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身材走樣的老李
看似很多選擇但其實我們別無選擇…
當我看到電影中的轉捩點,沙灘上各色各樣的遮陽傘時,腦海閃過了這一句話。我們對於人生中很多看似很多可選擇的但其實真的是我們要的嗎?成家、立業、工作、房子、結婚、生子…;當你選擇不工作會被稱為「飛特」「尼特」、當你選擇不結婚就會被稱「敗犬」、當你結婚又不養孩子就稱做「頂客」、而你沒有房子就稱做「無殼蝸牛」…難道我們一定要過著同一種樣版生活?
人人稱羨的模範年輕夫妻、住在郊區、有車子、有兩個孩子。老公有穩定的工作,而老婆在家當家庭主婦,但這不是她要的。兩人愛的時候充滿浪漫憧憬未來,關於那個還會想再去的巴黎。但走入婚姻、走入家庭,其實離墳墓也就越來越近…
老婆/女性/April這個角色,家庭主婦她有很多想法想說,一開始還頗獲老公認同,但當他們意見不合時,她選擇逃避、一個人冷靜,然後再回到家庭中過著像是演戲(演員曾經是她的夢想)不像自己的日復一日…老公熱戀時說的巴黎,成了她寄望全新人生之地…
孩子,其實在這部電影中的畫面很少,看的出來其實他們都不喜歡孩子。而第三個孩子的來臨也打亂了「搬去巴黎」計畫…女性有沒有「自己」選擇墮胎的權力?這個問題到現在都還會讓大家爭論,更何況是那時代的美國。如果你不喜歡孩子就不要生孩子,既使不被喜歡又生下來的孩子也不會是幸福的。
老公/男性/Frank,年輕時的夢想卻因為步入中年而漸漸放棄,意外得到升遷的機會也讓他放棄去思索生命的意義、想要的生活。跟大家穿著大同小異的西裝、戴著差不多款式的帽子、出軌是他僅存小小的反叛….腦海中的巴黎早已成了烏托邦,也成了最後的夢魘…在海灘那幕Frank終於讓April知道他對「巴黎」動搖…
當大家知道他們想搬去巴黎時也得到各種異樣眼光,同時也不再稱羨他們。那別人呢?隔壁鄰居的孩子寧可守著電視機卻不理爸爸、夫妻之間早已名存實亡。房仲阿婆看似家庭圓滿,孩子念到數學博士卻被當成神經病、推入精神病院、需要電擊治療,只因為他看透這一切「絕望的空虛」。
當我們輕易妥協的時候也代表我們變老了。而工作/現實/婚姻/家庭,也會麻痺我們,忘了也逃避了別種生活方式的可能…
Ps.片名還真取的不適合,是反諷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