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業,已經成為全世界競相角逐的產業。觀光帶來外匯、國家形象、文化的交流,又號稱無污染工業。從北歐、西歐再到泰國、巴里島,無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都用觀光來保存與宣揚自己的文化特色。然而我們台灣呢?
最近一連串的事件讓我非常的焦慮,或許我無法做到什麼,但我還是得說。先從澎湖談起好了。我沒去過澎湖的砂嘴,只有在圖片上看過。但我都還沒去,澎湖縣政府就要將那塊地劃歸BOT開發,據說是要蓋旅館。天阿!那還得了,什麼時候國有地被賤賣了(雖然說土地有使用年限)?但是這樣一個風景就要送給財團嗎?澎湖,我不覺得一定要蓋賭場,因為他有很豐厚的文化(如沉船)與玄武岩(積極聲請世界文化遺產中)。如果真的要蓋賭場那也要等軟硬體的配套措施完善才好,也要解決澎湖缺水的窘境。
再看看「國家公園」的墾丁,一直想當利用四季如夏的氣候發展成台灣的巴里島,但是也慢慢的被我們糟蹋了。核電廠的廢水、水上機車和香蕉船滾起浪花和沉積的海砂蓋住珊瑚、漁民的濫捕造成清潔珊瑚的魚群消失、膚淺的浮潛,都已經讓這近海的珊瑚白化死光光。上次希臘籍貨輪的源由外洩對生態的衝擊還來得及恢復嗎?全台灣最後一塊沒有環島公路的處女地,牡丹鄉,目前還有一間高檔Villa。上次也傳出要「繼續」開發道路,許多人跳出來堅決反對道路對生態的破壞,因為車輛壓死了很多來往的寄居蟹和動物。然而這是我們的墾丁嗎?
再看看綠島,擁有全世界唯二的海底溫泉,另一個是義大利。還有一座超大的蕈狀珊瑚礁,雖然之前有點受傷。以及因為過去戒嚴留下的沒有破壞太大的生態。然而最近發現墾丁的珊瑚已經白化了,染的病需要熱帶魚來治療,但魚也被捕光。專家正在調查原因,可能和過多的人潮排放出的廢水有關。每每聽到別人從綠島玩回來都說「去一天就夠了」,但騎著機車或搭著客運繞一圈就是觀光嗎?這對綠島又瞭解了多少?就連鄰近的蘭嶼,一直被國際生態專家呼籲保護成國家公園,然而海岸已經踏上台灣的後塵,水泥化。
回過頭再看看本島,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北投纜車,要不是因為爆發弊案,內政部官商勾結,大家會注意到她嗎?雖然一開始我也對纜車頗動心,但才知道原來纜車經過的硫磺口的地方,而且脆弱的地質也不利興建。再接著看雪山隧道,他已經「剪斷」了雪山山脈下豐富的地下水,這將會影響到翡翠水庫,商業週刊也曾專題報導。最明顯的是山上的動物往山下果園覓食。以及名義上要替宜蘭打造台北一日生活圈,然而塞車就已經不可能,宜蘭的人口也加速外移,坪林的茶葉觀光也一落千丈。
號稱國寶的阿里山和日月潭,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然而更多是掛羊頭賣狗肉。低價競爭的旅遊早早影響了觀光品質,不時都可以見到黑心茶葉,或導遊會告訴來客記得殺價,又跟店家拿回扣。還有阿里山竟然也要蓋纜車?而且還要蓋大飯店?這些都沒有跟當地的居民溝通。而日月潭雖然有涵碧樓,但周遭的環境呢?大家還是一樣做表面,有個賣點就好嗎?你還記得埔里被日本人嫌一堆狗大便嗎?當旅行業者、當地居民都對觀光的心態只是想能「賺錢」,這樣別人還會想來第二次嗎?為什麼別的國家會讓人們不停想再去呢?
台灣的觀光大縣:花蓮,美麗的東海岸和太魯閣、原住民文化,那山那水已經乾淨的空氣,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就連機場也可以直飛日本。很多藝術家、文人都移民花蓮蓋民宿、定居,就可以知道她的魅力。政府要做的應該是提升當地的醫療品質、文化建設、景觀再造(想想歐洲山裡的古堡和建築,而我們看到的是工廠鐵皮屋)等等的實際品質的提升,但是我們的政府覺得「只要一條蘇花高」?開車會比搭火車、飛機快嗎?劃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高速公路,不會步上雪山隧道的後塵嗎?
當我在電視上看到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對於台灣的個個地方的觀光、文化資源有著豐富無比的信心、以及美好的願景的時候,我的心只有默默的淌血。他說他到處演講鼓勵年輕人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也希望政府重視這些意見既使只要有十分之一做到也好。但我們的政府與國民,有部份的人在做的事情都只是玩掉台灣罷了。不顧環境評估的粗糙政府建設、不顧台灣形象的黑心店家和旅遊業者,都一個個的毀滅著這個寶島。
記得有次中共高幹來台灣做「深度旅遊」,記者訪問他們回去的感想是「我知道為什麼你們不想統一了」,但是即將開放大陸人來台觀光的政策,能夠做到提升台灣形象嗎?他們真的還會想再來嗎?而且當開放對岸觀光為的只是「賺錢」不顧一切,這樣早已違背了觀光是無煙囪、永續經營的產業宗旨。當這一批賺完了,然後呢?吸引的客群就只有對岸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