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07 11:49:13| 人氣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貞觀政要》看唐太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也是一篇舊文。當初剛讀完《貞觀政要》,發現唐太宗畢竟也是人,不是完美無缺的聖王賢帝,因此草草寫了此文。

*********************************************************
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樣「知人善用」?最近閱讀貞觀政要,有了新發現......

右僕射封德﹝第三個字打不出﹞,主張「以力服人」,與太宗「以德服人」的國策相背,貞觀元年太宗便責備他沒有盡責選賢;同年發生長孫無忌帶刀入宮之事,這位不稱職的右僕射竟然建議:監門教尉失職,罪當死;長孫無忌誤觸法網,判刑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還居然「從之」,幸虧大理寺少卿三次駁還此案,不然監門校尉必死無疑。這樣不公正、也不稱職的右僕射,太宗一直讓他當到死,沒有罷職過,好個「知人善用」~

貞觀初期,太宗對房玄齡、杜如誨說:「然而無識之人務行饞毀,離間君臣,殊非有益於國。」那麼太宗的行為又是如何?

御史臺御史權萬紀與李仁發,喜歡告訐彈劾,連房玄齡、王珪都被誣告,太宗竟以為他們「不阿貴近」,不加懲罰。貞觀五年八月,大理寺丞張蘊古奉詔審相州李好德言論案,提出報告建議李好德患有癲癇病,言論雖涉及妖妄,依法卻不當坐罪。權萬紀彈劾他說張蘊古籍貫相州,李好德之兄是該州刺史,所以蘊古情有阿縱,偵訊不實。「知人善用」的太宗二話不說,立斬張蘊古於東市,事後才後悔。嘿嘿!人都死了後悔有何用?

同年魏徵終於忍不住上奏:「權萬紀、李仁發並是小人,不識大體,以告奸為直,凡所彈射,皆非有罪。......」太宗將權萬紀調職,免掉李仁發,賜魏徵絹五百匹。事情真這麼完了嗎?錯了,因為太宗不久後又把權萬紀調回治書侍御史原官,直到貞觀十年才再度將他黜放還家。讓一個小人當了這麼久御史,太宗的眼睛不知有沒有問題~

再看監察御史陳師合。杜如誨上奏道陳師合上《拔士論》,主張才學兼人之人的思慮也有限,一人不可身兼數職。當時杜如誨的職務是以兵部尚書‧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事的官職昇遷右僕射,零零總總的好像的確滿多,太宗竟認為陳師合影射玄齡如誨等人,下詔流放陳師合於嶺南。與權萬紀相比,陳師合可算是倒楣吧!其實更倒楣的不是陳師合,是蒲州刺史趙天楷。

貞觀十二年,太宗由洛陽西還,行經蒲州,刺史趙天楷徵集當地父老,穿黃紗單衣,迎於道左,還事先大肆整修,暗中養魚百條、羊千隻,被太宗罵是「亡隋弊俗」,竟然嚇的幾天吃不下飯,因而死去。仔細檢討,趙天楷的行為確實有錯,不過,若不是之前太宗在壽安縣嫌官府供備不足,責罵官員,趙天楷會如此費事?悲哉趙天楷!太宗一句話可嚇死一名刺史,史上不知幾人能夠?

看看魏徵的奏諫吧!「……昔貞觀之始,聞善若驚,暨五六年間,猶悅以從諫,自茲厥後,漸惡直言,雖或勉強,時有所容,非復曩時之豁如也。謇諤之士,稍避龍鱗;便佞之 徒,肆其巧辯。謂同心者為朋黨,謂告訐者為至公,謂強直者為擅權,謂忠讜者為誹謗。謂之朋黨,雖忠信而可疑;謂之至公,雖矯偽而無咎。強直者畏擅權之議,忠讜者慮誹謗之尤。至於竊斧生疑,投杼致惑,正人不得盡其言,大臣莫能與之諍。熒惑視聽,鬱於大道,妨化損德,其在茲乎?……」再與魏徵所上《十漸不克終疏》對照,可知太宗自突厥滅後,已沒有貞觀之始的雅量。太宗用人是否算得上「明」呢?嗯……有待多多研究。

台長: 姚子
人氣(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