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12 21:58:20| 人氣1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聚焦水蜜桃阿嬤 選擇性慈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由商業周刊主導拍攝的「水蜜桃阿嬤」紀錄片,引發不少爭議。昨日,商周發表致歉聲明,並做出承諾捐款兩百萬給阿嬤的孫子當教育基金,似乎有意為整個事件踩下煞車。但是連日來的爭執,其實忽略另一個更值得思考的問題,即一個又一個的弱勢家庭被擺在聚光燈下,一次又一次地捲起愛心捐款的浪潮,究竟透露出什麼樣的訊息?

「水蜜桃阿嬤」是繼二○○三年「等待鳳梨長大的女孩」和二○○四年「阿祖的兒子」之後,再次以孩子與老人為主要元素,商周向它的讀者群揭露他們所不熟知的非贏者圈的世界。商周說這是「行有餘力」時,媒體應盡的責任,但背後卻充滿選擇性的慈悲。

台灣的貧窮家庭何止萬計,偏遠的原住民部落面臨的又豈止是水蜜桃收成的問題,我們是不是該思考「水蜜桃阿嬤」雀屏中選的真正原因。首先,三個晚輩先後自殺,已是具有戲劇張力的故事。還有阿嬤沒有選擇「亂死」,無奈卻認分的照顧七個孫子,相較於她的兒媳、女婿對生命和責任徹底的放棄,是讓主流社會更欣賞的高貴情操。

不論在雜誌文章或影片中,都刻意迴避這些孩子的父母是「因負債自殺」的事實,而是一貫地用個人人格缺陷如「典型的邊緣性人格」解釋肇因於貧窮的悲劇。當然,如果把自殺原因歸於負債,便必須挑戰如底層家庭的命運如何被社經結構決定,或原/漢之間的貧富與城鄉差距等更大的問題,如此一來,所屬集團發行的兒童生命教育教材大概一套也賣不出去。

當鏡頭落在一個個等待救援的面容上,善良的觀眾總會盡責地在提款機前按下按鈕,但能否在以施恩者自居時,認真思考一窩蜂的捐款是否可以達到資源重分配的效果?我們捐的每一塊錢是否隱含對窮人的道德判斷?慈善行為是彌平了階級鴻溝,或是掩蓋階級衝突?我們如何解讀憐憫與同情的產生,是人皆有之的善良人性?或者,如美國已故社會批評家蘇珊.桑塔格所說:「我們的憐憫宣告了我們的無辜清白」—能夠憐憫,更加確定了我和他們真的處在兩個世界;憐憫,就是我對於那個苦難現場的不在場證明。

From : 【聯合報╱王英倩/研究生(台中市)】

台長: 艾若思
人氣(1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轉貼 |
此分類下一篇:轉貼--徵求寶貝希望
此分類上一篇:轉貼--自己搭公車的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