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7-11 20:36:31| 人氣1,0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臺灣早期疊燒圈或澀圈的碗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臺灣早期的碗盤在入窯時,都要把幾個重疊在一起,以充分利用窯室的空間,陶瓷在高溫的燒製過程中,釉藥會熔化。由於釉藥在高溫融時具有黏性,如果兩件產品的釉藥相互接觸,就會沾黏在一起,出窯後兩件作品被釉藥牢牢地結合在一起,除了敲開之外,別無他計,結果就會使兩件產品都變成廢物。因此在兩件產品重疊處就不能上釉,以免造成黏釉的缺點,這就是疊燒圈的目的。


當時製造碗盤的工人把幾個碗盤生坯疊在一起,用手夾緊,橫放過來,在釉桶上滾過一圈,每個碗盤邊緣全都上了釉,而中間部部分卻不會沾到釉藥,很快地就把幾個碗盤上好釉了。由於是把盤子上下兩面無釉部份的形狀也都相當相似,就是這種上釉法造成的特徵。早期的飯碗在裝窯的時候需要疊起來燒,才能節省空間。可是釉藥在高溫的時候會熔化,把兩個疊在一起的碗盤沾黏在一起。出窯後,兩為環狀的「疊燒圈」,它的大小剛好可以在上面再疊一個碗。這樣燒出來的碗就好看多了。相對於前面那種碗被稱為「粗碗」,這種環狀疊燒圈的產品便被稱為「細碗」了。


  

   以前在疊燒時通常都是四、五個裝疊在一起。這時,最上面那個碗心就不必刮出疊燒圈,而可以滿釉了,這種碗被稱為細碗中的「細碗」,數量當然少得多,價錢也賣得比較高了。後來的碗都改為每個碗都使用一個匣缽裝窯,從此以後,窯場生產的都是這種「細碗」,後來就沒有疊燒圈碗盤了。

 

台長: 陳南榮
人氣(1,0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台灣碗盤 |
此分類下一篇:青花花團丹頂鶴紋盤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早期的小碟子欣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