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上海~兩岸長笛音樂藝術交流再進化〉~
談2012年台灣節慶長笛樂團林仁斌老師與上海音樂院何聲奇老師
音樂訓練營交流與演出
文.林仁斌(台灣著名長笛家、樂團指揮、樂評人)
2012年 音樂夏令營全體大合照
2012年 台灣前往參與音樂營之老師與同學們
※本文曾應邀刊載於國內知名「MUZIK」謬斯客音樂雜誌
與 2012年第三屆台灣國際長笛藝術節亞洲專刊,
特於本部落格中與大家分享。
前言
隨著台灣社會不斷地進步,
兩岸在各方面的實質交流日益頻繁且逐漸深入。
以文化藝術類別來說,
常見雙方各級學校互相組團往來與海峽之間,
可以說是想更加地認識對方,也可說是互創契機。
受惠於同文同種的便利,
雙方語言、文字都不是太困難的問題,
因此無論在各方面,
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總是比起其他國家更加直接與暢行無阻。
回顧10年前,
台灣長笛教母樊曼儂老師親率吹笛人室內樂團赴上海交流演出,
蔚為長笛界佳話;
這10年中也有不少樂團、學校、演奏者往返與兩岸間,
但除了表演活動與參觀行程之外,
似乎缺乏了對各級別學生們程度互動與直接個別授課了解,
甚為可惜。
筆者在兩岸音樂藝術教育交流協會王理事長的引薦介紹下,
初次認識了上海音樂院何聲奇教授~
這位被譽為上海長笛一哥,是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長笛老師之一。
何老師穿著打扮相當入時且講究,
講話條理分明且文質彬彬,
舉止言行顯得非常有品味,
多年來對於長笛音樂與教學領域有著相當的熱情,
在他執教30多年的生涯裡,
更教育出多位中國年輕一輩裡的演奏好手與多位樂團首席長笛演奏者。
在何老師的熱情與盛情邀約之下,
筆者與國內著名長笛家周欣穎老師便邀集了20餘位學員
他們分別自國外碩士畢業、國內大學研究生至高中生等不同世代,
於2012年7月底共赴上海,
與來自中國各省份共120多名喜愛長笛音樂的同學們,
我們以長笛會友,以音樂為共同語言,
以音樂營、演奏與講座等活動進行了深度交流~
2012年 何聲奇暑期長笛訓練營介紹
今年的暑期長笛訓練營,
是何老師自去年辦大規模冬令營之後,
再度延伸並擴大規模之音樂活動。
由他取其名「訓練營」之名便知道首要目的在於「訓練」而非「育樂」,
充分反映現階段各國音樂圈高度競爭之必備的基本能力:
由激烈比賽競爭中能脫穎而出來才是真正具有能力的人。
(正是俗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
全程的音樂訓練營活動在位於上海浦東的準五星酒店裡舉行,
目的就是為了給所有學員在訓練之餘,
能有一個舒適、心無旁騖的環境,
是非常貼心的安排。
課程介紹(一)每日不同表演藝術主題晨課
本次的訓練營共規劃8天7夜活動,
每天早晨有不同項目專長的老師帶領學員們接觸不同領域之晨間練習,
有聲樂老師的呼吸與發聲法訓練、
舞蹈老師的舞台姿態與基本舞步訓練、
戲劇老師的豐富動作引導以及筆者主持的長笛練習概念講解課程,
目的是讓學員們有機會在音樂營裡的每日一早暖身課程中,
接觸到廣泛的表演藝術相關領域之訓練。
課程介紹(二)上海何聲奇老師與周佳音老師之長笛課程
何老師與周佳音老師是在上海音樂院裡的兩位長笛主科老師,
也是本次音樂營的兩位主要上海音樂院之長笛老師。
何老師充滿豐富肢體、旁徵博引之淵博授課內容,
是音樂營裡最重要的長笛演奏課程;
而周老師非常紮實、要求嚴格的技術鍛鍊,
卻充滿親和力的態度,
讓所有學員們皆感受到相當細膩的一面。
課程介紹(三)台灣林仁斌老師與周欣穎老師之長笛課程
林仁斌老師與周欣穎兩位受邀來自臺灣的長笛老師,
皆擁有法國巴黎完整求學背景
與豐富大學音樂系與音樂班、樂團任教經驗;
在本次音樂營中也教授了許多來自不同背景與年紀之中國長笛學生,
對於長笛演奏技術的講解、
音樂觀與音樂處理的句法等等,
皆帶給學生們全新的視野。
課程介紹(三)林仁斌老師主講〈漫談法國長笛學派與精采音樂賞析〉
筆者在音樂營裡主講的音樂講座,
以iPad搭配簡報軟體Keynote,
逐一呈現出法國長笛學派自20世紀初的Paul Taffanel,
傳承自Philippe Gaubert、René le Roy、Marcel Moyce、J
ean-Pierre Rampal、Alain Marion等諸位大師,
再至當代的代表性人物 Philippe Bernold、Benoît Fromanger、
Patrick Gallois與在台灣知名度最高之柏林愛樂首席長笛Emmanuel Pahud等,
透過豐富的影音、照片、文字與現場詳細解說,
專業又豐富的資訊讓所有中國學生開足眼界,
下課後不但許多同學開心地亮出筆記,
還紛紛進一步詢問眾多資訊細節,
更是一場成功的音樂分享。
法國長笛學派 --- 演講觀眾席
演講之後的林老師CD專輯簽名會
演出團體(一)林仁斌老師指揮〈上海-台灣〉節慶長笛樂團
本次音樂營裡除了兩岸長笛師資所帶來的精采長笛課程之外,
筆者也特別請何老師挑選出20位音樂營裡的優秀學員,
與來自臺灣的20餘名學生共同組成〈上海-台灣節慶長笛樂團〉,
在短短3天的集訓時程中,
於7/31日音樂會裡
精采而成功地演出包含古典音樂、
台灣民謠與探戈音樂等等眾多元素之曲目,
博得全體在場聽眾一致的好評,
也為此行做了最棒的音樂外交。
演出團體(二)周佳音老師指揮所有上海學員之長笛合奏團
由上海音樂院周佳音老師所率領的上海學員長笛合奏團,
含括最低9歲至研究生的年紀範圍,
也在短短的4天集訓中,
成功地演奏貝多芬第6號〈田園〉交響曲第一樂章以及其他多元風格曲目,
將近70人的長笛樂團更讓所有學員們體會到長笛大合奏的樂趣。
重頭戲:連續兩晚模擬長笛比賽(第一輪與第一輪)
在音樂營裡的最重要活動之一,
由音樂營裡的老師們組成評審團,
第一天的評審在演奏後採直接亮分制,
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演奏實際獲得的分數;
第二天則直接選出各組最優秀第一名並頒獎以資鼓勵,
直接了當毫不做作。
針對在8月中旬即將來臨的北京長笛大賽,
許多音樂營的學員們其實都是為了參加比賽而前來集訓的好手,
而在模擬比賽的連續兩天兩輪吹奏中,
的確可以聽見目前中國長笛學生的程度與音樂上的想法。
更在這兩天模擬比賽的過程中,
讓參賽者能夠體驗到自身準備的優缺點,
也讓聆聽者更加能夠「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是非常具有臨場感且真實的模擬賽,
也對於要參加比賽者來說是賽前最好的自我檢驗機會。
兒童組的可愛獲獎者
少年組的可愛獲獎者
餘興節目:電影欣賞〈交響人生〉(Le Concert)
音樂營裡還兼顧到寓教於樂的出發點,
貼心地在第五天晚上播放音樂電影給喜歡電影的學員們欣賞。
音樂營教學有感與結語
這次的上海長笛音樂交流,
讓筆者心裡有許多感觸:
首先,
其實台灣音樂界真的擁有非常堅強的師資陣容,
除了許多重要的音樂前輩之外,
越來越多的年輕一輩老師們自國外留學歸國,
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教學品質與經驗
並帶回與歐洲、美洲等等不同文化的音樂觀點;
台灣目前的音樂會數量與許多國外演奏家之經常性蒞臨,
也使台灣幾乎與世界同步
(雖然是經常託日本與韓國、香港的福,
許多演奏家與樂團們會「順便」繞來台灣...),
我們確實不應小看自身的潛力。
但中國師資們講究基礎教育的紮實程度,
要求大量的練習,
且對於技術學生要求的嚴謹與嚴格訓練學生專注的高度張力,
也是許多台灣教師們在「忙碌」之餘,
應該能夠再繼續努力充實的目標。
其次,
在筆者與周欣穎老師於音樂營中教了20位來自不同背景之長笛學員後,
歸納出幾點共同共識有:
1.對岸學生普遍努力求知,態度積極且勇於表達。
2.對岸學生普遍練習量多過台灣,技術水準高。(每天練6-7小時的人不少)
3.對岸學生誘惑較少,練習較專心。
4.台灣學生誘惑較多,不易專心練習。(人手一台智慧手機上網+筆電)
5.台灣學生音樂資訊較為豐富,音樂整體觀念較佳。
6.台灣學生普遍音樂性較佳,音樂與樂句處理較有內容。
再者,
筆者認為在音樂演奏的領域中,
我們可以說:「技巧是戰士,頭腦是統帥。」
因此,
好的演奏技術與音色表現絕對是好的音樂最重要的媒介;
如果僅講大道理而沒有正確無誤的技巧與音色為輔,
那麼音樂絕對是空談一場。
觀察到中國年輕學生們普遍願意在老師的要求之下苦練基本功,
只求一日魚躍龍門的積極心態,
台灣年輕一輩學子們,
尤其更要提高自身的憂患意識與競爭力,
才能在日益全球化的未來世界裡,
為自己掙得不可動搖的一席之地。
然而,
對岸也開始意識到音樂資訊與音樂風格的重要性,
因此越來越多年輕人才不斷地前仆後繼出國學習;
可以預見的是,或許10年之後,
中國音樂界又將是一股全新的潮流。
有趣的是,
這股出國深造風潮可以從一句學生們流傳的順口溜清楚地感受到,
他們說:「小學是天才、中學是人才、大學是蠢才~」。
原來這句話的意思,
打趣地調侃出中國目前優秀的人才相繼出國後人才斷層的現狀...
從國、高中開始,,陸續人才相繼出國進修
造成了這股現象...
於是,
順口溜雖只是順口溜,卻離大致情況不遠矣。
反之,
在台灣的我們,
則應該正視如何讓優秀人才能力發揮的適才與適所:
「未來十年,我們的人才究竟該何去何從?
台灣的音樂市場優勢究竟在哪裡?」
這是個嚴肅的議題,但卻值得你我深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