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3-16 11:15:55| 人氣2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享:我們沒必要去感謝苦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查文轉貼自: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7/03/15/troubles-in-your-life/

苦難不是成長所必須的,它不值得追尋,我們沒必要去感謝苦難。

如果你因苦難而成長了,感謝你自己。
*這跟我原本的理念很合,一堆人在感謝小三,有什麼好感謝的,我的人生不用有這種經歷來磨練自己讓自己強壯,即使我幼稚天真一輩子,我也甘之如貽,也不要這樣驚天動地,我感謝自己,感謝我的兩小,幸福人生才是我該過的日子~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所有痛苦使我們成長。」、「逃離舒適圈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不吃苦的人不會成器。」這些經常出現在心靈雞湯文的語錄,說的真的是事實嗎?

今天就跟著小編來負能量一下吧!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 | Eva & Milo

最近我們再次聽到有人說:「感謝我生命中的那些苦難,它們讓我更加堅強。」

影視劇中也常常會有人專門刁難主角,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最後洗白的時候說一句:「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你受的這些苦都會是你人生寶貴的財富!」

這種「痛苦就是財富,我們應該感謝它。」的論調被大家理所當然的接受和欣賞著,似乎覺得苦難是個好東西,是我們成長所必需的,甚至是值得追尋的。

但柴靜曾經說過一段話: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今天我們想跟你聊聊,苦難真的是成長所必須的嗎?它值得追尋嗎?我們真的有必要去感謝苦難嗎?

苦難使人成長,所以我們要感謝苦難?

成長有很多條路徑,你讀的書、走的路、見到的世界、對自己的反思都可能會帶來成長。為什麼唯獨「從苦難中艱難的成長」這條路這麼受大家歡迎?甚至抱著沒有苦難也要創造苦難的念頭啊。

苦難能帶給人成長是因為它有時無法躲開,我們不得不去成長,去克服它。

可以順風順水自然的成長,是超級幸運的事情。如果你因面對苦難不得不變得更加堅強了,那為什麼要感謝苦難?

應該感謝你自己啊。

既然苦難不值得感謝,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以前一直過著苦日子人在宣揚「人就是要吃點苦」呢?

以前王小波曾經說過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

但在這背後隱藏著的可能是人們在想盡辦法合理化自己受到的苦難,覺得這些苦難都是對他的磨練,這樣才能暫時逃離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那種無助感。

弗洛伊德對受虐狂也有過如下的解釋:

「假如人生活在一種無力改變的痛苦之中,就會轉而愛上這種痛苦,把它視為一種快樂,以便使自己好過一些。」

經歷了苦難就一定能成長嗎?

我們聽了太多在苦難中掙扎,最終堅強的克服困難成為人生贏家的勵志故事。

但這其實可能是一種 倖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可以說明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熊不吃死人,所以在野外遇到熊只需要裝死就能逃過去!」

這話是那些逃回來的人跟你說的吧?

意思是你所看見/聽見的都是活下來/成功了的,失敗者根本沒機會讓你看見,不是所有人都能因苦難而成長,很多人可能就倒在苦難之下了。身在苦難中的人想躲都躲不開,我們為什麼還要去追尋它呢?

此外我們想陳述一個觀點:我們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痛苦,痛苦這東西本身是很主觀的,它沒有可比性。

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的立場來判斷別人的經歷夠不夠痛苦,就像沒有抑鬱症的人不應該跟抑鬱症患者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堅強點兒就好了。」

不輕易的去斷定別人沒在苦難中挺過來是因為他們不夠「堅強」,是對人起碼的尊重。

跳出心理舒適圈去吃苦真的有必要嗎?

心理舒適圈,更多地被人們熟知為 Comfort zone,雖然沒有心理學意義上的嚴格定義,卻成為各種雞湯文中用來說服大家去追尋苦難的最好的藉口。

很多人宣揚要跳出心理舒適圈,去挑戰自己,故意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來「進入更廣闊的天地」。

這個理論乍一聽十分勵志,可仔細想想,卻不是那麼回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我們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努力地做著擅長的事情,同樣可以過得很好,為什麼非要逼著自己跳出舒適圈去,去感受挫敗,才覺得沒有辜負人生呢?

舒適圈 社會期待 自我追求 ,這三者是互有重疊三個圓,只有當三者得重疊最大時,個人體會到的幸福也是最大的。

與其去鼓勵人們跳出「心理舒適圈」,專門去挑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來挑戰,去尋求苦難。

倒不如鼓勵大家去發現更多自己擅長的事情,去 擴大自己的「心理舒適圈」,在舒適圈裡過的更舒服,也許更可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

吃太多苦,人真的會變傻

ACE(Ade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研究表明小時候「吃太多苦」是會影響身心發育的,然而,這多麼理所應當的事實,卻被我們大多數人硬生生地忽略了。

小時候物理上、生理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吃苦」,都會對孩子今後人格的發展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些人會比其他人,更多地經歷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疾病。

不要吃沒有意義的苦,不要刻意去被磨練。

所謂的吃苦,都是因為你在從事違背本心的活動。當你是自願「吃苦」的時候,就成為了努力,而不是吃苦了(吃苦和努力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不要把他們等同起來)。從這個角度來看,主動吃苦這句話,根本不成立。

最後,回答一下文章開頭提出的三個問題:苦難真的是成長所必須的嗎?它值得追尋嗎?我們真的有必要去感謝苦難嗎?

苦難不是成長所必須的,它不值得追尋,我們沒必要去感謝苦難。

如果你因苦難而成長了,感謝你自己。

台長: witty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