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專欄】大學之門大開 助學貸款大失血
2008-02-19 11:39/維特
有媒體報導助學貸款,可能是下個雙卡風暴後的未爆彈,因為長期以來助學貸款的逾放比居高不下。
根據政府統計,助學貸款每年申請的人數穩定成長,而去年開始,政府以調降利率及拉長還款期限的做法,來降低逾放比,短期之內或許可以收到成效,但長期而言,卻未必如此。
再則,助學貸款的催收,又不像一般貸款催的很緊,同時又有信保基金,用來處理呆帳,所以有些人能夠拖延,當然就拖了。
其實助學貸款延伸的效應,恐怕比一般貸款,還要來的嚴重,包括就業政策、教育政策等等,進而會影響到未來整體經濟的發展,畢竟畢業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棟樑。
我發現周遭一些年輕的工作夥伴幾乎都有助學貸款,有些人的家境還可以,但是家長卻認為助學貸款很便宜,不借白不借,甚至有的人是抱持著可以不用還的僥倖心態。
曾經協助過幾個年輕人處理貸款相關事宜,卻發現都有學貸繳款不正常的紀錄,可他們卻一點都不在乎。
反觀我部門內有個小女生,離開學校工作已經將近4年的時間了,每個月要清償的貸款將近5000元,加上撫養雙親及自己的生活費,每個月根本所剩無幾,要存錢相對的困難許多,但我卻從沒聽過她的報怨,她反而認為助學貸款給她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她拼命的工作,就是要還清貸款。
筆者認為助學貸款最大的問題出在「無法過濾浪費資源的人」,幾乎是有申請就可以過,從我週遭的案例,家境清苦需要助學貸款的人,反而會有計畫的好好償債。
然而,近幾年大學的錄取率高的離譜,也是造成助學貸款餘額,不斷攀升的主因,一些心思原本就不在唸大學的人,也進了大學之門。
貸款唸書的人,卻在大學四年期間,拼命打工賺錢,接著是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是薪資水平太低,這一連串的惡性循環,造就了逾放逐漸升高。
近來年「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喊的震天響,立意良好但卻無延續性的政策,若有較嚴格的審查,甚至結合里鄰長等等基層代表,深入了解每個家庭,相信可以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放款,而這些錢更可以拿來支付貧困家庭學生的營養午餐等等,有方法的幫助弱勢,才可把效益發揮到最大,若是一視同仁的話,就失去當初助學貸款的意義了。
《本專欄固定每週二、五刊出》
學貸人數、呆帳創新高? 教部澄清
2008-02-18 20:06/陳映竹
就學貸款的呆帳是否太高?經教育部指出,目前申請學貸的數約72萬人次,金額是1383億多元,和去年相比沒有明顯的升高的趨勢,教育部強調,目前學貸的情況沒有任何破產的疑慮,一切都還在教育部的控制範圍內。
(陳映竹報導)
根據教育部和中央銀行的確認數據,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目前申請學貸的人數是72多萬人,累計金額新台幣1383億多元,整體的全額逾放比更只有2.59%,從還款後開始計算的逾放比也是6.39%,金額為新台幣35億8926萬元。
何卓飛除了強調,目前信保基金還沒有進行任何呆帳的償還,所以根本沒有任何破產的疑慮。
他也呼籲學生應該要有正確還款觀念,避免影響到信用。
申請就學貸款的學生一畢業、退伍後沒工作或薪水未達到兩萬五千元,都可以申請緩繳本金,每次申請緩繳期限是一年,最多三次,緩繳期間的利息由政府負擔;而且還可以選擇延長貸款年限為原來的1.5倍,降低每月應繳本息,減輕還款負擔
教部:就學貸款逾放額近36億元 逾放率2.59%
2008-02-18 17:34/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八日電
就學貸款逾放率是否太高?教育部經精確統計後表示,就學貸款金額到目前為止近一千三百八十四億元,如以超過三個月未還計算,有近三十六億元逾期未繳,逾放率是百分之二點五九;教育部指出,逾放款累積速度未有激增現象,但也提醒學生還款有困難,可尋求協助,以免影響自身信用。
教育部高教司科長朱俊彰下午表示,統計教育部就學貸款金額總數一千三百八十三億五千四百六十萬九千五百一十元,如以超過三個月未還款計算,則有三十五億八千九百二十六萬九千五百九十三元的逾放金額,逾放率佔百分之二點五九。
他指出,在約一千三百八十四億元中,政府不付利息,學生應開始還款部分有五百六十二億二百三十三萬二千三百零九元,但這其中近三十六億元未還款,這部分逾放率是百分之六點三九。
朱俊彰說,根據剛結束的九十五學年度的統計,總共申請就學貸款有七十二萬人次,累計總共三百六十萬筆。
他觀察,由於就學貸款是累計,貸款累積速度並沒有激增,但有三十六億元逾放款,學生還不出錢,教育部也開始重視,並提醒有協助措施,學生可以利用。
朱俊彰指出,如果學生開始償還貸款的前一年度,平均每月工作收入未達新台幣二萬五千元或是低收入戶者,得於應償還起算日前申請緩繳貸款本金,最多以申請三次為限,每次申請緩繳期限為一年。緩繳期間利息由各級主管機關負擔。
另外已申請緩繳貸款本金三次者,得再申請延長償還貸款期限,貸款一學期以一年六個月計,其利息由借款人自行負擔,各主管機關酌予補貼利率二碼;且九十六學年度起學生還可選擇延長貸款年限為原來一點五倍,降低每月應繳本息,減輕還款負擔。
教育部提醒還款有困難的貸款學生,可主動向承貸銀行尋求協助,積極處理還款事宜,避免影響自身信用。
~~~~~~~~~~~~~~~~~~~~~~~~~~~~~~~~~~~~~~~~~~~~~~~~~~~~~~~~~~~
小肥問:
就學貸款的美意如此被糟蹋原因何在?
當初政策實施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考慮貸款額度和限定調件要如何設定?
另外對於惡意不償還貸款的人政府又為什麼沒有法條強制扣款(薪水或著資產)?
對於在期限內償還的學生為什麼沒有獎勵(少還一點利息或者給予好的信用額度)?
我想這都是未來施政者可以嘗試思考的問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