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甚麽有人作惡多端,而且沒有悔改之心,卻不僅沒有滅亡,反而比別人過得更好呢?耶穌回答說,那是因爲上帝憐憫他,給他多一點的時間,讓他有多一點的機會去悔改。祂講了一個比喻:“有一個人在自己的葡萄園裏種了一棵無花果樹。他想在樹上找果子,卻找不著,於是他對園丁說:‘你看,三年來,我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甚麽也沒找到。把它砍了吧!何必白佔土地呢?’園丁說:‘主人,請再寬容一年,等我挖鬆它週圍的泥土,加上肥料。如果明年結果子便罷;不然,你就把它砍掉。”(路13:6-9)
耶穌用不結果的無花果樹,比喻那些沒有悔改的罪人。上帝以祂的慈愛,寬容這些罪人,不僅給他們更多的時間,而且像給無花果樹鬆土、施肥那樣,給他們創造更好的機會和條件去悔改。悔改了的罪人,就會像結了果的無花果樹那樣得到生命。如果無花果樹在寬容的時間內仍不結果,主人只好把它砍掉,它也就此喪失生命。耶穌是藉著這個比喻,叫我們都應該抓緊時...間、抓住機會,去悔改,去結果子,做一棵結果的無花果樹,得到上帝賜給我們永恒的生命。
以色列人的歷史,表明悔改者得生命,不悔改就滅亡的真理。出埃及記是說以色列人在埃及做移民四百年,遭到埃及人的虐待,受盡苦難。於是上帝拯救他們,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到上帝應許賜給他們的肥沃寬廣、流奶與蜜的地方去。在逃離埃及的過程中,上帝與他們同在,雲彩保護著他們,使他們平安過了紅海。在雲中,在海裏,他們就像是在上帝的大能裏受了洗。他們都吃了一樣的靈糧,喝了一樣的靈水。但是,他們卻恣意妄爲,不斷做出貪婪邪惡的事情,背叛上帝,攻擊上帝的僕人,上帝多次管教他們,但他們不思悔改。這樣,他們雖然也是上帝的子民,但大部分成了上帝不喜歡的人;因此在四十年裏,都倒斃在曠野裏,喪失生命,最終沒有得到上帝的應許。
在哥林多前書中,保羅講到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大部分人死在曠野之中,並不只是爲了回顧歷史。他是以史爲鑒,來警告一切已經受洗的人,不要貪戀邪惡,不要背叛上帝,不要荒淫無恥,不要試探基督,不要口出怨言。否則,即使是受過洗的人,也會像當年以色列人那樣,在現代社會的荒野裏滅亡。
我們大部分是受過洗的上帝兒女。在受洗的時候,上帝已經賜給我們一個新生命。我們要常常反省,看看我們裏面那個新生命的光景:他有沒有發芽?他是長大了,還是已經枯萎了?他結果了,還是沒有結果?我們的心思意念是貼近上帝了,還是遠離上帝了?
(節錄自謝松齡《因悔改得生命》)
我的感想:希望未信主的朋友認真考慮接受福音,因為今日世界早已踏入末世,時日不多了,不要等到門關了才後悔莫及!另一方面,「悔」是容易的,但「改」卻要極大的決心同毅力,自己有時亦只是三分鐘熱度,反反覆覆!撫心自問,自己裏面的新生命雖然已經發芽,但就是長不高,同我身高一樣,更談不上結果實,所以有時都會心中不安,深恐辜負主的恩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