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9 10:36:11| 人氣1,3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臺灣清明節的習俗 掛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清明節前往墓園祭拜祖先,祭掃祖墳,俗稱「培墓」,意即整修墳宅及探望和維修祖墳之意。
掃墓時的「掛紙」又稱「壓紙」,表示已上墳的標誌;掛紙所用的紙帛叫「估仔紙」,呈長方形,大致有黃色、白色及五色紙3種;掛紙前要先整理祖墳,再將墓紙2、3張為1疊,用小石頭壓在墓頭及墓碑、后土上,象徵為祖先的居處添新瓦。掛紙主為識別,凡墓頭上有壓墓紙的,表示該座祖墳有子孫祭掃

其習俗的源起:相傳為唐代開國君王未得意時,流落他鄉,久未回家,被封為唐王時才返家,不幸其母已去世多年,被埋在南山亂塚之中,遍尋南山墓園皆未找到。唐王因而把紙帛撕碎,迎風拋灑,祈禱母親如地下有知,請接納其飄送的紙帛,不料祈禱之後,忽然看見有張紙帛掛在1座高塚上,就這樣找到了母親的墳墓,因此便流傳了祭掃祖墳要「掛紙」的習俗,象徵子孫慎終追遠之意。

台長: 陳南榮
人氣(1,3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民俗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臺灣清明節習俗 挹墓粿
此分類上一篇:龜甲笠是古代的雨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