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30 20:52:55| 人氣2,08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梅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中為李梅樹先生回歸自然時期的作品-太魯閣



聽說李梅樹的一幅作品被某鎮公所給丟掉了...
聽說是鎮公所ㄉ人覺得太舊了 所以就丟了
現在已經在焚化爐中
......天...真是不可思議的文化
台灣這麼沒文化嗎...

李梅樹先生,是台灣美術史上相當重要的本土畫家。他將畢生歲月完全奉獻在故鄉的藝術創作與民間的公共事務上。因著他的藝術創作,三峽、祖師廟、李梅樹在人們的心中已然成為一個等號。
在台灣繪畫史的研究中,一般將李梅樹先生的創作風格分成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指的是日據時期的創作,稱為外光派時期,中期為戰後至1977年生病住院前的創作,稱為台灣本土時期,晚期為生病痊瘉後一直到逝世前的創作,稱為回歸自然時期。

外光派時期

李梅樹的早期風格,指的是從1924年到1948年期間,稱為外光派時期。李梅樹在東京留學期間,正是印象派在日本大行其道的時候,印象主義和寫實主義都是以客觀的態度為出發點,寫實主義重視社會人文的客觀,印象主義則以色彩理論,客觀分析光線在物體上所顯示的變化,兩種主義都受到照相術的啟發與影響。李梅樹同時受到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的薰陶,以照相術來輔助作畫,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風格。他的老師岡田三郎助對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岡田三郎助是西歐風情日本化的倡導者,李梅樹返台後,也繼承這個風格,以自然客觀的寫實風格,描寫故鄉的風土人情。1934年的切蕃薯之女、1935年的編物、小憩之女等,人物與場景都是道地的本土題材。這些畫作以典雅,親切的方式結合了西洋美術與台灣本土題材,得到很好的協調,深獲好評。



台灣本土時期

李梅樹繪畫生涯的中期,從戰後一直到1977年生病住院為止,這時也稱為台灣本土時期。李梅樹從出任三峽代理街長,開始投入地方事務,尤其擔負起祖師廟的重建大任後,專心作畫的時間就減少了。畫風因此有了很大的改變,人物群像不再出現,呈現的是個別的傳記式的肖像作品。還有趁工作之便,就地取材,生活印象式的作品。不再從西洋畫作中找靈感,開始回到真實的視覺經驗,台灣本土人物的描繪。《露台》與李梅樹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是李梅樹從西洋美術邁向本土化的關鍵作品。

回歸自然時期
從1977大病初癒,到逝世前的這段時期,稱為回歸自然時期。或許因為大病初癒,對人生有所領悟,或者因為拋開繁雜事務,由子女陪同赴日休養時徜徉在大自然,無所牽掛,李梅樹的作品洋溢著怡然自得的滿足。 不再刻意經營構圖,畫作的題材也不再拘於物像,藝術品必備的色彩、型態與明暗三要素在他的畫中已渾然天成;不論什麼題材,都化身於筆觸色彩中,整幅畫的重心就只有光和彩了。此時的作品,以大自然的風景描寫為最常見的主題,強調人與大自然在光線的交融下所產生的感動。人物畫是李梅樹最擅長的題材,但晚年的創作重點已不在人物的身上,而是在光線的補捉,《戲水》是1979年李梅樹一家人至大豹溪郊遊留下的生活紀錄。這一年,李梅樹78歲了,仍勤於作畫。他邀請了三媳婦吳秀文女士,擔任模特兒。李梅樹心中雖有作畫的準備,但總對畫中即將呈現的服裝有些不滿意。一天吳秀文女士的妹妹恰好來訪,穿了一件色彩明亮薄紗式的印花洋裝,李梅樹看了非常喜歡,特別商借做為畫中的服裝。可見李梅樹對繪畫的嚴謹態度。其實,整幅畫的重心並不是人物,而是在光線穿梭下所造成的美感,李梅樹在石塊與流水的處理技巧上掌握的非常完美。

台長: 瞳 一雙眼
人氣(2,08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秋天喜多郎
除了心痛外,還能說什麼,三峽鎮公所至今依然沒覺得有錯,還再瞎扯推責任。台灣什麼東西碰到政治,就得靠邊站,可悲。
2006-11-25 10:04: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