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24 22:57:03| 人氣3,3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按穴保健法 : 日按頭頂兩分鐘 減鼻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常說中醫學說博大精深,單講穴位針灸,足已研究一世。人體穴位有 360多個,適時按對穴位,能急救暈眩者,亦能養生保健,舒緩輕度睡眠窒息症等,但不論女性下陰或男性根部附近,多不會施以針灸或按摩,事前要認清楚中醫師的真偽,別盲目輕信其說話。

日按 2分鐘 穴位治鼻鼾
會陰穴救命危者
■早前有位女士,因患有睡眠窒息及胃酸倒流,遭人施針頭頂、雙耳等,更被摸胸部及針陰部,涉嫌非禮。究竟女性下陰或男性根部附近,有穴位要針嗎?香港註冊中醫師林家揚解釋,「一般來說,女性下陰及男性根部是不宜針灸的,而附近的穴位如會陰穴也是必要時才選擇使用,因為下陰位置十分敏感,容易感到疼痛,而且治療過程中讓患者尷尬和緊張,經常會出現不適症狀。在門診臨床上較少使用。」所謂「會陰穴」,指男性在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而女性則在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主要醫治小便不利、痔疾、月經不調、昏迷等病症。

「有中醫師會以針會陰急救法,會先刺人中、合穀,配合人工呼吸,再注射樟腦磺酸鈉,若搶救自縊者,半小時不見回蘇,便取會陰深刺一吋餘,強刺激,連續提插及撚轉 3分鐘左右,病人開始呻吟,再行針 3分鐘便會蘇醒。」
睡 7小時停呼吸 30次

晚上經常打鼻鼾,恐已患上睡眠窒息症。林醫師表示,「除了晚上打鼻鼾外,早上起床出現口乾、頭痛、頭暈、四肢肌肉疼痛、嗜睡等。」一般來說,肥胖人士、頸短、血壓高者,會較易中招。林又指出,「美國近期報告男性發病率可高達 0.7%至 10.9%,而女性則 2.3%至 6.3%,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以 40歲以上老年者居多。每晚 7小時睡眠中,呼吸暫停反覆發作在 30次以上,便會有機會患上睡眠窒息症。」睡眠窒息症大概分阻塞型及中樞型,「前者屬呼吸調節障礙性疾患,睡眠時上氣道狹窄,喉嚨椗粗長,軟顎鬆弛,舌根肥大後置及鬆弛所引致。」後者中樞型則是為呼吸調控系統不穩定等因素所形成。」

宜枕頭放低側睡
聽到人打大鼻鼾,第一個感覺就是討厭!林醫師建議,「先將枕頭放低,因為當氣道已阻塞,枕頭太高,形成夾角,反而令阻塞氣道問題更嚴重。另一方法,就是將對方人打側睡,平躺時,若屬喉嚨椗較肥大者,容易塌下而出現阻塞情況。」大鼻鼾長期不能解決,經醫生診斷,屬輕度睡眠窒息症,自我按穴位,加中藥治療及針灸,都可減輕病患。若屬於嚴重病患者,應求醫接受中西療法,及早治癒。

自救睡眠窒息症
平時在家中,按壓主穴位,可減輕鼻鼾的問題,兼有效減輕睡眠窒息症的症狀,大約每日按兩次,每個穴道按1至兩分鐘便可。

1.百會:
後髮際正中直上 7吋。

主治:頭痛、眩暈、中風失語、失眠、癲狂、脫肛。

2.四神聰:
百會穴前後左右各 1吋,共 4穴。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癲癇。

3.上星:
位置:前髮際正中直上 1吋。

主治:頭痛、目痛、鼻出血、癲狂、瘧疾、熱病。

4.印堂:
於兩眉頭連線的中點。

主治:頭痛、眩暈、流鼻血、鼻塞、小兒驚風、失眠。

5.迎香:
鼻翼外緣,約鼻旁的 0.5吋位,即鼻唇溝中。

主治:鼻塞、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症。

6.承漿:
頦唇溝的中點,即下巴中間的位置。

主治:口歪、齒齦腫痛、流涎、及癲狂。

7.廉泉:
舌骨體上緣的中點處,即下顎中間位置。

主治:舌下腫痛、舌緩流涎、吞嚥困難。

醫師診斷按輔穴位
若患上睡眠窒息症,除了平日多按頭頂穴位,須要接受中西醫治療,中醫針灸能減輕病症,而輔穴位就是醫師按個人身體而需要施針或按壓的穴位。

8.天突:
胸骨上窩正中,咽喉下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

9.膻中:

兩乳之間的中點,第4肋骨位。

主治:咳嗽、氣喘及咽痛。

10.內關穴:
腕橫紋上 2吋,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腕肌腱之間同。

主治:心悸、心痛、胸悶、胃痛、嘔吐、失眠、眩暈、偏頭痛。

11.足三里:
在膝蓋下 3吋,脛骨前脊外的 1隻手指位。

主治:胃痛、腹脹、泄瀉、便秘、下肢痹痛、水腫、虛勞羸瘦、腳氣。

12.豐隆穴:
外踝高點上 8吋,條口穴外 1吋。

主治:頭痛、便秘、痰多咳嗽、水腫。

13.三陰交穴:
內踝高點上 3吋,脛骨內側面後緣。 

主治:腸鳴腹脹、泄瀉、月經不調、不孕、滯產、陽痿、遺尿、下肢痿痹。

急救 暈倒按人中
萬一有一天,見到有人暈了倒地,沒有經驗的人,總是會不知所措,點做好呢?醫師話,「當有人暈眩時,要用指甲於人中大力按下,以其痛楚來刺激,令人覺醒。按的時間要大力,按至病者清醒才行。」但醫師建議平日咪亂按,錯按位置,不但無效,且反而令情況變得更糟,平日不能大力胡亂按,因會影響血壓升降。

人中:
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一交界處。

主治:暈低、昏迷、急性中風等,可助患者清醒,及防止病情惡化。

合穀:
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在虎口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主治:頭痛、腹痛。
經痛敷肚臍
有時突然肚痛,分不清楚胃痛,還是腸痛,這個時候可以手的熱力敷肚子,「肚臍對上少少,有個神闕穴位(肚臍中央),以手掌的熱力敷,可令腸胃得到即時的舒緩,平時多敷按,亦可令腸胃更加暢順。」女性會遇到經痛,多按關元穴亦有幫助,「多按這個穴位可保腎,調至經痛,間或消化不良,適時輕按,便可得以舒緩。主要按中脘、關元、曲池(手踭屈曲外摺位)及合穀位,都會有幫助,大約每個穴位可按 5至 10分鐘。」

治療胃痛穴位
中脘:
臍上 4吋。 

主治:吃滯時,於此處輕力按,可解決胃痛、腹脹、嘔吐之症狀。

關元:
在下腹部,身體前正中線上,肚臍向下 3吋。

主治:腹痛或月經不調,多按可減少痛楚。

台長: 有緣居士
人氣(3,3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