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遇到前班導(他未來是在靠近芝加哥的大學教美術教育),他問說我怎會出現在系上?是上什麼課?「就被你當的那一個阿」我說,而且還三修勒!「你都有交作業嗎?不然怎三修?」他問,「有阿~我一定會交的阿~之前你的我哪次沒交」我說,之後我笑說是因為大砲愛嗆老師啦!
後來班上想問但沒人敢問的問題,我就代問了。他說展場很特別,但不夠精細,就跟我們班一向的風格一樣。至於產品部分,一半是學生的原因,另一半就是學校和環境。有的人考研究所、有的人賭新一代,他說看得出表現程度不同,但整體來說他不覺得有輸給隔壁的X科大。而創意在不斷的審查中,很容易趨於符合那些老師的口味(而且很多非專業的老師)。
而環境的氛圍就是保守、學校教的、給的就只有這些,這些都是事實,他知道我們很想擺脫包袱但效果有限(但和春辦到了很厲害!)。他舉例說如果我們都穿紙箱在身上效果更好,我只能點頭如擣蒜,可惜這點子在小組開會內就夭折了。他說短期之內,未來的學弟妹也很難有突破,環境有差阿!
但他遲遲沒有評論的原因,是他覺得不用評論也都結束了。況且是學生100%自己完成的,也不好說什麼。他離開的兩年他也在反省。他覺得大三、大四了既使他在,學生也不一定會聽他的往前衝;而學生沒有人願意當頭也不會有突破、更不能只靠一個老師。
他說人生就是不斷的下賭注,輸贏都是會有的,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我說這樣人生就像是「老鼠跑滾輪」一樣,永遠沒有休息的時候。人活著真辛苦!
我還是把對他的心得說了。說時間的沖淡後,才會發現以前的學習是累積創意和美感的,也才知道這些真的要時間,很明顯的和學弟妹就有很大的落差。(想起以前大一二全台灣到處跑做創作、看展覽的日子真好玩)他說,他不喜歡一成不變,所以會給自己找不同的嘗試、不斷的跳tone,也一直在尋求下個目標、挑戰自己。
最後他給我的評論是,他知道我只想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但他覺得這樣不見得可以很久(是因為會淪為一成不變嗎?),與其去期待遇到合的來的老闆或有興趣的工作,倒不如自己樂在其中、無論如何都是最好…那是自我陶醉的意思囉?
唉…還是先放下這一切好好的去玩好了!期待已久的花東度假終於來臨!有人說會曬的跟木炭一樣,就看看結果是怎樣。
Pic1林炳存
Pic2巧克力重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