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杜普蕾的命運之聲~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賞析
20歲的杜普蕾,與巴畢羅爵士所灌錄的EMI經典名演版本
在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 1945-1987)之前,艾爾加這首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並不受到重視,也很少被演出。
許多人知曉杜普蕾短暫而精采的一生,然則較少注意到她與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一輩子的緣份:1962年首演協奏曲是艾爾加、讓她成名協奏曲是艾爾加、首度灌錄名流青史的作品是艾爾加、與夫婿巴倫波因共同留下的唱片之一亦有艾爾加、告別舞台的最後一首協奏曲也是艾爾加、過世前10年,1977年,杜普蕾在布萊頓音樂節舉辦大師班講座,以吹口哨和唱歌的方式代替演奏,傳授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演奏技巧,令人動容...
杜普蕾 故事
1945年,杜普蕾出生於英國,母親是鋼琴家,父親則會演奏手風琴,而姊姊學習小提琴,全家人都很喜愛音樂。
從小就熱愛大提琴的她,彷彿覺得這就是命中註定的樂器,五歲之後,杜普蕾進入倫敦大提琴學校,跟隨達里姆普學琴,七歲時首次舉行公開音樂會,
之後,她又跟隨普力茲(William Pleeth, 1916~1999)學琴,普力茲是一個充滿活力又親切的大提琴家,在他的指導之下,杜普蕾的演奏技巧更為精進,彷彿是杜普蕾的「大提琴爸爸」,也是她一輩子唯一認定的老師。
1960年,十五歲的杜普蕾到瑞士參加八十四歲的大提琴大師卡薩爾斯(Pablo Casals, 1876~1973),所舉辦的講座,卡薩爾斯是一個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大提琴家,當他聽到杜普蕾的演奏之後,非常驚訝,他很喜歡杜普蕾拉琴時隨著音樂而律動的音樂性。
杜普蕾從瑞士回到倫敦之後,普力茲老師和杜普蕾的母親決定為她在威格摩爾音樂廳舉行演奏會,這個音樂廳是許多年輕音樂家夢想登台演奏的地方,杜普蕾的乾媽霍蘭夫人因此送給她一把製造於西元1673年,價值三萬五千英磅的史特拉底瓦里大提琴「大衛朵夫」(Davidov)。
1961年3月,她16歲,正式於英國威格摩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而受到廣泛的注意,演奏表現力十足的杜普蕾展現出更表現出她成熟穩重的大將之風;隔年1962年她與BBC交響樂團在皇家節日廳合作演出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這是杜普蕾第一次和管弦樂團合作演出,也成為了她一輩子再也離不開的重要曲目了~
1965年20歲時,與指揮巴畢羅里(Sir John Barbirolli)合作於EMI唱片灌錄這首艾爾加,無論是演奏力道厚度、情緒的動態廣度、或是音樂層次的豐富深邃度,杜普蕾動人與充滿感情的詮釋,幾乎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張唱片錄音一推出轟動了世界樂壇,也讓這首幾乎快被遺忘的協奏曲復活,這首曲子也變成了杜普蕾的代名詞。
這首曲目是英國作曲家艾爾加晚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與亡妻相伴的人生中最後一年;在一次大戰後完成,共有四個樂章,從那動人、抒情的開頭主題到沈痛有如哀歌般的結尾,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獨奏者、樂團和觀眾凝神靜聽,當杜普蕾演奏時,發自內心深處的深刻情感,感動了所有聆聽者。
21歲那年,杜普蕾在鋼琴家傅聰家裡認識了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 b.1942),杜普蕾身材高挑,相對地,巴倫波因顯得身材短小、皮膚黝黑;然而,他們共同演奏布拉姆斯與貝多芬的奏鳴曲時卻又默契十足,很快的,兩人便陷入熱戀,之後,幸福洋溢的杜普蕾和巴倫波因舉辦了首場聯合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就是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大提琴奏鳴曲,他們倆的演奏所迸出的火花震驚全場觀眾,杜普蕾的旋律使人沸騰,充滿光輝燦爛的喜悅。
不久之後,杜普蕾和巴倫波因便宣布訂婚的消息,杜普蕾更為了猶太籍的巴倫波因自願歸化成猶太人,成為異教徒,這件事情也讓杜普蕾信奉基督教的父母親吃驚不已,遲遲無法釋懷。
杜普蕾與巴倫波因(大提琴為「大衛朵夫」(Davidov Stradivarius))
杜普蕾和巴倫波有著各式各樣的音樂合作,除了著名的「鳟魚五重奏」紀錄片與演出外~1970年,兩人也在巴倫波因指揮之下,與費城交響樂團錄製艾爾嘉大提琴協奏曲錄音。
《鱒魚五重奏》音樂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版本:
Daniel Barenboim,Itzhak Perlman,Pinchas Zuckerman,Jacqueline Du Pre,Zubin Mehta,於1969年一起在剛建成的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廳(The Queen Elizabeth Hall)演奏。
歷經許多演奏生涯的顛峰時刻,正值28年華的杜普蕾,經常出現力氣會在剎那間完全消失,手指會刺痛、麻木,甚至無力打開窗戶等等症狀;她的體力和耐力更是逐日逐漸消退,於是她尋求多位醫生協助診斷病因。
一九七三年,28歲時,已經明白幾乎是這輩子最後一次登台演出的杜普蕾,在好友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於倫敦最後一次公開登台演出~演奏的曲目也是與她淵緣最深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
28歲!多麼年輕!醫生終於找到病因,判斷出她得了多重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的絕症),消息一傳開,震驚了整個音樂界。
後來,她前往紐約接受治療,經過檢驗之後,醫生告訴杜普蕾再也不能走路了...。
回到倫敦之後,杜普蕾開始以輪椅代步,而她的淚水就像決堤的洪水般湧流出來。
對杜普蕾而言,失去大提琴已是萬分不捨,現在又失去行走的能力,心裡倍受打擊。 對於失去健康的杜普蕾,各界紛紛寄予安慰和鼓勵。
1976年,愛丁堡公爵在白金漢宮頒發英國帝國勳章給杜普蕾,讓她獲得極大的鼓舞,於是她開始以樂觀勇敢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既然無法拉琴,杜普蕾決定教學生拉琴,將她的技巧與音樂傳授給後輩。
1977年,杜普蕾在布萊頓音樂節舉辦大師講座,傳授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演奏技巧,以吹口哨和唱歌的方式代替演奏,杜普蕾富有表情的目光,加上生動的講解,獲得所有學生的喝采與尊崇。 此後,杜普蕾的視力逐漸減退,語言能力也越來越差,終於進入昏迷狀態...
1987年10月19日,生病十多年的杜普蕾離開人世,優美的大提琴樂音將永遠留在樂迷心中。
她一輩子都與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緣深,而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也在她充滿熱情、光彩與濃厚情緒中,再次被世人所重視,永不遺忘。
(杜普蕾於1967年演奏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之神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