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10 22:54:48| 人氣2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聖經故事:債的奴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米開朗基羅是一位舉世聞名的藝術家,有一次,他為西斯汀大教堂繪製一幅「天使與魔鬼」的圖畫,必須找兩位模特兒,分別扮演天使與魔鬼的角色。他很快就找到一個天真無邪、乖巧可愛的小孩扮演天使,並且迅速完成天使部分的畫作。接下來的部份就比較困難了,因為要找一個外形看來集醜陋、邪惡、凶狠、恐怖於一身的人,尤其是要有一張魔鬼臉孔,令人厭惡而避之唯恐不及。經過四十年四處尋找,他總算找到心中合意的「魔鬼人選」。有一天,他走在街上,經過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面前,他不經意的用腳踢到乞丐前面的錢罐,乞丐一時間怒火中燒,用充滿怨恨、凶惡的眼光及邪惡的表情,怒視著米開朗基羅。他赫然發現這個人的面目不正是他要尋找的魔鬼臉孔嗎?當下,他彎下腰對乞丐說:「我付你平日乞討所得三倍的價錢,請你來當我的模特兒,你是否願意?」乞丐見錢眼開,馬上跟著他來到畫室。當米開朗基羅把那幅尚未完成的畫作掀開時,乞丐一臉驚懼當場哭了出來;他深感不解地對乞丐說:「我不是付你三倍的價錢,為何還要哭泣呢?」這時乞丐坦白地說:「畫中的這位天使,就是四十年前的我!」原來,小孩長大後,一味追求錢財名利,在金錢遊戲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加上成天花天酒地、荒淫無度,出賣自己,也出賣了靈魂,以致失去了善良純真的本性,也扭曲了原來的面孔,最後淪落到街上乞討度日,實是令人唏噓不已!然而不幸的是,這樣的「天使變魔鬼」的戲碼每天仍然不斷地上演,只是乞丐的角色被卡奴取代了!

  卡奴現象是當前台灣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根據銀行業者統計,台灣社會進入債務協商的持卡人,平均每個人欠了銀行高達一百九十萬元!不僅如此,每一位債務人平均的負債金額是每個月收入的六十二倍。一些卡奴們受不了沉重的債務壓力,選擇自殺或全家一起死,也有的鋌而走險綁架、搶劫,因卡奴所引起的社會問題如滾雪球般愈來愈大,引起國人的重視。針對卡債問題,民間團體設立各種輔導機制,政府相關單位也在短期內提出各項解決政策,如:「破產法」的訂定、雙卡複利計算變為單利、各種金融協商機制…。行政院長蘇貞昌還特別為了年輕人與學生,要求金管會給這些「以前不曾欠債、欠嘸多(不多)、識見笑(有羞恥心)」的人,有一條出路。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認同這些努力,他們認為對卡奴這樣的寬容,會帶來更多的問題,他們抨擊卡奴多半是貪求奢華和名牌或過度投資所造成卡債纏身,只有極少數真的是生活無依。這樣的論點並非無的放矢,根據金管會的資料顯示,卡債族的刷卡金額中,非民生支出占64%,其中百貨公司17%、酒店 /KTV9%,手錶珠寶7%、服裝店6%,真正民生支出只占了36%。如今如果不用付出什麼代價便能解套,這將會摧毀一般正常人所深植的「欠債還錢」觀念,對於時下的年輕人是種反教育,讓他們學到不負責任。針對這一個棘手的問題,聖經能提供什麼樣的解答呢?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十八章二十三至三十五節可以做為我們的參考。

  耶穌說了一個故事來比喻天國的道理。祂比喻說天國就像是有一個主人,有一天要和他僕人們一個一個核對積欠和償還的金額,這時候有一個人帶了一個欠了一千萬銀子的僕人來,一千萬銀子相當於當時一位工人一百六十四年的工資,稱他為「超級卡奴」也不為過。因為他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償還,主人便吩咐人把他和他妻子、兒女及一切所有的財產都變賣來還債,那個僕人就跪在地上求他說:「主人啊,請給我一個機會,將來這些錢我都會還清。」主人此時心腸一軟,就叫人把他給釋放了,並且免了他一切的債務。那個僕人走出來以後,遇見了一個他以前的同伴,這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僕人便抓住他並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錢還給我。」他的同伴就跪在地上求他,說:「請給我一個機會,將來這些錢我都會還清。」僕人不肯,竟去官府告他並把他送去坐牢。其他人看不過去了,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他叫過來,對他說:「你這個惡奴才,你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是應該要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一樣嗎?」主人就很生氣地把他交給官府裡負責刑罰的人,讓他等還清了原本所欠的債再出來,這等於是判了他無期徒刑,因為他所欠的債這一輩子是不可能在獄中還清的!

  若將這個故事套用在卡奴的實例中,有人認為必須將欠債的人依法究辦,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原本要將僕人和他妻子、兒女及一切所有的財產都變賣來還債,或是把僕人送到監牢關起來,這是站在符合公平正義的立場來考慮;也有人希望給予他們新生的機會,並且也希望卡奴所引發的社會問題,能因卡奴受惠而宣告平息,就像主人免了僕人一切債務一樣,這是站在慈愛的立場來考量。聖經中的主人因著慈愛放僕人一條生路,但是後來因為僕人並沒有受到感化,反而逼別人陷入絕境,最後他決定採取嚴厲的法律行動,讓僕人受到他應有的懲罰。從聖經的觀點來看,上帝本來就是既慈愛、又公義,我們人活著也不可能只有公義沒有慈愛、或只有慈愛而沒有公義。針對卡債問題,我們有義務要集合眾人智慧讓政策盡量完善,達成既可拯救卡奴,又可以使其承擔起該負責任的目標,盡量給予卡奴有個既慈愛、又公義的環境,以獲得新生。

  最後,耶穌為這個故事下了一個結論:「如果你們每一個人不從心裏饒恕你身旁的人,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聖經指出世人皆犯了罪,而罪的結局就是死與滅亡。但因為神愛世人,祂要給人們一條出路,在世可以新生,未來則獲致永生。用卡奴來比喻,就是世人個個都是卡奴,皆欠了一屁股永遠無法還清的龐大卡債,但上帝要給人們一條出路,祂說,不管欠多少債的,只要心存悔改,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就可以得赦免。既然上帝用恩典來對待我們,我們也必須用恩典來對待別人。



台長: Fisher
人氣(2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聖經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聖經故事:僕人式領導
此分類上一篇:聖經故事:被遺棄者的良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