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午後天氣陰霾,天空不時飄著霏霏細雨,車往出海口方向前進,兩旁黃槿長期以來順風求生,弓著背脊的樹幹,乾癟的心葉隨風擺盪,黃槿的葉片讀不出喜悅;天,還是一樣灰澀。
短暫停留紅樹林保護區賞鳥亭,一隻落單的鸕鶿莽撞衝進林內,頓時驚擾安穩在樹梢歇息的鷺鷥群,幾聲嘎然之後,四下又恢復寧靜。一隻洋燕看上佇立水面的短竿,間續發出嘹亮鳴聲,仔細端詳著這小橘臉、靛藍服的小傢伙,在四目交望的那一刻,泛泛漣漪都是心動。
距離前次拜訪七股,這一趟路,又是睽違已久,當時還未曾有特有生物中心黑面琵鷺保育中心。這一天館內正在進行攝影展,藍衣白褲慈濟人親切和藹,有趣的是幾位站在入口處的師兄師姐,看見手持單眼的Lindon大哥,即刻迎面而來探詢招呼,原來當地父母官隨後就要蒞臨攝影展,而他們以為:Lindon大哥是採訪記者。
離開保育中心前往第一賞鳥亭,台江國家公園解說員已經進駐服務,對於遊客提出的各種疑惑,二位志工都竭盡所能地回答,此起彼落的交談聲迴盪在四周,我們選擇再往後方移動;台南鳥會駐點的賞鳥亭觀賞黑面琵鷺。
循著鳥會架設的單筒萬遠鏡方向看,由內往外第二層沙洲邊緣,視線盡頭一片灰白黑參雜景象,應該就是黑面琵鷺停棲之處。天際間一片灰霧濛濛,沙洲上只有海茄苳具有色彩,透過望遠鏡觀望,此時大多數的黑面琵鷺正縮著脖子休憩睡覺,少數幾隻甦醒的黑皮,或梳理羽毛;或低頭搖晃,動作中黑色扁平的嘴喙特別明顯。黑面琵鷺的嘴如琵琶,有型意音;另一個俗名"飯匙鵝",與幾年前在日本買的竹炭飯匙一個樣,一樣有橫紋;一樣是食器。
這一張是用400mm鏡頭拍的 鳥還麼小.....
成排成列的黑面琵鷺群,群側群內或左或右,與裡海燕鷗、大勺鷸、大白鷺、青足鷸相鄰相佐,尤其是左右護衛的裡海燕鷗,數量最多;動作也做明顯。隨著時間越來越晚,陸續睡醒的黑面琵鷺逐漸活躍,一隻隻低頭左右猛搖的招牌動作,好像直說:"不要不要不要",讓人會心一笑。今年已經超過六百隻了,遠道而來的冬客族們,將在此地落腳至來年二、三月始北飛而去。半年時光不算短暫,黑面琵鷺是冬客;也是歸來遊子。
進食的時間到了,天空偶然出現成群飛羽,若是聲音嘈雜、排列不齊的隊伍,那就非裡海燕鷗莫屬,不過鳥會大姐也為牠們平反了一下:有時裡海燕鷗也會排得很整齊啦!
有"黑面舞者"美稱的黑面琵鷺,停棲時距離我們實在很遙遠,憑目前的鏡頭怎麼也拍不出站在沙洲上優雅舞動的姿態,唯有等待牠們成群往內飛行覓食的時刻;是黑面琵鷺與我們距離最近的時刻。伸長脖子、嘴喙扁平向前、展開雪白雙翅、上上下下、不急不徐地拍動著,一隻領前,爾後一隻、一雙、或三或四 ,沒有音聲不會爭恐,群飛的姿態霎是優雅;好看極了!這番美景讓Lindon大哥在賞鳥亭中一會左一會右地向空中追逐攝獵,忙碌的人;優雅的鳥,映在我心都是感動。
七情六慾的俗人,就是有那麼多的感動,儘管天候不佳、視線模糊;儘管灰色的天幕讓成像效果不理想,再賞這些照片還是令我感動,因為有一片適合牠們度冬的海口棲息地、有一群努力保護牠們的人類、有賞鳥的動念、有拍照的熱血....,才有這些照片;與滿滿感動。
萬物適地生存,人類畫的地界卻見不著邊際,很高興黑面琵鷺度冬棲地不再受到工業區開發威脅,牠們終於可以安穩地在七股與我們過年。保留美麗的自然生態,這不是很好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