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這學期的紀錄片旁白初稿
片名:編織舞動的夢
導演是我和另一個夥伴─阿盟
稿子是我寫...我是廣播人,所以當然還是由我念啦
旁白口述:
水源村,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台灣光復後也稱『娑婆礑』社區,因為其居民大部分都是屬於太魯閣族的原住民。水源村三面環山,向東遠眺花蓮市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原住民聚落。社區內有一所水源國民小學,現有一到六年級共六班,學生共162人,約百分之九十為太魯閣族原住民。
2005年11月9日,就在我們決定要以水源國小為主要拍攝對象之後的兩個星期,水源村和學校之間,共同有著一件盛事正等著我們…
參與了將近一整天的村校運動會,我們見識到原住民喜愛運動的一面,不論是百米賽跑、障礙接力賽,還是拔河比賽,都是男女老幼一同競賽,好像整個村子都在今天動了起來。有的村民在跑接力賽時,大會的廣播還要特別叮囑讓喝過酒的他們別跑太快,以免發生危險。最特別的競賽項目,莫過於運動會下午尾聲的抓豬比賽了,即使是白胖胖的白豬,村民仍是得花好些力氣才能征服這些很會跑和很會哀嚎的豬,雖然第一次所見感些有趣,但還是覺得小豬好可憐。
運動會算是讓我們初次見識到水源村民的樣貌,但是當我們假日的傍晚來到水源社區時,又發現了水源村另一個可愛的地方,我們看到了小孩子自由的在玩球類運動,或是幾乎是每走一百公尺,就一定會聽到某戶人家裡正在高唱著卡拉ok,村民熱情而好客,直爽且可愛,喝了酒有些微醺的村民看見我們拿著攝影機,總喜歡拉著我們直嚷嚷。
雖然水源的小朋友很頑皮好動,讓我們實在有點不知道要怎麼對付這群小鬼頭,但是聽人家介紹到水源國小出名的舞蹈隊,吸引了我們以她當主題材深入拍攝下去。
水源國小原住民舞蹈隊在90年10月由現在的教導處余展輝主任帶頭成立,歷經將近五年的努力及耕耘,水源國小舞蹈隊隨著表演和卓越的參賽成績建立起屬於水源國小的口碑。律韻感和節奏性是這裡小朋友的本能,她們在台上不是只有擺擺手、抬抬腿而已,而是要將歡樂及太魯閣族特殊文化展現出來,下了舞台之後的她們,流露出身為太魯閣族子弟的驕傲。當然,所有比賽前的訓練都是辛苦的,從她們舞台上賣力的演出和用力的唱出屬於她們語言的歌曲,我們可以想見她們對於舞蹈是喜歡的,也是樂於付出的。
這一天是舞蹈隊的大日子,我們跟隨她們來到了市區國風國中參賽,她們這次要跳的舞碼叫做「編織色彩編織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太魯閣族女子,從小長得就很漂亮,她懂事以後就習得一手織布優異的技巧,深得部落裡每個人的喜愛。當女孩長大以後,有一天身子輕飄飄的飛了起來,隨後便消失在天空中,只見一隻鳩鴿飛翔在空中盤旋,族人認為這隻鳩鴿就是美麗少女羽化成仙的化身。「編織色彩編織夢」訴說的就是這個美麗的故事,舞中主角教導部落女生織布的技巧,男子化身為鳩鴿,飛翔在田野山林中,也飛翔在每個太魯閣族人的內心深處。最後一段也就是整支舞的主題,以白紗象徵太魯閣族織布底色的經緯線,和穿梭的變化過程,無論是抽絲時的上下起伏,還是搓絲成線,白紗表現出太魯閣女子溫柔而堅韌的特質,歌詞中有織布機咚咚的聲響,配合最後一聲「我是太魯閣族子民」,完成一幅最美麗的圖案。
我們就跟小朋友一樣的緊張,那也是我們第一次見到小朋友舞蹈的全貌,居高臨下的我看著她們精湛賣力的演出,深深的被感動了,不僅是為她們跳出美麗的畫面而震懾住,而心醉在她們用力唱出的原住民歌曲,我發現,賣力跳舞的小朋友好可愛,忽然之間,我變的好喜歡她們,甚至很以她們為傲…,包含之後他們還到了花蓮縣文化局的演藝廳表演給眾多觀眾欣賞,我們也跟去了,在後台的我們跟她們聊著天,希望可以減少她們的緊張,結果小朋友還是因為場地的不熟悉和緊張,有好幾個都滑倒在舞台上,但仍不減這支舞蹈隊精采的演出。
因為舞蹈隊,我們認識了五年級的芷若,芷若很活潑熱情,我們只在比賽中訪問過她一次,之後再去拍攝她們的課後活動時便認出了我們,她也是我們在拍攝過程中第一個我叫得出名字的小朋友,之後再去水源村拍攝時,貼心的芷若帶著我們在村子裡到處跑,也因為這樣,我們叫得出名字的小朋友越來越多,走在水源村的街道上,比從前更多了份親切感,我們像是走在家鄉鄰近的路上,那樣的自在。
當我們進入了芷若家訪問高媽媽時,我們聽見了芷若從小孝順而貼心的一面,對於高媽媽管教小孩子的方法,我們也覺得很特別…
進入紀錄片製作的後期,我們真的已經跟這群可愛的小朋友熟悉起來,走在假日傍晚的水源村裡,也不會像當初那樣覺得格格不入,本來最初懷著來到這裡會看見原住民小朋友教育資源缺乏的刻板印象,好像不知不覺得被磨掉了些,看見芷若上進的很自發,也看見會在街上幫家裡賣菜的男孩,我們相信這群原住民小朋友就像她們的編織色彩編織夢這支舞一樣,一直很努力的編織著她們的夢想、舞動著她們的未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