一,彼此間會有落差,那很好,沒有人可以高高在上,以為別人低俗。多元間會相互影響,只要電影市場是活躍的,不見得誰帶頭主導才是對的。
對於蔡導的電影我看法很中性,但對他報上的言論,我有些感冒。當然,那可能只是報派新聞,而不是蔡先生的完整原意。又或者那就是他的意思,而我也只是和那意見不同而已。

台長: 是青蛙,不是王子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