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18 11:25:31| 人氣8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方文史工作者的辛酸和無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化資產就是生活資產,因為文化資產與人民的食、衣、住、行、育、樂息息相關,而且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資產。

文化資產保存法是以保存文化資產,充實國民精神生活,發揚中華文化為宗旨。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稱文化資產,是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資產:包括一、古物 二、古蹟 三、民族藝術 四、民俗及有關文物 五、自然文化景觀六、歷史建築。

在臺灣收藏本土文物是幾十年來的事情,有些文物收藏家或有疑似古物出土的地主,一提到文化資產保存法,都說「不懂」或「不知道」,因為他們沒有細讀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內容和施行細則,深怕他們所收藏的文物或土地,被認定國寶或古蹟,日後將由政府機構沒收或徵收的麻煩。但是身為地方文史工作者務必詳研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內容和施行細則,以便向社會大眾說明。

台長收藏臺灣本土文物的淵源,是小時候住在濁水溪旁,時常到溪邊玩石頭,自然而然特別喜歡石頭,因此我最初的興趣是玩賞石頭,我玩石頭的目的是為了自娛娛人,記得二十幾年前和家人一起到花東海岸旅遊時,偶然間發現了一顆酷似魚形圖樣的奇石,從此投入玩賞石頭的世界。

由於我玩賞石頭純粹以興趣好玩為主,不喜歡投資炒作的心態,純粹以石養心、以石會友為理念,將石頭藝術融入實際生活之中,以健身怡情為宗旨,所以我一直認為玩賞石頭應與休閒活動結合為一,於是時常利用假期走遍全省各地的溪谷、海邊,找尋那萬中選一的奇石、化石標本,回家後刷洗、整理並製作台座,然後拍照撰寫文稿發表於報章雜誌。

在撿拾石頭標本時,偶爾會發現一些因工程開挖而被丟棄的打製或磨成扁平的石器,於是到圖書館找臺灣遺址的資料,才開始認識臺灣考古。至於民俗文物也是在撿拾石頭標本時,在河床兩旁時常發現被丟棄的農具、古早的碗盤、陶罐等器物,於是到書局找民俗文物的資料或到古董店,買一些比較完整的器物比對,才開始認識臺灣民俗文物。

有人說:「收藏文物是享受也是累贅。」此句話我頗為同感。二十幾年來家中的雅石、化石、礦石、玉石、石器、民俗文物等標本的數量,已難以估計,同時花費了我大半的青春和積蓄。十年前就因為文物標本實在太多了,不得不搬家,舊家留給文物標本住,家人重新買棟樓房居住。

五年前我靈機一動將舊家重新整修,並設置展覽櫃,文物按種類編排並附解說牌,同時成立「臺灣雅石文史工作室」,提供喜好文物的同好免費參觀,期望與地方文史結合,一方面鼓勵民眾接近大自然,培養關懷鄉土的情操與認識;另一方面能提供給學校作教材。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許多海內外學者和學校機構團體前來參觀。也發表不少雲林縣地方上的文史、地質、遺址、民俗文物方面的資訊和舉辦多次展覽,目前正積極調查雲嘉地區珍貴的文化資產資料。

收藏文物的過程中最讓我傷腦筋的,是那些出土文物和化石,因為我認為出土文物和化石暴露於地面,都是人為和大自然的破壞,假使不撿起來,不是被掩埋丟棄,就是被大水沖走。可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七條:「埋藏地下沉沒水中或地下暴露地面之無主古物,概歸國家所有」。因此我每次發現遺址出土的文物,處理時格外謹慎,例如1998年6月22日我在斗六市梅林里,因中二高工程開挖,挖出梅林遺址的文化層,當時撿到許多石器和陶片,第二天便向雲林縣政府民政局、文化局和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提供訊息,並在雲林科技大學召開記者會。西元1999年四月,分路權內、外,分別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和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單位,正式向教育部申請開挖執照,作梅林遺址範圍與內涵研究。西元2000年六月正式報告出版,碳十四測定年代為3950 ± 50B.P.為雲林縣洗刷了「文化沙漠」之惡名也為雲林縣提昇到四千年的歷史。此事之後,我又發現了斗六市林頭里番仔溝遺址和調查林內鄉坪頂遺址、崙背豐榮村貓兒干,也同樣向有關單位報備並發佈新聞,部份珍貴標本捐贈國史館珍藏展示。雲林縣遺址內涵目前正持續調查中,呼籲政府有關單位早日正式挖掘研究。

至於化石標本的發現,是九二一大地震,在雲林縣草嶺村和樟湖村,因大崩山而暴露地表,撿到的重要化石標本,部份已送到化石專家師大胡忠恆、陶錫珍教授作研究和雲林縣樟湖國小化石教室展示,古坑鄉長也禮邀胡忠恆和陶錫珍兩位教授到現場勘察,並同意編寫《雲林縣草嶺和樟湖化石誌》,以彌補《臺灣化石誌》將雲林縣化石遺漏的遺憾。將來《雲林縣草嶺和樟湖化石誌》的出版,對雲林縣地質和古生物教學有莫大的助益。

本工作室利用私人的財力和空間支撐了五年,在這五年得不到任何單位的支助和鼓勵之下。居於在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私人所有之民俗有關文物捐獻政府或公開展覽者,得予獎勵。」在此建議政府有關單位重視,應該成立私人工作室評鑑小組,將績優的工作室合法化,才能發揮其功能,推展地方文化工作,協助地方教育局和文化局調查一些文史資料,提供中小學作為鄉土教材,因此政府更應積極鼓勵或輔導民間成立私人博物館或文化館,以落實政府「同心同夢拼文化」和「一鄉鎮一個文化特色」的政策。假如政府的文化政策還停留在喊口號的話,不久的將來,可以預測這些私人工作室和工作者在不久的將來,不是自得其樂,就是自動關門的命運。

台長: 陳南榮
人氣(8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民俗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濁水溪治水寶物/ 籠仔篙
此分類上一篇:雲林縣由來與歷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