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金曲獎頒獎的時候,中天和年代新聞台同時播出商業週刊的紀錄片「水蜜桃阿嬤」。感動到我眼眶泛紅!看了一下才知道和「奇蹟的夏天」同個導演--楊力州,這也讓我想起奇片裡面導演有想講的議題,關於原住民小孩的教育問題,只是奇片講了過多會失焦,所以點到為止。
原住民小孩都很可愛!但他(奇片清一色男孩)/她(水片只有一男孩)們的背後卻有說不盡的辛酸。阿嬤的媳婦自殺後,兒子跟著自殺,只因背負的40萬的卡債,卻留下四個孩子給阿嬤照顧。加上阿嬤的女兒出外工作、女婿早已自殺,又丟了三個孫女給阿嬤…所以洗衣機不停的轉動,洗著那麼多小朋友的衣服。
連部落理的電線杆都被噴上「不能死」三個大字!呼籲大家不要自殺。讓我想起好友的父親也是去年自殺,無論是自由意志也好、沒有責任感也罷,留下來的人該怎麼活應該比較重要吧?當水片裡面的小朋友,擔心的是以後卡債要怎麼還的時候,他們最基本的教育、生活都還是個問題。某位女孩的生日,阿嬤能送的禮物是去採一束野花…
動感的、海邊的、花蓮的奇蹟的夏天,和感人的、山上的、新竹的水蜜桃阿嬤,講的卻是另個廣大存在但很難被關注的台灣。如果只是用英雄式、樂觀進取的觀點去看她們面對親人自殺的人生然後呼籲大家愛惜生命,但卻沒有正視為什麼那些人要自殺?那些小朋友的未來呢?城鄉教育的不平等呢?那不是很可惜嗎?
況且最後點出結構上的問題、佔的比例又很高,那難道僅止於生命教育就好?如果真想要用自殺後留下的家庭案例來喚醒大家重視生命教育,那為何還要刻意挑原住民?為什麼不是漢人?原住民愛自殺?漢人就沒人自殺?還是原住民弱勢?那又是什麼造成他們要用生命來投票?又是什麼讓他們無法翻身?
當政府拿著大鈔票花在蚊子館、不必要的路、免稅的高科技業、不想再徵的遺產稅和證交稅,而這些原住民的問題卻只能靠電視節目的原夢計畫?或一期雜誌的專輯演出?那其他人呢?然後呢?問題就解決了?容許我罵一聲,幹!
他們拍得很感人,但是卻沒有找出問題的癥結。
Ps.楊儒門被放出來後也呼籲大家關心農民和學童問題,但真不知道一個沒有商週如此財力和影響力的人、也沒有林生祥如此有才華的人,不那樣做又怎樣會有人關注?
水蜜桃阿嬤影片:
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Taiwan_world/video.htm
「這個故事不是生與死,而是愛與原諒。《商業周刊》希望喚起更多人,了解生命的價值,讓成長中的孩子,學會愛自己、愛別人。」
台視 CH 8 6/23(六) 07:00
緯來綜合台 CH 26 6/23(六) 17:00
東森幼幼台 CH 25 6/23(六) 23:00
好消息電視台 CH 15 6/24(日) 14:00
公共電視台 CH 13 6/30(六)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