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6/22 ※
前兩次補習,第一次教了「四聲」,第二次溫習聲調以應付學校一年一度的「普通話評估」。這個星期是第三次補習,開始由零開始教授普通話,首先教了六個「單韻母」--a,o,e,i,u,u*(*不懂怎樣打u頭上的兩點,請見諒)。他除了總是把e讀成英文的E外,其他的還讀得不錯,但願他一個星期後還記得怎樣讀啦!(……原來要糾正別人一貫的讀音,是一件非常困難兼不能強求和急進的事。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也是如此,我想。)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補習的事,而是在去補習途中和回家路上見得的一些人和事(也許你們會覺得很無聊,希望不會把你們悶呆了^^)。
【小故事一】
走到停車場時,聽到一個男孩的聲音,很大聲的叫著--「啷啷、啷啷」,吸引了在馬路另一邊的我望過去。原來是兩個小男孩,同在一台單車上。一個騎著單車,另一個站在車後。可能是單車沒有鈴吧,所以站在後面的那個男孩充當了「人肉單車鈴」,「啷啷、啷啷」地叫著,提醒前面的途人讓路。
其實我想說的就是,他為甚麼不「鈴鈴」或「叮叮」地叫,而「啷啷」地叫著呢?
我想這就是他的特別之處吧,也正是這一點的「不一樣」才吸引我望過去。也許,我們早已被社會上的太多的「規條」「束縛」著,而遺失了自我,不知不覺間遺失了那份「不一樣」。
【小故事二】
繼續前行,聽到另一種聲音。這是歌聲,是合唱的歌聲,還有結他聲,一種充滿喜悅和朝氣的聲音。
「In younger days, I told myself my life would be my own. And I'd leave the place where sunshine never shone. For my life's too short for waiting when I see the rising sun. Then I know again that I must carry on. Carry on till tomorrow, there's no reason to look back. Carry on, carry on, carry on……」
不知道發生甚麼事,不知道為甚麼,只知道他們一群人唱的唱得很投入,彈的也彈得很賣力,一群七、八個人就這麼自成一角地邊唱邊走。
在外國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自彈自唱而又不介意別人眼光的人。然而在香港,這種情況很少見(其實我也是第一次見)。
很欣賞這群年輕人。為星期天的早上帶來了一片清新氣息。
【小故事三】
過了馬路,聽到一個拖著女兒、與丈夫同行的媽媽在看到幾台結婚花車後說:「嘩!結婚啊!」
很奇怪。我聽不出她的語氣,她的心情。似是羨慕,又似喜悅;似是期待,又似驚訝。
我想了很久,也猜不透這位媽媽在看到結婚花車後的心情。我想,我還未到那年紀,我還未有那經歷,我還未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因此,我不懂她的心情。
【小故事四】
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對父子在跑步。三十來歲的爸爸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兒子,一前一後地跑著。兒子已經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了,停了下來。爸爸鼓勵他繼續跑下去,也跑在前面帶著兒子跑。小兒子個子小小,戴著眼鏡,很辛苦的追著爸爸。
「等一等,等一等呀!」他「無助」地叫著。但爸爸假裝聽不見,繼續跑著,不等他。
他的汗流到眼中,應該會很痛吧。他一邊摘下眼鏡,一邊喊著:「爸爸,爸爸,汗流到眼中了,停一停吧!」
「自己搞掂!」爸爸看似「無情」地說。其實我早已看出爸爸是故意的,他想訓練孩子獨立解決問題,也希望兒子能不輕言放棄,堅持到底。
兒子唯有繼續努力地追著爸爸。很可憐的叫著:「爸爸,等一等,等一等呀!」但爸爸繼續不理他,繼續跑著。看著小男孩「狼狽」的樣子,雖然知道不應該這樣子,但我還是忍不住笑了起來。
我心裡頗佩服和欣賞那爸爸的做法。因為現在很多父母只懂寵自己的孩子,處處遷就,孩子因此而缺乏了獨立能力和頑強的鬥志,變得弱不禁風。很少父母能忍心看著自己的孩子受苦或跌倒了,而讓他們自己獨立解決,獨立站起來。
這小故事還沒有完。這本來是一個很完美的故事,假如沒有最後那一幕。
沒走幾步,兒子開始哭起來。一邊哭著,一邊跑著,一邊叫著,一邊追著。最後,爸爸開始不耐煩,停了下來,憤怒地罵道:「真沒用!哭甚麼哭!」
我在想,假如那爸爸在停下來後,不是罵兒子沒用,而是繼續鼓勵他,或是讓兒子休息一會再繼續跑,又或是跑得慢一點,配合兒子的速度陪著他跑,那該多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