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2006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奇蹟的夏天!!!!
**********************************
首先,我承認我會想看這部片,有很大的因素是被「男色」所吸引,以及我對「體育系」的品牌熱愛,連在奇摩網站的電影介紹都毫不避諱的以「六塊肌男孩」來當賣點!但是當我投入影片後,令我賞心悅目的卻不是他們露點洗澡的畫面,而是他們在那藍天白雲大太陽綠草皮下,穿著白色的足球隊服,揮汗如雨地認真踢球,也在黝黑肌膚與白牙齒對比下的陽光笑容,極品畫面啊!我的瞳孔都換成大心了!所有的隊員我最喜歡建良和志偉!這也證明脫光光不見得性感,這也大概是我幾乎不看AG片的原因。
而這部雖是紀錄片但表現手法卻有點像電影,不像我在公共電視上看到的紀錄片,當然還是有很多人物的訪談。在配樂方面也不錯聽,有原住民味道的快節奏,以及他們畢業典禮上的那首歌也很好聽!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台灣對於「體育」的重視到底還可以輕視到什麼程度?他們的宿舍很簡單但在下雨天卻會漏水,到了香港比賽校長還感嘆台灣連個優良場地也沒有。他們的父母會問他們踢球有什麼未來?教練的答案是幫助他們另種升學的管道,但教練也說「即使當了國家代表隊,退下來當教練的不超過10個,大多都是去當模板工人」。
在鄉村地區比不上大城市,先天失調資源沒有那麼多,能有的出路就是體育競賽。但體育上的專長卻不能使他們成為技能,淪落為只是比不過大城市的學生腦袋的工具。就連教育部喊出要有體育高中、體育大學,培養一連貫的體育人材,也不知道啥時會兌現?這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有點改變與反思?
不是說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嗎?但那主人翁可能要住在大城市或是有錢人的家庭吧?他們大家對足球的熱愛,國家教育體制下給的卻不能轉換成他們的希望...在知識經濟的世界中,那他們能生存的位置又在哪裡?他們有點天真的說「希望有球探可以發掘他們、帶去國外。」
電影中有一段是訪問他們的家庭背景,他們大多背後都有很悲傷的故事以及來自單親原住民家庭,但只敘述出兩個人的例子。畫面呈現時一幕幕的切換,看著他們臉孔、背後的山和雲霧、小朋友天真的笑容,不禁讓我想起「摩托車日記」中那黑白畫面的印地安老人和小孩,多麼無助的眼神。切格瓦拉的革命已經過了好久,但那個景象依舊沒有改變。
連人均所得1萬多美元的台灣,對原住民部落、孩子的關心也是很微薄的。農村破產,他們也不可能務農,難道還是只能當臨時工?他們很樂天知命,那難道我們就這樣不顧他們的死活?
赫然發覺我去電影院看的還真多是國片,比起聲光特效與一貫的劇情,我只想看有意義的電影,好萊烏是做不到的。
照片取自
http://tw.movie.yahoo.com/exclusive_pic.html?id=30&pic=3
美崙國中足球隊
http://tw.myblog.yahoo.com/meilunjhs/
電影官方網站
http://www.myfootballsummer.com/intr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