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5-06 00:03:45| 人氣2,5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編棕簑衣 少年ㄟ手藝不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斗南鎮石龜溪文史工作室推動「棕簑衣」技藝傳承,工作室負責人葉宗和(中)說,「棕簑衣」技藝是當地的文化資產,值得保存。
記者梁震坤/攝影


【記者梁震坤/斗南報導】

雲林縣斗南鎮石龜溪社區是傳統「棕簑衣」技藝的發源地,但失傳多年,石龜溪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葉宗和找了耆老許秋水、葉昌,指導年輕人學習簑衣縫製技巧,經半年授技傳承,8日發表成果,現場並指導棕刷製作方法。

葉宗和指出,日據時代,石龜溪地區的婦女大多從事簑衣製作,利用當地出產的棕葉編織,婦女搓揉棕葉時,必須放在大腿上,長久工作的結果,導致女人的腿青一塊、紫一塊,於是有句台灣諺語「石龜溪的查某真水,但是烏腳腿」。

葉宗和說,早期石龜溪縫簑衣的姑娘眼力很好,且有私房錢,因此,挑丈夫時,眼睛更為明亮,當男方遠遠走來時,她們已看清對方,所以,挑選的老公都是家庭經濟情況好,且憐香惜玉、呵護老婆的好男人,他說,這些資料,都是來自老一輩的口傳,有雙關之意。

葉宗和表示,棕簑衣如同「戰甲」,有保暖、防毒蛇親近的效用。

葉宗和珍惜石龜溪的文化遺產,設法找到老一輩懂得棕簑衣的耆宿,指導新生代編織棕簑衣,經多方探訪,找到了七十多歲的許秋水、葉昌,去年11月起,每周日在斗南鎮贊天宮感化堂指導,除本地婦女,連嫁到外地的女子回娘家,也參與學習。

縫製棕簑衣的技藝傳承已有初步成果,葉宗和希望持續下去,讓棕簑製作手藝更精緻,且成為雲林縣的鄉土教材,於是邀各級學校師生、文教團體,8日上午9時至12時在感化堂發表成果。

【2005/05/05 聯合報】 @ http://udn.com

台長: 陳南榮
人氣(2,5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民俗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
此分類上一篇:環球技術學院阿嬤的硘仔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